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教育
2017-04-12杨群花
杨群花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那么,如何掌握幼儿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呢?
一、通过不同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音乐,主动参与各类音乐活动。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早上入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进餐时播放一些抒情优美的曲子,午睡前、起床后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在區域活动中设置音乐角、小舞台……让幼儿陶醉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喜欢上音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教学手段及教具,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将唱唱、画画、跳跳、听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如学唱《打电话》时,借助玩具电话,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唱歌曲,引导幼儿自然、愉快地学习。在打击乐《小鼓响咚咚》中,设计直观、形象的打击图谱,让幼儿在观察、思考、探索中积极地体验音乐。
二、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音乐活动中,只有引导幼儿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进行音乐的感知、想象、再现、创造等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更新教育观念,重过程轻结果。以前教师教幼儿学习律动、舞蹈,只是单纯要求动作整齐统一,这样容易导致幼儿变得呆板,失去自我。儿童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使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中体验音乐,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精神,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促使其主动性更好发挥的环境。如在学习“采果子”舞时边播放音乐边讲解图片:美丽的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等待我们去采摘。幼儿随着乐曲自主表现快乐:有的拍手,有的跳跃,还有的转圈。不管是怎样的动作,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音乐中欢快的情绪,这就是一种自主创新。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多数人对儿时经常哼唱的歌曲《一分钱》至今记忆犹新,使我们从小就懂得捡到东西要交公。“三八”节主题教育活动中,歌曲《好妈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教师不应该让音乐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而应当延伸至课外,甚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中都有音乐的陪伴,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