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017-04-12杨亨东
杨亨东
摘要:传统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主体单一和评价方法简单,难以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以教学情景为考核模块、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线,将知识、能力、素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教学效果评价更科学。
关键词教学效果评价 高职 软件技术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5-ZJXH-13224]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TP391.44-4;TN929.5-4;G712.3
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来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与基于学科体系课程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为检验学生实际变化,课程目标达成程度、课程的应用效果是否是与课程设置的目标相一致,2012年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经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本为本文将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角度,就如何有效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进行研究。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内涵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获得工作成果进行的完整的工作进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大致包括3个步骤,即软件行业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学习领域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场景)设计。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特征
1.评价过程常态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关注结果,更加关注过程,其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起来,且评价工作常态化,以促成课程的转变与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即是学习情境设计,然后每一个学习情境又设计为一个一个项目及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通常按照六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包含评价环节,实现了评价工作的常态化,通过不断循环的教学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改变了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情况。事实上,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中,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训/综合实训、实习等学习任务,因此增加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主体,加上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督导专家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及反思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改进课程开发及教学,最终使职业教育教学更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3.评价的多维度
课程实施是多维度的,仅仅用单一的指标去评价是不全面的,需要多个指标从不同维度进行评价,一方面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一个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多种评价工具从不同角度来搜集课程评价资料;另一方面,建立适应不同评价主体、针对不同课程及任课教师的分类指标体系也十分重要。
三、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课程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高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必须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活动之间的关系,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包括三个层次,各層次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不同,且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反应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和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反应评价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主要是采用教师听课、学生座谈、调查问卷、学生评教等方法。通过反应评价,可了解学生对课程爱不爱好、满不满意,从而为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改进提供直接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
在课程进行中和结束时认定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的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对比来实现的。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主要采用练习或作业、期末考试等方法;评价学生专业能力达到的水平,主要通过成果评价表或综合评价表等量化表来实现;评价学生职业素质等方面的状况,主要采用自评和团队互评等方法。
3.工作能力评价
为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目的,学生须将课程中学习的知识、训练出来的能力、培养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工作能力评价是是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岗位及就业后实施,目的是对学生具备的工作能力的评价。主要采用毕业生座谈、跟踪调查、问卷调查、项目组长(同事)评价等方法。工作能力评价阶段是教学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可分析出课程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原因,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我们也在探索国内外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移山.基于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J ]. 职业教育研究2011(7).
[2]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136-145.
[3]邓 玲,蒋凤艳,贾 冰.医学院校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探析[J ].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