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份差评成绩单较劲64年
2017-04-12
那天,格登从加德姆老师手中接过自己的成绩单,看了看,顿时满脸通红,羞愧不已。是的,这的确是一份令人尴尬的成绩单,各科成绩的总和不及人家的零头,尤其是理科,门门功课摆尾,而生物学甚至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一。加德姆老师给予的评语更令他难堪——“我相信你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你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你个人以及想教导你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格登郁闷极了,拿着成绩单,含眼泪跑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学校一间闲置的小仓库,他课余时在那里饲养了很多毛毛虫。他一直梦想将来做一名生物学家,然而,现在老师给出了这样完全否定的评语,实在沮丧。
忽然,一只蝴蝶在他眼前飞舞了几圈,扑落在成绩单上。格登这才注意到,原来他所饲养的毛毛虫好多已经变成蝴蝶,在倉库里蹁跹起舞。他甚至注意到,一只蝴蝶正从蛹壳中挣脱出来,那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空中尽力地伸展着,虽然艰难,却很执着。格登深受感染,满心的郁闷烟消云散。他想,我这只笨笨的毛毛虫,难道真如加德姆老师所说,不能羽化成蝶吗?再说,加德姆又不是上帝,他怎么能确定我的未来呢?
这样一想,格登那种想把成绩单揉皱撕碎的冲动完全没有了,他觉得如果那样做,只是宣泄一下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推翻老师的评定;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留它,时常与它对话,告诉它:“你所说的不是事实!”就这样,心情敞亮很多的格登回到家中,把差评成绩单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盯着它看上一会儿,明显是在与之较劲。
这样的举动,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是无数次;坚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两年,而是64年……在岁月的流逝中,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格登坚持理想,笨鸟先飞,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就向那份差评成绩单宣告:“你所说的不是事实!”中学毕业后,格登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25岁那年,他成功克隆出一只青蛙,被称为“克隆之父”;29岁那年,他提出突破性观点:细胞的特化机能可以逆转,这项理论震惊生物界;38岁时,他开始在剑桥大学任职,先后担任多个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机构的负责人;79岁时,他荣获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一条曾经笨笨的毛毛虫,最终化蛹成蝶。
(选自孙建勇《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徐悲鸿改“画价”
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期望通过这种“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
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
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
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看到了齐白石的那幅画,并当即让画展负责人将其移到展厅的最中央,与自己的《奔马图》并挂在一起。
接着,他还亲自提笔将《虾趣》图的标价从8元改为80元,并在一旁注上“徐悲鸿标价”五个字,该画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场最高价,比徐悲鸿的那幅画的标价还要高出10元。此举流传出去后,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声名鹊起,重新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受到鼓舞的齐白石也因此坚定了创新之路,最终成为泰斗级的画坛大师。
(节选自夏生荷《浙江老年报》2016年7月29日)
(张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