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2017-04-12郭松
郭松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采取有别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该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策略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与广大同仁共勉。
1根据阅读能力确定阅读目标
在确定每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全面的认识,以确保目标实施的有效性。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分解,阅读能力大致可分为以下十个方面:(1)认读分析能力。对词、句、段的认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理解句、段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层次、结构、思路。(2)整体把握能力。整体理解全文,领会情感,理解寓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写法、表达技巧、人物特点等。(3)提炼概括能力。对文段、篇的要点、写法、思路、人物等进行提炼概括。(4)阐释解说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说明、解说、阐释,对图表、细节、文段(篇)含义以及答题理由等进行阐释。(5)文体辨识能力。辨识文体和表达方式,文学作品的描写方法、艺术手法等。(6)语言品味能力。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词、句、段、篇的品析揣摩,在具体语境中品析体会表达作用。包括各种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辨析、理解、分析、鉴赏,如正面侧面、对比烘托、伏笔照应、悬念等。(7)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情感倾向,评价文中人物,提出看法建议等。(8)探究质疑能力。探究文中难点,提出自己疑问,设计思考题目等。(9)联想迁移能力。由文中内容联想到相关的内容,运用自己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或语文的积累拓展、补充、解释文章的有关内容或空缺。(10)综合理解能力。即综合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运用发散聚敛,求同求异思维,能对同一文章的各部分或不同文体作比较的阅读。
2品读与感悟相结合
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3鼓励个性化的阅读
不同的学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认知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文本甚至是同一段落的理解和解读千差万别。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意思。阅读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个性展示等环节,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培养创新思想和创造力。如《孔乙己》,这是一篇讨檄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学习课文后,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思想有自己的看法,多数对课文主题的解读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是如果有学生提出孔乙己自己害了自己,也未尝不可。因为课文中写到:孔乙己“身材高大”,却“好吃懒做”,“一身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洗”等,这些都是孔乙己自取其辱的结果,是导致其悲惨命运的根本。学生的心理倾向、智力等都不尽相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尤其要重视和倡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当然除了给予热情的鼓励外,还要进行理性的引领。告诉学生多元解读不是随心所欲地解读,一定要捕捉言语背后的信息,结合时代背景等多个要素进行。
4细读文本空白处
空白顾名思义就是作品省略了的地方。文学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它往往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正为读者参与文本创设了弹性空间。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一一”叙说了些什么呢?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呢?因为渔人叙说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这就引导读者了解当时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当时社会战乱频繁,赋税沉重,民不聊生,这正与桃花源中的人们和平安宁、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借桃源中人“叹惋”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文学作品中的“留白”,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再如教学《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时,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说的那一段话是文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其话中的那些空白之处也是值得挖掘的部分:“‘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教师在文本教学时要尽力回归到韩麦尔先生当下的心情,用心去读这一句话,力图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够随着教师的节奏一起走近韩麦尔先生,似乎也触摸到一点“最后一课”的靈魂。接着教师可以发问: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那是怎样的难以言状的痛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就这样,教师很好地给空白处的教学打下铺垫,学生在探讨的同时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总之,阅读教学承载语文教学的诸多因素,因而充满活力与希望,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