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2017-04-12安童童张玉钧丛丽王志臣蒋亚芳岳建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秦岭大熊猫生态旅游

安童童,张玉钧,丛丽,王志臣,蒋亚芳,岳建兵

(1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2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3)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安童童1,张玉钧1,丛丽1,王志臣2,蒋亚芳2,岳建兵2

(1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2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3)

为了促进陕西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的关系进行梳理,可知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游憩发展的最佳形式。调查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旅游业存在旅游开发影响生态资源质量、忽略社区有序参与、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基础之上,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提出划定游憩科普区发展生态旅游、重视原有基础设施的使用、加强环境教育规划、引导社区参与、重视游客管理等发展策略。

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陕西秦岭区; 必要性; 发展策略

国家公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稀有性、审美性和独特性,是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中的第Ⅱ类,是重要的保护地形式之一。美国罗斯福总统在黄石国家公园大门奠基仪式上提到“公园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享乐而建立和管理”。国家公园设立的目的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在保证环境与文化相协调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科学、教育、游憩和游览机会的基地。因此,保护生态系统和提供游憩机会成为国家公园的主要管理目标。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行方式,在提供游憩机会的同时,强调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和地方文化的不利影响,与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相一致。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游憩发展共同实现的有效途径,生态旅游的开展可减少社区对传统资源利用方式的依赖,发展替代型产业。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国家公园为生态旅游提供资源基础,可以满足生态旅游者对深层次旅游体验的好奇和探索,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还可为国家公园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社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已成为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为了协调陕西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促进秦岭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拟通过分析该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提出适合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1 生态旅游——国家公园游憩发展的最佳形式

1.1 国家公园在全球的发展

1841年,美国乔治·卡特琳提出“建立一个人与野兽和谐相处的国家的大公园”的想法,这是国家公园概念第1次被提出。1872年黄石国家公园建立,是世界上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后,各国加快了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步伐,国家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全球约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1],截至2015年,世界保护区委员会数据库统计的属于国家公园(Ⅱ类)的数量为5 358个。经过100多a的发展,国家公园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各国也相继建立了符合自身国情的国家公园保护体系,在管理体制、立法执法、环境教育、资源保护、游憩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2008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管理分类体系的新指南,2013年对此版本进行了修改,其中对国家公园的描述为: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重点是保护大面积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设立目的是为了保护大规模的生态过程,以及相应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性;这些保护区为公众提供了理解环境友好型和文化兼容型社区的机会,例如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娱乐与参观[2]。国家公园是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划定的需要进行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保护地类型,可以为科研、教育、娱乐和生态旅游提供场所,但它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

国家公园为自然生态过程的永续存在提供保护,为特殊物种和群落的栖息地环境提供屏障;通过环境教育及宣传活动,向来访者传达保护理念;通过发展休闲游憩活动,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内外大量的国家公园实例表明,国家公园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和实现双赢的保护和管理模式[2]。

1.2 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的共同诉求

向公众提供游憩、环境教育机会是国家公园的基本宗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鼓励的活动有4种:符合建园宗旨的活动;具有启发性、教育性或保健性的活动,以及在其他方面符合公园环境的活动;将促进对公园资源和价值的理解与欣赏的活动,或通过与公园资源的结合、互动或联系促进对公园资源的享受的活动;可持续进行但又不会给公园资源或价值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的活动[3]。这些活动与生态旅游注重减少环境影响、强调环境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根据生态旅游研究学者张玉钧教授的观点,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多元交流型环境再生,需要旅游者、经营者、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协调合作,承担着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最终达到人、自然、文化和产业的融合,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国家公园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国家公园重要的保护手段[4]。

国家公园内未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未受到干扰的生物群落是开展生态旅游良好的物质基础,国家公园内特定的功能分区可为休闲、游憩和科普教育提供公共空间,可建设生态旅游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根据IUCN对各类保护地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适宜性的分类,可发现国家公园是最适宜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地类型,也是生态旅游活动最主要的承载者[4]。

总的来说,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具有同样的发展目标和诉求,即保护、游憩、教育和社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目标最好且必要的手段。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对外展示的窗口和环境教育的手段,而国家公园作为提供资源、场所、服务和设施支持的载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在我国逐渐开展,在国家公园中发展生态旅游也日益成为共识。

2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概况

2.1 位置与概况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四川邛崃山-大相岭、四川岷山、甘肃白水江、陕西秦岭)的一个园区,位于秦岭地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系统典型、完整,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生态价值极高区域。位于东经107°4′32″~108°30′47″,北纬33°26′6″~34°5′28″之间;东西跨度约134 km,南北跨度约72 km。范围涉及陕西省汉中、宝鸡、西安、安康4市8县,包括11个自然保护区(周至、周至老县城、太白山、观音山、黄柏塬、桑园、长青、佛坪、天华山9个国家级,牛尾河、皇冠山2个省级)、1个珍稀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湑水河)、2个森林公园(天华山、青峰峡)、2个水利风景区(青峰峡、黄柏塬)、3个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直属林业局(太白、龙草坪、宁西)的部分范围及地方管辖的部分区域,总面积43万hm2。

2.2 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开发影响生态资源质量 旅游开发是保护与发展的一种形式,但也会带来干扰。各类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可为环境保护提供经济基础,但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游客对动物正常活动的惊扰和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干扰。近年来,园区内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年游客总量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旅游者对保护区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践踏、采摘、用火及旅游垃圾堆放等干扰,而且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的任意排放以及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已经构成了威胁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的潜伏因素[5]。

2.2.2 旅游发展忽略了社区有序参与 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秦岭生态系统,陕西秦岭地区自1956年就已设立自然保护区对该区域进行保护。由于资源利用方式受到限制,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突显。各保护地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有意识地让社区参与进来,但是由于利益的追逐和对资源重要性的忽视,存在旅游设施建设无序、农家乐管理混乱、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2.2.3 旅游发展未达到规范化管理 陕西秦岭园区内的保护地类型多样,对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及部分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态旅游活动有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较成熟,而有的区域仅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发展不平衡,开发项目具有重复性,缺少统一的协调规划;加之文物、林业、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在保护区内进行旅游开发,使保护地管理混乱。

3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稳固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旅游的开展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保护状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开展的地域条件。秦岭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于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旅游的开展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保护园区的森林资源、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组成要素,使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生态旅游规划规范旅游开发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完善。

3.2 有利于实现资源游憩价值,调动资源优势

旅游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有序的生态旅游规划有利于国家公园资源游憩价值的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现包括19个不同的保护地类型,每处保护地都有旅游活动的开展,但缺乏统一协调,无法将资源的游憩价值更好地体现。国家公园通过统一的生态旅游规划可以将园区内的游憩资源优势调动起来,也有利于提高区域的整体旅游服务水平。

3.3 有利于促进环境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实现的途径之一,能够保证生态旅游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坚持负责任的旅游行为。加强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公众对秦岭生态环境及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环境教育可培养公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通过国家公园加强环境教育的设施和活动建设,可以帮助国家公园和社区获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秦岭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 有利于缓解社区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社区参与可以保障生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建立之后,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会突显。社区对森林、野生动植物、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限制,周边社区以林业为主的经济收入大幅降低,严重阻碍社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公园由国家所有并直接管理,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将会成为其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和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缓解社区矛盾,还可以增加社区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4.1 生态旅游发展目标

发挥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展示的功能,减少资源损伤性利用;增加社区居民地方认同感,带动园区内及周边社区发展,缓解生态保护和社区的矛盾;向公众宣扬国家公园自然保育的理念,为公众提供环境教育和休闲游憩的机会;取缔不符合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要求的项目,规范生态旅游的开展。

4.2 生态旅游发展原则

4.2.1 保护优先 国家公园建立的目的是生态保护。保护状态良好的自然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园区内的生态旅游规划及活动设计必须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限制开发力度。

4.2.2 分区规划 园区内不同区域的资源状况和保护重要程度均有不同。因此,要进行功能区划分并进行不同级别的保护,只有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的区域才可以开展活动。

4.2.3 适度开发 国家公园内资源的脆弱程度不同,对于比较脆弱的资源必须严格保护,在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也应控制设施建设,最好以原有设施为基础进行完善。

4.2.4 容量限制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下,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有限,超过这一数量将会对资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园区要建立生态旅游容量标准,以避免游客管理失控,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中山路教堂广场区域宗教资源相当丰厚,是中山路街区关键的节点空间,具有重要的人文景观价值.但是在教堂广场区域空间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游客游览区域过于集中、空间围合方式不合理,降低了整体空间品质(图3).文章借助视域分析,探索教堂广场区域空间形态与游客活动的内在联系,探求区域空间层面存在的问题.

4.3 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4.3.1 划定游憩科普区,避免对珍稀资源的破坏 功能区划是国家公园规划管理的核心,合理的功能区划能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功能,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陕西秦岭园区多种保护地存在,分区标准不一致,导致同类资源的保护强度存在差异,未免有失偏颇,因此应确定统一的分区标准进行规划。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分区,道路、山脊、河流、山谷等自然地形为边界,通过GIS进行图层分析,将园区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传统利用区和游憩科普区。

(1)核心保护区是指园区内大熊猫分布最为密集、活动最频繁、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原始自然状态最高、自然环境脆弱的区域。主要包括原保护地的核心区、缓冲区,大熊猫密度高、林权为国有的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高密度区中面积小于400 hm2、权属为集体林的大熊猫栖息地以及局域种群间重要廊道等。林地权属为国有和集体并存。对于核心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实行严格保护,严格禁止利用。

(2)生态修复区是指园区内大熊猫分布较为密集、面积较大的原生生境或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自然恢复的区域。主要包括核心保护区外的大熊猫栖息地(不含传统利用区和特许开展游憩教育活动的区域),非大熊猫栖息地且无人居住的保护地实验区,已关闭或即将关闭的合法矿山等。林地权属为国有和集体并存。对于生态修复区的资源要进行保护和培育,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除了必要的科研和调查外,几乎禁止利用。

(3)传统利用区是指园区内资源保护良好、有社区分布、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主要包括大熊猫栖息地内较大的居民聚居区,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内的居民区,拟建国家、省重点工程区,居民传统利用的交通道路(不含重要廊道区域)等。林地权属为国有和集体并存。对该区内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要进行定向保护,对人们生活必需的自然资源可进行合理利用。

(4)游憩科普区是指园内景观资源丰富、便于公众进入、易于管理、可开展与国家公园保护目标相协调的游憩活动的区域。主要包括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外特许开展游憩教育活动的区域以及具备重要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资源的区域。林地权属为国有和集体并存。对该区内的特有资源要定向保护,对于开展生态旅游区域的资源可进行局部的利用。根据游憩资源的特征和地域分布特点,可将游憩科普区进一步分成具有不同主题的7个游憩小区,见图1。

图1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空间布局Fig.1 The eco-tourism space layout of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in Qinli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其中包括山径古道游赏小区、山林生态体验小区、野生动物探秘小区、清代古村探访小区、天然森林疗养小区、自然地质探索小区、山涧河谷休闲小区。山径古道游赏小区以太白山的植被垂直景观以及道教遗迹遗址为特色;山林生态体验小区以峰峦叠嶂、竹木相映、烟雾缭绕的山体景观为特性;野生动物探秘小区以大熊猫、朱鹮、林麝等野生动物的自然观察和科普宣教为吸引力;清代古村探访小区以周至老县城村的清代遗迹和农事体验活动为主;天然森林疗养小区树木茂密、珍稀植物较多,是进行森林疗养的绝佳场所;自然地质探索小区以溶洞等自然地质地貌资源为主要特色;山涧河谷休闲小区以山涧河谷、河沟水景、石瀑奇石等为主要景观资源,兼顾古栈道和森林探险活动。

现有保护地的服务中心、保护管理站、社区农家乐等设施较完善,可在园区的游客中心、服务站、驿站、秦岭人家基础之上规划设计,减少大兴土木的工程建设。

游览道路系统基于现有省、市、县交通规划进行设计,利用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路连通各游憩小区。一级风景道在原有G108国道、G5高速公路等基础上修整;二级风景道在现有省道、县道、乡间公路的基础上修整;游步道在原有林间便道、巡护路基础上修整。

4.3.3 加强环境教育规划,形成新的环境伦理观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环境教育就是达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途径,在生态旅游中大力开展环境教育能够拓展环境教育的实现途径[6]。环境教育是责任,能够确保生态旅游成为尊重自然而负有责任的旅游形式[7]。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公众了解国家公园理念及秦岭在中国地理、生态、文化中的价值,加深公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理解,促进公众形成新的环境伦理观。

加强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设置环境教育部门、建立环境教育中心、建立生态博物馆、园路标牌设计、发放游客安全手册等措施,通过静态的方式实现环境教育功能。

设置环境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层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针对中小学学生、旅游者和社区居民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体验环节为主,将课程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串联起来,提高不同受众对秦岭生态系统的兴趣。

推出环境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社区居民、亲子家庭等不同群体开展,通过夏令营、志愿者招募、生态导游员培训的形式进行,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4.3.4 引导社区参与,提高生活水平 取得当地居民的支持是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解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当地民众收益三者矛盾的一贴良药[8]。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具有诸多优点。从经济角度来看,居民可直接从生态旅游产业中受益,也可实现精准扶贫;从旅游业自身角度看,社区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可营造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增强生态旅游吸引力;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社区自觉参与可为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动力。

建立社区共管组织。由国家公园管理人员和社区代表成立共管小组,共同负责园区和社区之间的事务协调,充分听取社区意见,调动参与热情。

制定社区参与相关规范。制定“秦岭人家”建设标准、服务设施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规范社区参与管理、经营的方式;制定协议保护模式、特许经营机制,为社区提供就业和创业就会。

进行社区培训。建立乡村文化室等社区教育设施,对社区居民进行价值观念、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培训,提高园区整体服务水平。

4.3.5 注重游客管理,降低环境影响 陕西秦岭园区的所有资源都是国民可享用的资产。游客进入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满足游客体验时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是游客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运用预订系统进行游客容量的控制。根据园区可开展旅游活动的面积和游客人均占用的最佳(极限)面积,通过粗略计算可得出游憩科普区的日环境容量约13万人次。旅游者在预定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园区的实时客流量,以便及时调整游览路线。

设置多条游览路线。陕西秦岭园区面积广阔,游憩小区分布较分散。可设置不同的游览路线,制定游览规则,形成合理的游客空间分布,降低集中区域的接待压力。

培养旅游者的生态素养。在规范旅游者行为方面采用宣传教育和处罚并用的方式,借助环境教育措施展开生态保护宣传和行为安全警示,对于游客知法犯法的行为进行处罚,以示警戒。

5 结论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公园建立的根本目的,也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9]。国家公园理念的引入为陕西秦岭生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依托于独特的自然地理价值和生态价值,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首先,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必须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前提,对国际经验有选择地借鉴;其次,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本身就存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的问题;最后,国家公园的全民所有性要求生态旅游发展必须以环境教育为手段,以最小的人为干预为原则,以社区发展为目标,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在开展之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亟须探索,如何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吴普,王灵恩. 综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须立足原有基础——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的观察与思考[M]. 中国旅游评论:2015第2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5-12.

[2]张希武,唐芳林. 中国国家公园的探索与实践[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53,129.

[3]李如生. 美国国家公园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周珍,叶文,马有明. 基于供需视角的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关系研究[J]. 旅游研究,2009(1):58-61,99.

[5]田联会,樊金拴,王秋玲,等.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5):114-117.

[6]张玉钧.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作用[G]//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文明重在践行——第二届(珠海)年会资料汇编.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358-371.

[7]张玉钧. 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J]. 风景园林,2012(5):105-107.

[8]张建萍. 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肯尼亚生态旅游成功经验分析[J]. 旅游学刊,2003(1):60-63.

[9]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编制. 国家公园体制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219.

(编辑 郭丽娟)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in Qinli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AN Tongtong1, ZHANG Yujun1, CONG Li1, WANG Zhichen2,JIANG Yafang2, YUE Jianbing2

(1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2Academyof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13,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eco-tourism is the best form of recre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park and ecotourism. Through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in Qinli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existed many tourism problems, such a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gnoring the orderl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non-standard management, etc. By discussing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ecotourism,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tourism, including designating recreation science area, making better use of existed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lanning, guiding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ourist management etc.

national park; ecotourism; Qinli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necess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1007-4961(2017)01-0087-06

10.13320/j.cnki.hjfor.2017.0017

2017-01-27;

2017-02-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应性规划与管理”(2015ZCQ-YL-04)。

安童童(1990-),女,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规划。

张玉钧(1965-),男,内蒙古奈曼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村镇景观。

F 592.7

A

猜你喜欢

秦岭大熊猫生态旅游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大熊猫也消暑
好忙好忙的秦岭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