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育者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2017-04-12陈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育者命题

摘要:高考作文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2016年是高考改革之风吹遍全国的第三年,研究各个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有利于启发语文教育者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改革,并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引导作用。本论文通过研究今年具有代表性的高考作文试题,找到它们的命题特点与趋势,从而为高中语文教育者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2016年高考作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者

项目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关于高考语文改革后语文教育者“生存环境”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10649071

G633.3

2016年6月8日高考结束,全国媒体都在讨论、评析高考作文试题。高考作文相对于数学、化学等科目而言,专业门槛较低,因此广大网友也就根据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上议论纷纷。当今社会不可忽视互联网的力量,网友对今年作文试题褒贬不一,提醒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作文题。就此而言,高考作文试题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高考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掌握命题趋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解决“高考作文与高中作文教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对高考作文试题进行研究。目前尽管对高考语文试卷有过一些研究,但多把它作为整体来研究的,很少将高考作文试题分割出来进行研究;多对高考作文命题角度进行研究,很少从高考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多从个人角度杂感式地进行点评,少专业理性地进行分析与思考;多从历年高考语文作文纵向发展进行研究,少从全国卷以及不同地区高考作文试题的横向比较。

本论文试图汲取已有研究的优秀成果,总结其经验,对2016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科学性,并向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浅薄建议,以便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趋势

1.总特点

第一,注重开放性与规定性地统一。作文命题对文体的要求应该宽泛的、开放的。在这方面,话题作文有它独特的优势,其特点之一就是“文体自选”,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尽情挥洒。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大多为材料后提出“综合材料的立意,自选角度,自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学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行选择变现内容所需的文体,在文体开放的同时依然考察学生对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驾驭能力。

第二,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统一。一个好的命题是学生成功作文的先决条件。但设计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或选择一则好的作文命题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客观性的材料并不完全适用于做作文命题材料,就要适当地掺进虚拟的成分。把现实与虚拟有机地同构统一,是作文命题成功的要素之一。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列举当下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如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等,引用业内人士的预测:不远的将来,人们只需在家里安装虚拟现实设备,便可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要求学生描述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大。

2.命题材料覆盖面更广

往年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正因为注意到这一偏向,命题者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因此2016年作文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方面,或几者兼有。2016年上海卷作文试题材料引入了当今社会生活中“评价他人生活”这一现象,要求学生思考这一现象,并进行文字表达。2016年天津高考作文材料紧扣“当今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主题,阐释“青少年可以根据个性采取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阅读途径”这一现象,同時包括了科技,社会两方面。

3.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第一,注意考察学生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扩展发展?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了检验课程目标是否实现,高考语文应有意识地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 2016年北京高考大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二选一,第一项是要求学生理解《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中老腔的象征意义,把握老腔的魅力,不局限于陈忠实原著内容,可自主创作。学生应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应用阅读积累,形成一篇有深度有广度的作文,课程目标才得以实现。第二选项以“神奇的书签”为题,要求表现“爱读书,好读书”的主题,此命题明显考察学生以上五个方面的语文能力。

第二,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提出:高中语文应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发展学生的能力。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使用全国卷III,命题材料为;“大致为“小羽推出的茶花新工艺很快被模仿,假冒伪劣导致市场紊,他敏锐地嗅到自己的困境,继续发挥创新精神,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相比往年,此次的作文更考察考生思考的严谨与思维的深度。全国卷II的命题材料首先提出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然后指出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比较三条途径。此作文命题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准确的表达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育者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高考作文与高中作文教学关系十分密切。高中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老师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高考作文与高中作文教学关系十分密切。高考作文的质量,检验高中作文教学成果;同时,它指导制约着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系列改革实践,推动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研究高考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的文章中较多强调“高考作文的指挥棒作用”如 施克兵的《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促进作文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2008,1)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处理好高考作文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以笔者认为从下面三点提出建议:

(1)认识自己所处的教学“生态环境”

首先,就高中语文教育者的所处的教学“客观环境”来看,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也被不断压缩。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月考,会考,高考的压力重重;第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大致为:高中语文课程包含选修与必修两部分,必修教材五本,选修系列教材5本。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本必修教材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十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在客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者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安排紧凑,很难发挥个性进行教学。

其次,从语文教育者的教学“主观环境”,即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水平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为应对高考,教育者教学观念狭隘,“学生为分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的情况普遍存在,缺乏“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多数的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写出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作文。因此,学生的一系写作问题随之产生。第二,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育者还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意识。唐杰在《语文教师在作文有效教学中的困境》中提到了刘国正先生曾说过的话:教师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首先要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在明确了内容后,教师应先写作文,亲身体味作文写作中的酸甜苦辣,从中找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症结,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更准确、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

(2)利用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教会学生使用更加适应生活的写作方法。微写作是即时性的写作,具有篇幅小,耗时少,针对性强的特点。微写作伴随着北京高考作文改革而备受瞩目,可让学生写作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是训练学生写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叶圣陶在《作文论》里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因此,教育者可以启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积累微写作素材,解放学生的写作思想,创设鲜活情境唤起微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成功。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中,有的微作文题别有新意,它们分别是: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建议;谈谈对“不少班级家长自己组建了微信qq等班级群”;题目简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评判,围绕生活现象写小评论。

(3)利用更具人文性的作文评价激发写作潜力

语文教育者应丰富作文评价的形式,适当采用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的方式,以增强学生对作文训练的深刻认识。教师可以就高考评分标准,结合作文的训练点,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批改要求,规范互相评价形式。要求有旁批,有总评,打上分数,提出建议等。学生在作文互批互改中,既能发掘别人的长处,化为己用;又能进行自我反思,激发写作潜力。

语文教育者还可以重视作文评语的作用。恰当的作文评语能增强学生对写作的信心,甚至改变他们对待写作的态度。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往往能满足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在写好作文这条路上继续前进。例如,我国文坛巨匠矛盾,因为小学时获得老师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激发了他的作家梦,并不断努力,最后梦想成真。可见老师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4)利用系统的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高考作文多为材料作文,材料不断更新,有意识地考察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为材料作文,以“小羽自己如何成为花茶行业致富带头人”的事例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材料中小羽成功的因素与很多,如创新精神,开放意识,规则意识等,学生如果只抓住其中的一点进行分析,未免狭隘。高中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往往缺少对熟悉生活图景的感悟与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内容肤浅和空洞的。一写作文就凭借经验,用一些旧的套路老生常谈。如写到贡献时,罗列许多感动国人物的事例;写到刻苦努力时,过分征引古代仁人志士的例子(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等),固然动人,但缺乏鲜活性。因此,教育者应积极利用系统的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而不止于传授写作方法。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领悟作文材料,进行多个层次的分析,充分调动积累的作文素材。同时,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积累知识和语言,更要生长思想。学生能够写出生动,真挚,带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才符合高中作文训练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克兵在《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促进作文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2008,1)

[3]李艾琪《从SAT作文看我国高考作文的改革》语文学刊/2013.10

[4]赵美 《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崔余辉《利用微写作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学园/ 2014年 第26期

作者簡介:

陈杰,女,四川雅安人,1996年11月出生,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班,师范方向。邮编:625000

指导老师:刘瑶瑶,女,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教育者命题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