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理论在高校旅游英语课中的教学应用初探

2017-04-12韩斐

现代交际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韩斐

摘要: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是对国内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重要战略。在高校中,对于ESP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区别分析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不同,提出ESP课程的教学特点。并以此理论分析高校旅游英语课程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探讨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ESP理论 高校旅游英语课程 教学难题 教学策略

国家外语能力在当今时代已成为参与国际事务的战略资源。推进外语教育改革,特别是推进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在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在重视“外语+专业”的改革。重视公共课外语教育。认识到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外语能力这样的背景下。对ESP理论以及实践教学进行的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相应课程具有指导意义。ESP理论实践于教学,也非常有利于推动大学外语教育改革。

ESP(Enn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区别于传统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下面就ESP与传统意义的通用英语EGP进行区别和分析.并据此ESP应用于高校旅游英语课提出一些可适用的教学实践方法。

一、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oose)

1.ESP的含义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转自蔡基刚,2004)。

ESP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兴起于欧美英语国家。在我国,ESP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内容,课程主要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等。ESP课程是某一领域的专门英语。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ESP课程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由于特定专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掌握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ESP课程本身具有其专门的内容。ESP理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修辞或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能分析(skillsand strategies)和以学习为中心(a learning—centered.dp—proach)。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围绕语言层面结构进行探讨,第三第四个阶段探討的是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将语言本位相对转移。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应用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由于ESP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研究和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在开展ESP高校课程时,需要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通用英语即EGP有一定的区别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ESP课程教学实践。

2.ESP与EGP的区别和联系

通用英语,即EGP,主要指高校中通识大学英语语言课程,教授对象主要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这点上,与作者在此文探讨的高校旅游英语选修课ESP课程的教授对象一致。但是,通用英语主要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就大学生而言。入学之后。大一所开设的通用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和提升基本生活交际能力:而ESP是结合特定专业领域,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业化的应用性课程体系。因此.ESP具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与此同时,ESP课程不能脱离语言教学的特点,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明显的特点是课程所具备的专业内涵。可以说,ESP课程是英语语言应用于专业的特定课程。

二、EsP理论应用于高校旅游英语课

(一)旅游英语课教学特点及需求分析

首先,本文所探讨的高校ESP旅游英语课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换句话说,授课对象指的是在经过大一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和强化之后,在大二或高年级阶段选择专业性质学习的学生。

根据授课对象特点。结合ESP理论。旅游英语课有其特定的教学特点。一是在教学目的方面,本文所指的旅游英语课程。不同于通识大学英语相对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能力。旅游英语属于ESP范畴,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力是为了学习者进一步学习旅游英语做基础。一般在大一大二所学习的语言基础。特别是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兴趣方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的交际能力。如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所要具备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特定的英文表达方式,各国历史文化,宗教风俗,跨文化沟通技巧等: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旅游英语也有别于一般通识大学英语所开设的语言基础课程。旅游英语课程基本内容会包括旅游概论、旅游文化、英语导游、旅行社管理、酒店业务等方面的课程。

在旅游英语课程的需求方面,产学研结合,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已经步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置身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得益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会直接参与到世界旅游市场和国际竞争。因此,社会市场对于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精通英语的旅游人才需求会明显增大。从学生学习层面来看,旅游英语课程与人文有着天然的联系,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化的各个方面,满足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人文知识需求。而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吸引力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所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或者是为了通过英语导游资格等级考试,以便从事涉外旅游行业。据此可以得知,旅游英语课程开设需求也比较符合学生对于就业的需要。

(二)旅游英语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旅游英语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校中,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有的在大一或大二就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能力学习旅游英语课程。即使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语言基础也参差不齐,所以,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都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加之旅游英语专业的高阶段课程。与应用实践联系密切,也使得教师在ESP课程教学中,面临着诸多实践教学难题。

2.教学形式仍以语言本位为主

语言本位是英语语言教师在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特别大一阶段是从高中到大学阶段学习的过渡过程,语言基础非常重要。但是,大学学习完全不同于高中学习阶段。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必须得到提升。教师教学重教授,轻实践,学生缺乏课堂锻炼机会,忽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旅游技能的培训,这与教学特点是不相符的。

3.教师复合型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的旅游英语课教师一部分专业背景是英语语言教师。另一部分是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较好的旅游专业教师。前者的英语语言水平相对较高,但对旅游专业背景知识却不够深入,所以在授课时,重点会偏移在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完全引导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同样对于旅游专业教师来说。由于英语水平受限。无法将专业方面的英文重要词汇、特定表达方法、英文沟通技能和国际旅游市场形势、前沿资讯传授给学生。

4.旅游英语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

目前,旅游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材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教材选用没有充分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结合,难度控制不到位。没有合适的教材选用,教师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而对于课程设置,旅游英语课程面临着专业理论性强,实践应用性不突出,或只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忽略旅游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等问题。

(三)旅游英语课教学应对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丰富多元化教学手段

旅游英语教学其特点决定着它应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Hutching曾说道:“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Ⅱ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ye based on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所以,旅游英語课程不能成为翻译课或阅读课教学。应把技能培训贯穿在过程中,设置情景专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体。同时,结合翻转课堂,以赛促学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丰富多元化,增强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活学生英语与旅游背景的兴趣结合点,语言本位向应用实践性转型

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情景式设置。提问式方法。创设真实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旅游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而包括出入境,护照等流程,景点文化等语言知识都会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兴趣点。通过教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语言本位向应用实践性能力提升转型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借用图片、音视频,模拟真实旅游情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旅游环境中,课堂即实践,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输入质量。

3.加强教师队伍复合型能力培养

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是ESP课程开展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对于培养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向旅游英语方向发展。一方面高校通过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和教学兴趣点,充实专业知识背景,提升旅游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开拓渠道多交流。向兄弟院校已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借鉴学习成功经验。组织或参与与科研和教学方向相一致的培训、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

4.重视英语教材选用选编和课程体系建设

在教材的挑选和编选上,要具体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的结合,并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出发。合理安排难度和进度。同时,必须全面了解分析现有教材内容和信息,准确把握好旅游和英语的契合点,使用符合行业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教材。对于课程设置,旅游英语课程须将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人才需求结合起来。确定课程框架的依据。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切合旅游行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另外,课程设置应把握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动态融合。

三、结语

ESP理论是将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技能结合的体系。在提升国家外语能力的国际背景下,不仅具有时代性,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用ESP理论指导和分析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也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满足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找准专业和英语语言的结合点。切实探讨相应的教学法和教学方式,提高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性强,英语能力高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