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017-04-12周国苹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周国苹

【摘 要】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收取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期间,观察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还能减少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早产儿,是由于患儿肺部发育不完善,释放和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引起的。目前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极其重要[1-2]。因此,本院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研究,探讨其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收取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期间,80例患儿均符合临床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80例患儿均伴有反复呼吸暂停、面色发绀等症状。

观察组;胎龄在30~35周之间,女性患儿有20例,男性患儿有20例,观察组患儿平均胎龄为(32.12±1.23)周。

观察组;胎龄在30~36周之间,女性患儿有19例,男性患儿有21例,对照组患儿平均胎龄为(33.01±1.02)周。

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能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给予患儿进行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给予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输注固尔苏,将100mg/kg固尔苏混悬于生理盐水中,给予患儿使用前预热至37摄氏度,清理患儿呼吸道后,分别在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平卧位将固尔苏分三次经气管插管注入,然后采用复苏气囊对患儿进行加压吸氧2分钟,3次注入时间为15分钟,必要时,每隔12小时给予患儿重复注入,用药后6小时内避免对患儿进行拍背吸痰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

对比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将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处理,住院时间、氧疗时间使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X2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住院时间、氧疗时间

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人体肺Ⅱ型上皮细胞合成的,能使患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利于患儿肺泡张开。由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血液肺内发生分流,肺泡压缩,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析,探讨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通过给予患儿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全面改善患儿肺功能。随着患儿换气功能、肺泡通气功能改善,能使患儿肾、脑、心等脏器恢复正常,能有效缩短上机时间,促进患儿尽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是多数患儿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易发生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不推荐单方面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指人体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脂蛋白,具有天然的猪肺表面生理活性和活性物质,通过给予患儿治疗后,能有效使患儿肺表面张力降低,使肺泡扩张,稳定患儿肺泡容积,从而使肺毛细血管张力降低,增加肺通气量,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通过给予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后,能有效缓解换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以及临床症状,降低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患儿。

综上所述,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还能减少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一民.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34-1136.

[2]王承峰,陈光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02-1604.

猜你喜欢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在早产儿RDS治疗中的应用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PS对早产儿NRDS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