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2017-04-12安瓦尔·阿不卜杜力
安瓦尔·阿不卜杜力
摘要:尊重,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尊重,是架起师生间良好沟通的桥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法宝”;尊重,能让每一位小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得进步;尊重,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以尊重为支点,从以下方面分别阐述其在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分析;尊重
引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强调“善”是为人的本分,“德”是待人的智慧。在我们所处的今天,这句话仍如天籁之音,划破五千年历史的天空。因而,在德育教学中,要尊重生命、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避免“粗暴式”、“模式化”的不良教学模式,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由舒展、绚丽绽放。
一、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是由道德的主体性本质决定的
道德具有主体性的本质,“道德的主体性本质主要体现为道德与主体的不可分性,没有主体,便没有道德,即使有了主体,如果主体不服膺道德,不信服道德,也没有道德。”这也就是说道德与主体是不可分离的。道德不能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而必须依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如果主体不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的约束,道德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我们说,在德育过程中,不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感受,把受教育者当作被动地接受道德思想的对象,一味地对其进行道德灌输,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受教育者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如果只是把受教育者当作被动的客体,不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教育者很难自觉自愿地去接受道德的约束。因此,要想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的约束,在德育过程中就应把受教育者当作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来对待,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自觉地接受道德,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二、尊重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是教师赖以生存的载体,我们的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被开发成才,都是一座待开发的宝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之间又是有很大的不同,是有各自的特色,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自己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而学校的问题常常是忽视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真正尊重学生,学校就要为学生这个资源主体创造适合其开发生长的条件。魏书生可以说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光辉典范。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民主和科学。他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用民主的方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可以自由来去的桥梁,在学生的心里培养了一个终生相伴的老师。他把学生看作是自己教学的助手,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意识。他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己任,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博大精深的知识功底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学生。他的成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尊重他人,塑造学生的博爱之心
现在的孩子最缺少什么道德品质?据有关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心,不懂得感恩,不理解和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就从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做起。
“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在元旦晚会上,学生表演的节目《跪羊图》让家长们内心激动、潸然泪下,感动于孩子懂得了感恩,感谢于老师的教育。学校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演讲会,让学生明白感恩之心的可贵;组织观看亲情电影,让学生被父母的爱深深感动;布置亲情作文,让学生用充满爱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亲情作业,更是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在一封家长来信上,有这样一段话:“以前孩子从不体谅我们的付出,但自从学校开展尊重教育后,孩子有了明显改变,回家看到我做家务总是帮着做,这让我很欣慰。”
为了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校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学校在教学楼前专门开辟了一片实践基地,结合本地特色让学生学习种植蔬菜。每到劳动时间,学生们总是争着去劳动,拔草、挖沟、播种、浇水、覆盖地膜,干得热火朝天。七年级学生张智冉说:“虽然干完活后会感到累,但却让我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感受到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学校还在校内建了木工、烹饪、陶艺等实践活动教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寿光蔬菜博览园、寿光湿地生态公园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可贵品德。
四、老师应该学会等待,给学生多点尊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行春风难得秋雨。要让学生尊重老师,老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尊重是相互的,好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尊重学生,学生就尊重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可是有些老师对学生的问候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结果会怎样呢?可能有老师会说:“学生本来就应该尊重师长。何况并不是所有学生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难不成我们还得先向他问好?”的确,每个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爱跟老师打招呼的学生。他们或许是胆子小天生怕老师,或者是原本性格使然,亦或者是担心叫了老师好、没得到回应觉得没面子……等等。老师们,我想说的是……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再多那么一点点的耐心,多那么一点点的等待,多那么一点点的平和……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综上所述,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用关爱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尊重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唤起,用赏识引导并激励学生展开自主探讨知识的积极性。此时,我们会发现,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关爱,学生也会回报教师,让教师感受到由衷的欣慰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 关蕊. 科技经济市场. 2015(01).
[2]切实把德育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J]. 丁莲.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7(01).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 吴志强.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11).
[4]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J]. 李宝庆. 中国校外教育. 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