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绿丛中一点红

2017-04-12童娟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课文内容松鼠

童娟娟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等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资源之多,好象广袤的草原,是一片无垠的绿色,而教材中的插图犹如在草原中一朵稀罕的红花,虽少但是珍贵,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运用好课文这朵红花,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那么如何合理运用这些插图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兴趣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1.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插图可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而不像课文要借助阅读想象来间接地吸引学生。这就为有效快速地导入课文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先后出示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发现:看了图二,才知道图一上树枝光秃秃的那棵原来是枣树;图二上柳叶变黄了,而枣树却枝繁叶茂┅┅孩子们质疑:图一上柳树已挂满柳条,为什么枣树却光着枝桠?柳树和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他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自己想到的问题就在故事里呢,自己多有先见之明!

2.读中看图,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借到了没有?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學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壁虎去借尾巴的?它说话的态度怎样?它们为什么不借给它尾巴?后来怎么样了?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使读书不再那么枯燥,更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二、运用插图激发学生感情 走进文本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的利用插图,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的插图很多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使学生学习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他们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中字、词、句的意义。

1. 结合插图,感知文本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从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谁?他们会是什么关系?从房间里的陈设来看,你注意到了什么?图中主要是两个人,有没有发现课文题目里提到的爬山虎?由于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就能较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上来,同时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插图,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并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时,结合课文内容来观察图画,通过阮恒的神情、动作来揣摩他的内心,明白他在献血时那么紧张、害怕,却还要救自己的朋友的复杂心态,从而体会他的善良和勇敢,激发学生的共鸣,深刻地理解“朋友”一词的真正含义,进而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三、 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联想 创新文本

1.提出假设,启发想象

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或者把图上的内容作一假设、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式让小松鼠犯难了,而插图帮助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教学中,教师作了假设,把小松鼠假设成为蚯蚓,让学生说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假设很感兴趣的。有的小朋友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他艰难地向前爬呀爬。一会儿看到了一串串花生,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有的小朋友说:“呀!地下太暗了。小松鼠爬呀爬,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现原来就是苦苦寻找的花生。它连忙摘了一大串,然后钻出了地面。”……这样的想象训练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自配插图,再造想象

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因此,不妨进行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如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在上课时学生带来了“驻守赤壁”、“黄盖献计”、“诈降”、“乘风前进”、“火烧曹营”、“狼狈而逃”等虽不成熟但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插图。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表现了自己读文后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里战斗过程,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明白地展现了全文的主旨。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不亦乐乎”的感觉和认识,对调动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有很大的作用。

3.利用插图,想象说话

(1)想象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画面中的人物发生的事情,对要学习的课文做了铺垫,又训练了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如学习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的插图。然后,让学生想象在没有地心引力的太空里,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通过想象说话,学生对学习课文很感兴趣。

(2)看图续编故事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以后,我们仍可利用插图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续编故事。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写了狐狸说了三次好话,终于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学完课文后,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乌鸦不甘心受骗,第二天它又叼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这次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一个个精彩、离奇的故事也便诞生了。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进行了说话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的作用不止于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在不远的将来,你会看到有许许多多学生会从中受益无穷,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真正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课文内容松鼠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小松鼠
松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松鼠
松鼠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