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7-04-12胡小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胡小平

摘要:初中物理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G633.7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学习中最基本的部分。物理实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形成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我国的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了,而是针对学生个性发展趋势而形成的素质教育,所以物理实验教学显得更重要。为此必须根据当今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原有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真正给学生创造施展创新能力和展示才华的空间。下面就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虽然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常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依然是未知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努力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的同时,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中,我先给各组提供一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让学生测量,由于有的学生将电流表内接,有的将电流表外接,势必导致彼此间测量结果的较大差别(甚至可以是成倍的差别),疑惑也就由此产生:“相同阻值的电阻其测量值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哪一个测量值比较准确?”“怎样才能减少测量的误差?”这时,学生会怀着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去通过实验并结合实验原理及误差的来源进行探索。进而会使他们发现,电流表内接與外接测量同一电阻,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较大差别,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应根据被测电阻的大小及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等具体情况确定电流表的接法。近而还可以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加以分析,当被测电阻阻值很小接近电流表内阻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电流表两端和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接近,不能忽略电流表分到的电压,若采用内接法电压表测得的是被测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总电压,误差较大,所以应用电流表的外接法。若被测电阻值很大很接近电压表的内阻时,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电压表中和被测电阻中的电流很接近,不能忽略电压表中的电流,若采用外接法,电流表测得的是被测电阻和电压表中的总电流,误差较大,所以应用电流表的内接法。

这样,通过如此的发现探究,学生对怎样较准确地测量电阻的问题也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设计性实验要力求使学生感到有探索价值和设计必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材上的测量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都可作为设计性实验培养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联系教学实际,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适当进行情景变换,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重视实验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预测猜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通过思维在头脑中会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或现实中尚未发现的事物的形象。人们借助这种思维常能在仔细分析的情况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一些合理的预测或猜想。这种预测或猜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法拉第正是根据电能生磁猜想到磁能生电,并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同样,也正是“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衡”的科学猜想使杨振宁、李政道得以问鼎崇高的诺贝尔奖。鉴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预测和猜想能力的训练。

当然,预测和猜想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自己的预测或猜想是错误的时候,也就为下一步进行成功的预测或猜想创造了条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实际上,“尝试错误”作为一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在实验教学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样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

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的锻炼才能逐步形成,而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独立思考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因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必要时,还要帮助学生向上推一把,至少要让他们能触摸到“桃子”。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列出实验步聚,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而离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实验能力的培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当然也不能奢谈什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五、课外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造性技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的盎然的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拓展延伸。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以培养动脑思考和动手创新的能力,通过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可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愿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合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培养我国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经柏龙.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友湘.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出路.科教文汇,2009(4):190.

[3]周继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5):34-35.

[4]刘磊,倪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教导刊,2011(36):226-227.

[5]王艳.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7):26-2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