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农业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要求的合理性分析

2017-04-12王春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王春玲

【摘要】城镇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都市农业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下,对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的要求,使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具有必然性。让人才培养规格与人才需求同步,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制度等,是实现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的根本性措施。

【关键词】都市农业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 普通化 综合型人才

至2050年,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都会居住在城市里,城镇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高于56%。都市农业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化产业化农业、生态型农业、多功能社区农园将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培养体系,受课程体系、招生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人才规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中融入普通教育元素,提倡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才能适应都市农业对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一) 人才培养规格与人才需求不同步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学制一般为3年。它与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理论知识少而精,技能性强,它的职能主要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专业生产农户、农牧场主等。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严重脱节,其过于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规格与人才的需求并未同步发展。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一直强调的是“就业导向”,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这种“就业导向”似乎越来越受到重视。诚然,“就业导向”可以有效缓解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决不是仅仅迎合劳动力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表面需求,更不是获得暂时性谋生手段的终结式教育。

(二)课程设置存在短板

目前,农业普通教育课程设置的一般比例为,基础理论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特色课程约为4:3:2:1,并包括总计2个学期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之相比较,农业高等职业院校通常的做法是压理论,增实践,坚持理论少而精,实用、够用的原则。具体分析两者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基础理论课程除物理等极个别课程外,只是内容多寡的问题,课程总数基本相当。对学科基础课程,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进行了合并,只保留了与专业主干课程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并缩小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对专业主干课程,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以实践教学为主,很多教学过程走出教室代之以教学工场。

(三)招生制度有待完善

人们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形成的观念以及现有教育与招生制度,极大了限制了生员质量,生员成了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发展的最大困难,严重阻碍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不能与农业普通教育进行横向转换,与普通高校的纵向衔接出口又非常狭窄,学生接受深层次教育的机会很少。这种具有終结性教育意味的职业教育体系限制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二、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合理性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指出,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准备进入某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是“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是“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1。由此具体到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对农业及其相关领域职业人的培养,此类人才将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并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管是对学习者本身,还是对于环境都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现有高等农业教育职业教育受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发展空间与相关制度的影响,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应该取普通教育之长,使其从狭窄的过于专门化的甚至是终结教育的就业准备教育,转化为面对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的、具有继续学习和转岗基础的、属于终身教育重要环节的职业基础教育2。才能满足都市农业现代发展模式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现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建议

(一)面向都市农业新业态,重新定位人才规格

人才规格是育人的依据。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要面向都市农业新业态,重新定位人才规格,才能更好满足都市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都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业、生态型农业、多功能社区农园等主要发展模式,针对生态景观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业,休闲、体验等都市农业形式,培养学生两种以上特定的高级技术能力,培养学生都市农业相关职业群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负责任的、具备社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合格职业人。

(二)开发具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特点的普通课程体系

以高等农业普通教育为基础,并同时考虑职业教育时间短、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开发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普通教育课程体系。在开设基础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外语,大学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的基础上,以都市农业新业态为依据,将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开发为诸如产前、产中、产后、加工、贮运、销售、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等一体化项目形式,将个别基础理论课程如化学和大部分基础课程融入到相应的项目当中,同时开设农业现代经济管理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类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及交叉专业课程等特色课程。

(三) 研究职业教育普通化的教学方法

具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特点的普通课程体系需要相应的教学方法。当所有课程开发为各类一体化项目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传授给学生也就是教学方法问题。一个完整的一体化项目的完成需要1-2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每个一体化项目分为诸如产前、产中、产后、加工、贮运、销售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有的可以在课堂完成,有的需要在实训场所才能完成,有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的必需在田间进行实际操作。

(四)改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具有激励作用的科学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对每个一体化项目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及时做出评价。通过评价,能够鼓励学生提高职业技术能力,提高职业群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来泉编译,《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8。

2. 梁书凤,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合理性与实现路径 [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