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认识
2017-04-12谢华
谢华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片面关注健康问题,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置之不理,等到发现问题,很多情况已经是“病入膏肓”。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由此导致身体疾病甚至是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由童年向青年过度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将要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随着身体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既有比较明显的独立意识,又有较强的依赖性。既要求别人尊重你,有时又会有比较强的自卑感。富有理智,但有时又会比較冲动。
问题主要变现为:撒谎、逃学、旷课、打架、早恋、酗酒、网瘾等。学生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认真完成作业,缺乏学习动机;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没有学习效率,虽然比较用功,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考试来临,有的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将一切的失败归责于智力问题,或者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由于学习成绩导致不自信,不善于和人交往,敏感多疑,和老师同学都有敌对情绪,比较封闭。过于关注自我等性格问题。
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决定老师要严的同时把握好尺度,多采用激励的手段、引导学生。平时教育时注意语言、多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和身边的人来劝解引导学生,避免和学生发生冲突。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理对策
1.厌学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意志力,知难而退,不爱动脑筋,思维混乱,记忆力差,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扰,不愿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自卑心理产生厌学,学校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那么对于学困生来说会产生对于自己过低的评价,甚至认为自己是“三等公民” 焦虑心理导致厌学 ,学困生学习基础差,课程难于理解,学习成绩比较难于提高,考试前担心考试结果而产生焦虑,见老师躲躲闪闪,害怕老师批评,甚至有可能发展到逃学。脆弱心理导致厌学,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而心理很脆弱,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对学习也不抱希望,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和学习相关的事物产生厌恶感。对于已经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能够信任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厌学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梯度要求,让学生在努力过后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对于激励学生来说是简便易行的,那么教师在学生取得一些成绩后及时肯定、表扬,增强自信。有些孩子即使学习没有进步,但如果教师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厌学孩子自制力差,贪玩、缺乏上进,迷恋电视、网络。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家依赖父母,学校依赖同学,写作业拖延,没有实效性。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和书交朋友,渐渐是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慢慢接受课堂的知识。
2.早恋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对异性的好感与日俱增。中学生的恋爱很少能以结婚为目的,所以青春期的恋爱大多数都是无言的结局。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老师要有个 清醒正确的认识。学生之间彼此互生好感,将对方作为自己的爱慕对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中学生紧张繁重的学业和残酷的竞争,使“早恋者”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有的非常敏感。有的“自作多情”,承受着”单恋”之苦;或者是“失恋”之苦。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烦躁、沉默寡言,上课难于集中精神,成绩明显下降。
面对中学生的早恋,老师应该如何引导,使其将这种对异性的好感发展成为一种健康真诚、纯洁的友谊。每当我们看到一些老师用训斥羞辱早恋的学生时候,我希望老师能够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羞辱学生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
云是个才貌双全的女生,班上许多男生都喜欢他。云是个比较热心的孩子,经常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期中一个叫做君的孩子有幸成为她的同桌,她在平时有了更多和君接触的机会,她经常给君讲题,君在生活上也比较关心她。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最后发展成为生活上的好朋友。同学之间慢慢产生了谣言,都说他们两个在谈恋爱。老师后来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找他们谈话,找他们的家长。孩子们在这个时期非常敏感,他们感到自己被冤枉了。上课时不能够再集中精力听课,总感到老师和学生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指点议论他们,真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在见到这两个学生时,两个人都是黑眼圈,无精打采,惶恐不安。我在心里不觉好笑,这两个孩子两小无猜,我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要善待这些学生”。
男生女生之间也有纯洁的友谊,老师不能因为害怕学生早恋耽误学业,就对他们过度关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在交谈中云说她对君只是有些好感,觉得君比较上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同时能够在生活上照顾她,云也就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他们之间只是互有好感,并未谈恋爱。但是老师请了家长,对他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感到现在上课无法集中精神。这样老师更觉得她们谈恋爱影响学习。当时云说:如果老师再逼他,她就真和那个男生在一起,这样她也就不冤枉了。可是,这件事后也许她会后悔。面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易导不宜堵,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简单粗暴、责备、训斥、惩罚,甚至提高到道德品质上批评,更不能视如洪水猛兽,立即交政教处处理。面对云和君强烈的焦虑和惶恐反应,我想首先师生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帮助他们转变。我问:“你们是不是很紧张?”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很关心,并非要惩罚他们。
我对云和君的理解态度,因为这样才能使他们紧张的心松弛下来,君说:“我很紧张,很害怕,”云也开始哭泣。此时,我送上一张纸巾,又轻轻地拍了她的肩头,令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云因此不再哭泣,与我有了目光上的接触。由此可见,对他们的理解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关键,也是进行有效引导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