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法自然哲学理念的保定滨河公园设计研究

2017-04-12张晓曼卢霖瑶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活动区入口景观

张晓曼,卢霖瑶

(1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2 衡水一中,河北 衡水 053000)

基于道法自然哲学理念的保定滨河公园设计研究

张晓曼1,卢霖瑶2

(1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2 衡水一中,河北 衡水 053000)

为了对城市滨河公园景观进行维护和改善,以保定滨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坚持整体性、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规划原则,对滨河公园的园林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功能划分,将道教文化内涵融于其中,塑造文化底蕴深厚、体现自然之美的景观环境;通过历史文化价值传递,结合场地条件,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手法,将原来平直的河岸打破;通过一收一缩,划分水面,由水的流线弧度构成道家八卦的图案,辅助以周围植物景观、木栈道的设计,将自然与现代融合,以期为今后滨河公园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滨河公园设计;道教文化;生态规划;种植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理法强调“意在笔先,心中有镜”,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说“是惟主人胸中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指出了造园风格可以华丽亦可古朴,重要的是筑园之人心中的构思和追求。

由于公园处于住宅与办公楼包围之中,综合考虑人的需要,以“清净无为,自然和谐”为立意,融入道教文化元素,将人为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打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之美感,给都市中人以渗透心灵的景观感悟,所谓“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让身处林立高楼中的人们能感受自然的乐趣,让穿梭于写字楼的都市白领享受放松的心情。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将道教文化内涵融于其中,塑造文化底蕴深厚、体现自然之美的景观环境,通过历史文化价值传递,结合场地条件,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手法,对保定市滨河公园进行景观设计,以期为今后滨河公园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项目概况

该地块地处北方城市保定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降水量739.6 mm,年均气温14.4℃,年均日照2 277.3 h,无霜期220 d左右。土壤类型以黄色壤土和淤沙两合土为主,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场地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西临城市绿地,目前场地内由宽为5 m的水渠穿过,为山水风貌的体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驳岸设计单一,亲水性较差。水渠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驳岸平直,互动性欠佳,驳岸风景单一。东部和南部为城市居民住宅区,西边紧邻规划的城市主干道,东北部是小学,西北为商务办公楼。该绿地面积共5.6 hm2,地势较为平坦。

2 设计原则

景观的发展研究处于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发展也得益于交叉领域的不断拓展,涵盖科技、艺术和人文等学科门类。从园林设计实践的角度来看,其知识范围涉及自然与生态、历史与文化、美学与艺术、行为与心理及防灾与减灾等领域。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使用要求、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以上知识领域的各项原理,并遵循其具体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公园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在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各个维度,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因素,因地制宜。因此,在设计本公园时,绿色植被和树木多使用乡土特色树种。这样既易成活,也体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公园中的多种植物,如国槐(SophorajaponicaL.)、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Laxm.)等,能适应当地环境,移植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而健壮,经济而富有地方特色,同时创造了稳定、持久、和谐的园林风景环境。在水的处理中,将水渠与周围环境整体考虑,引水入园,使得水的应用更加灵活,同时与公园的结合更加紧密,也恰到好处地点明了道教文化内涵的主题。

2.2 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种景观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现实需求下产生的,其功能只有满足这些需求的景观设计才有可能被接受和实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能发挥的有利作用,也是人们对景观所提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此,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将保定滨河公园分成了入口广场区、儿童活动区、办公休息区、老人活动区、亲水活动区、停车区7个部分。各个部分分工不同,但是却串联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有相同的植物主元素,也有为了呼应分区功能而特意栽植的植物。

2.3 生态性原则

充分发挥园林绿地天然氧吧、空调器、隔音板的作用,在设计中顺应自然,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改善生态条件。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生态效益,保定滨河公园设计结合不同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周边的文化特性,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并使其发挥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设计,避免雷同单一;同时,创造人性化的空间,进而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园林绿地设计本身应考虑生态效应,通过植被、树种、花卉的组合来营造生态环境,调节局地小气候,给予钢筋水泥城市鲜活的生命力。

2.4 文化性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尊重历史规律,研究地域文化、遵循文化性原则。任何一个景观作为审美客体,在审美过程中总有一种原始美或物质形态的自然美的特征存在。例如,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是大自然千百亿年来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天地自然规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景观精华。为了使滨河公园设计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地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道教精神相结合,使其在文化设计方面得到丰富。这既是对旧地块的重新改造,也是对经典文化的一种有力传承,在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底蕴基础上,精心提取传统符号,不仅创造出视觉上的优美,还要从心理上引发人们的联想和艺术境界的共鸣而触及心灵。

2.5 艺术性原则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景观的艺术价值则体现在能够给人以心理上的享受和美学上的共鸣。美是我们判定景观的一个基本标准,美由艺术形式所体现。无论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还是美学艺术,中国园林从来都离不开这些画龙点睛的艺术点缀。而“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等诗词歌赋在景观中的应用就在于促使景象升华到意境的高度。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角度讲,人与景观是分离的,景观的意境需要设计者巧妙构思、匠心独运,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体现,而对于观赏者,没有一定的审美和文学素养,这种意境也是无法体会和领悟的。

3 设计思路

3.1 主题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人工化在带给人类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人类远离大自然,精神压力加大。为表现人们崇尚自然的情结,在滨河公园设计中,将原来平直的河岸打破,通过一收一缩,划分水面,由水的流线弧度构成道家八卦的图案,以凸显公园设计的主题,同时辅以周围植物景观及木栈道的设计,将自然与现代融合,达到自在有为、清净无为的意境。设计以水为线索,将水元素变为与整个公园和谐的一部分。规划设计以多样化的景观植物为依托,以道家文化为灵魂,以园内广阔的水面为载体,力求建成一处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性滨水城市公园。

3.2 设计手法

以系统性规划原则为前提,通过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进行设计,滨水景观以水渠形状的收缩扩张展现自然的弧线,同时以木栈道的元素将两岸连接,也形成了道教元素中的八卦图像。理水成系,使之动静交呈,渠中有泉,引水通园。木栈道设计则为了体现现代元素,同时增加了游人与水的互动性,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西北部考虑到小学的学习环境需要安静,用密林加以隔声,同时在西北角开入口,以方便学生们在闲暇时间出来玩耍,而西北区域专门设计了儿童活动区,五颜六色的缓坡给孩子们以攀爬的乐趣,同时设计了宽窄不同的小道,凹凸不平,正好给了儿童捉迷藏的空间。东北角由于紧挨办公区,则主要以简单大方为风格特点,元素虽然简单,但是不乏观赏性。

4 道路分布

公园道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组织空间、交通联系、引导游览及散步休息的作用,并且将各个景区串联在一起。保定滨河公园设计遵循了人性化、生态化、艺术性原则,平面图见图1。

图1 滨河公园设计平面图Fig.1 The plan of Binhe park design

如图1所示,首先将公园的主干道宽度设置为5 m,形成一个大型有流线弧度的闭合环路,以方便游人集散并组织整个园区交通,公路两旁种植行道树遮阴,并有相应的花带、花境植物配置。其次,在主干道合适位置,引出次干道。次干道是公园各个游览区内的主要道路,宽度设置为2.5 m,以方便引导游人到达各个景点,同时利用各区的景色丰富道路景观。最后,在一些山路地区设置游步道,主要位于安静的区域,单人0.6 m,双人1.2 m,体现人性化需求。

同时,设置亲水的木栈道,既连接了两岸的交通,也起到了组织观赏亲水活动区的作用,为景区增添了现代化色彩。木栈道采取流线设计,符合水的柔美特点,宽度各有不同。

5 空间分布

为了增强全园的整体性,共设计了2条景观轴线,一条是主要入口广场——大水面——木栈道广场——小水面——商业游览区,另一条是安静观赏区——圆形广场——老人活动区,2条景观轴线相交于水面的木栈道广场。1条动态轴线,1条静态轴线,各有不同,相互呼应,同时将整个园区的景点进行了有机的串联,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景观轴线两侧,通过植物的层次展现进行配置,营造远景、中景、近景等不同的层次,纵向拉伸了景深,运用框景、借景等艺术手法,构造了一些小的观赏空间,力求做到动中有静、虚实结合、一步一景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为了突显“清静无为道扎根”的主题,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水面的处理,运用流线的表现形式,抽象成道教的八卦符号,与主题相契合。并且将这些弧线又融入到其他设计要素中,如弯曲的木栈道、流动变化的水面、曲折的驳岸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遵循了形式美的构图规律。

随着位置的变化、视点的变换,游人感受到的风景也在不同地变化着,使观赏运动中有景观变幻的韵律美。所谓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6 功能分区

6.1 入口广场区规划设计

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分区布局要求,整体思考,统筹规划,将公园的出入口设计成主要出入口1个、次要出入口4个。

主要入口设计的目的是给人以标志性的印象,设置在西南角,一边紧邻生活主干道,方便游人进入,一边紧邻城市规划性交通干道,有宣传作用。入口设计的面积比较大,主要是为了方便游人的集散,同时可做短暂停留休憩。设计的大道比较宽,两边整齐种植银杏树作为景观树,秋天树叶金黄,景观美丽。同时,在近水端设置小广场和船型花境,还有广阔的草坪,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将水面做部分遮挡,防止水面一览无余,使人出现观赏疲劳。4个次入口分别设在西北、东北、东部、南部方向,而以东北部入口最大。为方便商务人员游览,开口设置为开放性的,并做了简单的植物曲线设计。东部、南部入口较小,临近居民区,便于周边的居民出入,营造了安静休闲的氛围。西北部入口是为了方便学生能进入公园进行玩耍而设计。

入口广场区是人们对公园的第一印象。入口设计应别致新颖,注重景观效果,同时发挥入口区的人流集散作用。因此,入口区植物采用景观树列植的方法,使入口开敞,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小入口则意在营造和谐的意境,突出入口即可。

6.2 儿童娱乐区规划设计

儿童活动区是城市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互动性绿地,而且保定滨河公园北邻小学,更应该考虑到学生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本着“安全第一”的重要原则,设计了坡度较缓的彩色攀缘坡,形象生动,造型新颖,色彩鲜艳。对比鲜明的黄色与蓝色既给孩子们以视觉的冲击,激发想象力,又可以让孩子们在攀援中享受追逐打闹的乐趣。同时,还设计了那种凹凸不平的宽窄墙,可以进行捉迷藏等活动,适合低龄儿童玩耍。考虑到家长陪同,旁边设计了花架,家长的视线可以到达孩子们玩耍的区域。在整个儿童活动区及花架周围,密植树木,进行必要的遮阴。

儿童活动区位于西北部次入口附近,方便儿童尽快到达,而不必穿过其他景区。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构成缓坡的沥青及建筑宽窄墙的材料,均采用经过严格审核的无毒材料。

6.3 老年活动区规划设计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逐渐成为公园的重要群体。对于许多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公园已经成为他们晨练、散步、谈心、跳广场舞的首要场所。因此,本着“一绿二静三平坦”的原则,在东部设计了老年活动区,位置距离东部和南部的住宅区较近,而且都有直达的通道。考虑到不同老年人对于热闹程度的要求,本方案设计了3个地块,有安静的亭子可以休憩或者吹奏器乐,还有宽阔的小广场可以用来跳广场舞、抖空竹。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地板采用摩擦强度大的铺装,以免老人在活动的时候意外跌倒。

6.4 亲水活动区规划设计

人类天生具有亲水情结,人在滨水环境中能接近自然、调节情绪,参与各种与水有关系的活动。在规划设计时,营造了使人可接近水的木栈道、亲水广场和亲水平台。亲水空间的设计采用引水入景、推岸入水的手法,引入水面,增强人们环水而坐的亲切感,将平台伸入水中,使人充分感受水面。同时,设计了喷泉,借助水雾、水温、水声等让人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体验轻松和快乐。同时,在亲水广场可以看到对面的风景,设置水中小岛增加观赏性,还设计了水上观景休闲建筑、玻璃幕墙,使得观景视野更加开阔。

该区是以观赏、游览和休息为主的空间,位于公园中部和南部。该区的设计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营造了很多观赏性自然景观。如,观赏水上空间、水上木栈道、花带、水中小岛、喷泉广场等。

6.5 商业广场区规划设计

商业广场区考虑到办公人员的休闲娱乐,结合商业应有的简单、时尚、大气的风格,设计了由灰色石板组成的小广场,并铺设白色石子,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同时设计花钵,作为景色点缀。隔断的石灰墙正好作为喷泉板,喷泉从高墙而下,水流泂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了柔化墙的硬线条,设计了曲面展览墙,作为宣传栏,传播科普知识。同时,周围整齐地种植了景观树——银杏,夏天绿色盎然,秋天满眼金色,十分漂亮。

7 结语

在保定滨河公园设计过程中融入了道家“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的哲学思想,力图用文化与美景和谐共生的方法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览的景观绿地,让人们从繁忙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使人与人、人与水、人与自然形成最理想最适合的关系。

[1]刘源,黄翼,肖大威.营造城市滨水园林——增城市增江河西岸地区景观规划[J].规划师,2005(3):39-41.

[2]蔡雄彬,谢宗添,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15.

[3]张馨文,高慧.园林水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1-14.

[4]李尚志.城市园林水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0-13.

[5]刘月琴,林选泉.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J].中国园林,2006(2):25-30.

[6]方庆,卜菁华.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J].规划师,2003(9):56-49.

[7]吴祖斌.水景设计Ⅱ[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16-121.

[8](德)乌菲伦.当代景观水景设计[M].梁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26-131.

[9]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6-161.

[10]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规划信息,2001(7):41-46.

[11]杨妍,王晔.城市滨水地区特色的规划探索——以台州市黄岩区西江河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6(4):45-48.

(编辑 郭丽娟)

A Landscape design study of Baoding riverside park based on taoism natural philosophy

ZHANG Xiaoman1,LU Linyao2

(1HebeiAgriculturalUniversity,Baoding071000,China;2HengshuiNo.1HighSchool,Hengshui053000,China)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landscape of urban riverside parks, the Baoding riverside park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riverside park was planned and designed based on the Taoism philosophy of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l, functional,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planning. By functional division, Taoism culture was integrated in the designing,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ith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flecting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combining the site conditions, and adopting th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ing techniques of using water and piled mountains, the original flat river bank was broken up,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divided, making up the Taoist Eight Diagrams pattern by the water streamline curves. The design was also assisted with the plant landscape and wooden footway, reflecting the fusion of nature and modern life. The design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iverside pa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riverfront park design; taoist culture; ecological planning; planting disposition

1007-4961(2017)01-0077-05

10.13320/j.cnki.hjfor.2017.0015

2017-01-20;

2017-02-20

张晓曼(1977-),女,河北保定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等研究工作。

S 714.7

A

猜你喜欢

活动区入口景观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景观别墅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