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提问的技巧
2017-04-12武晓华
武晓华
绘本教学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正逐步得到普及,它在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启迪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能力、陶冶儿童思想情操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缺乏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不注意提问方法和技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掌握提问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绘本教学价值,笔者结合自己开展绘本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把握提问技巧谈几点体会。
一、紧扣教学目标,避免问题偏离教学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吃透教材、解读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精心设问。
如绘本《有朋友真好》主要描写了青蛙和癞蛤蟆之间的真挚友情。这个绘本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幼儿充分理解这种真挚的感情。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如果有少数幼儿不能答出问题重点,教师可以接着追问:“癞蛤蟆明明看到青蛙毫发无损,为什么还要把那些可怕的猜想再问一遍呢?”以上两个提问都能紧扣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核心内容。
二、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
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大体来说,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让发展水平不够好的幼儿回答;分析性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需要归纳、概括或者自由发挥的提问可以让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回答。
以绘本活动《小野猪和它妈妈》为例,对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这样提问:“你怎么知道野猪妈妈送小猪治病是很辛苦的呢?”对能力中等的孩子可以这样提问:“野猪妈妈明明知道小猪的病会传染,可为什么还要背着小猪去治病?”对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可以这样提问:“野猪妈妈也病了,小猪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这样一来,不至于出现問题难住幼儿的情况。
三、适当设置悬念,启发幼儿主动思考
有的教师在绘本教学中,习惯于直接按故事情节平铺直叙地讲述,这往往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实际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先不出示教具而进行诱导式的提问,这样能够促使幼儿主动思考,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不过在诱导式提问中,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些线索,否则就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有的教师这样发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啊?” 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了无头绪,只能漫无边际地乱猜。如果教师把“客人”的特征简单地描述出来,给幼儿划定一个范围,再让他们猜,效果就好多了。
四、坚持循循善诱,让幼儿的思维逐步深入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深度和连贯性。其要领在于,在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之前,先提出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如在大班绘本故事《花园里的春天》中,教师可以这样分层次安排提问:“是谁先到巨人的花园里玩的?”“巨人发现这群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有谁到巨人的花园里玩?他们是怎样玩的?”这样逐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提问,不仅能拓宽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