APP下载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

2017-04-12贾忠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组织教学合作环境

贾忠仁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上的观念,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教师也开始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上的能力。在如今的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高,掌握的课堂知识不牢固,对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也不熟练。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上寻找原因,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水平和对计算机的具体操作的水平。

【关键词】教学方法;合作;组织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58

传统的电脑课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在计算机指法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法进行记忆的话,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充分利用合作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分配上,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考虑,应该做到科学的分配,一般一个小组应该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而带动学生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学习,不能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成一组,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总结出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派代表进行回答,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参与,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思考的机会和讨论的机会,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将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牢了。最后,教师还应该对每个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尤其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该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表扬了学生之外,还应该对小组进行表扬,表扬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的深入,从而将表扬的重心由学生个人转移到小组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在集体的环境中促进个人的进步。教师通过在计算机课堂上充分的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长远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可能过深,有的可能过浅,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在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上,充分的开展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运用分层教学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将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进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提出深层次的有理解空间的问题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习能力弱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我们应该侧重于提出一些基礎性的问题,使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保护所有学生学习的自尊心,而且能够使全体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上的乐趣,从而使全体的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动力参与到今后的计算机学习中来,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给小朋友上《计算机的组成》的组成时,尽量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小朋友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小朋友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网络教室构建学习环境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在讲解申请免费邮箱时,同学们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但是要发信时却不知对方的地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及时引入了留言板,让同学们将自己申请到的地址放在留言板上,这样不仅本班的同学之间可以通信,留言板上的信息同样可以让其它班级、其它年级的同学看到,这样交流的范围就变得更大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靠我们自己去不断探索、总结、交流。在小学阶段,不仅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而且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应用上,选择、编制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浩.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0(10).

[2]魏金花.谈谈小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

[3]孙向峰.浅谈计算机技能培养要借助多种手段[J].才智,2008(12) .

猜你喜欢

组织教学合作环境
环境清洁工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如何改进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漫观环境
课堂教学中物理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