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17-04-12卡来木古丽·亚生
卡来木古丽·亚生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正确的知识结构等,让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读题分析—探索解题途径—反思回顾”,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从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提问的巧妙性,经历梯度训练,培养解题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提升小学生的解题技能出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引言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一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并提出应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价值。可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是学生发展的必要。目前,“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上,因此,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都有义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解题过程当中,在解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也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只强调“如何解题”,但是,却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教师的这种教学思想看似是重视解题,实则是忽略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一旦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效率与付出成反比,而且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此外,结合学生的解题实践操作表现来看,学生解题易出现的错误,一般都是由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导致的。尤其是当作业量稍多的时候,学生的这种表现更加突出。从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为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很多时候会要求小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相关解题的分析思路图,或者画出线段图。但是,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方面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小学生持久性差,容易放弃,还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之感。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方式,促使学生养成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提问的巧妙性,培养学生对解题的思维转变
俗话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情感被激发出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者于“无疑”处设疑,或者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处设疑,使数学课堂教学时有波澜,精彩不断。例如,“赵红家养了30只鸡,20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能产出15千克蛋,每只鸭一年能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能够产出多少千克蛋?”学生如果能够这样复述:“赵红家养了30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5千克蛋,还养了20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赵红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呢?”这从侧面反应出学生对题意已经真正完整地理解了。教师再加以巧妙引导,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经历梯度训练,培养解题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要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需要从日常生活和教材习题练习入手,进行梯度训练,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两个步骤:第一,是新授课的教学;第二,是习题课的教学,步步为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A和B同学一共买了54支铅笔,C和D同学一共买了46支铅笔,都是买铅笔,20与23的区别在哪里呢?显然,前者少,后者多,需要一个过渡的思维过程。为此提出问题:每人先分得1捆(一捆是20支),是80支;之后每人再分得5支,合起来是100支,但是如何计算呢?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到相关的学习状态之中,强化学生对乘除法的基本认知。第二个层次,进入教材中的“想想做做”,让学生完成由易到难的转变,之后再进行交互练习,即设计一些发展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解题技能。从以上教学中可知,教师在练习设计中巧妙运用知识本身的梯度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解题过程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解题能力。
四、注重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加强学生解题训练除了教师的引导外,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活动中,互动限于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机会很少,即使有也仅限于同桌或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得不到地方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即使是小学生,也有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适当留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之间的习题讨论和方法切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或者个人竞赛类型等的课堂活动等,给学生一个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发展的同时,还能在这一过程中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
数学学科对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重要性可想而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影响较大。教学中,要全面培养教育學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允许多样化,让他们都掌握方法、灵活运用,不可死记硬背,套用解题方法。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掌握的解题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光.论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2(12).
[2]于江美.回到思维原点 感悟数学本质——“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践与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1,(11).
[3]谭继洪 浅议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7期.
[4]钱元香.如何创造小学数学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5]杜高辉.谈数学解题的规范[J].新课程(小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