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7-04-12么元昱

科技资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么元昱

摘 要: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是高等教育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而进行的改革。在转型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实施“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需要。该文就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该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进行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45-02

最近,一本80年前的“学霸笔记”走红网络。这本笔记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纬禄老先生在大学时代所记的一本微分方程课堂笔记。笔记如同印刷版的手写体、工整的标点和符号、细致精美的画图,让很多现在的大学生看了后都“自愧不如”。从这本笔记中可以看出: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工匠精神”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的。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此“工匠精神”一词开始迅速流行开来,成为2016年网络热词,“工匠精神”的使用范围也随之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全国两会以后,教育界人士纷纷呼唤,“中国制造”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来实现,人才培养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

“向应用型转变”,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应用型转变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把本科直接转为职业本科,而是要让高等教育本质的创新性和学术性为职业教育本质的就业教育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连通“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桥梁,而培育“工匠精神”则是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使命。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要結合社会教育模式创新和学校教育改革来做

在“工匠精神”得到很好传承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建立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人才市场越来越需要多层次、多规格、实践能力强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于是在2014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开启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之路。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工匠精神。而这些本科院校以应用型、非科研为办学定位进行改革,就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传授学生职业活动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实施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 高校专业设置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原来高校已有的专业必须是在规定的“专业目录”框架下进行专业的申办和学生培养,专业设置相对稳定,不同专业之间交叉少封闭性强,专业从形式到内容想要变更是很难的。现在的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行业的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是以社会的贴合度为标准的,企业所需要的工程师或者工匠必须要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新型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快”,更多的是多种技术、多项技能的融合,而高校现有“专业目录”壁垒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不能满足企业“跨学科”需求的。应用本科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的关键就是要让这个“跨”变得浑然一体,这是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具有“工匠精神”成败的关键,也是目前突出的矛盾之一。

3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要传道先明道,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校园毕业后直接步入教师岗位,缺少系统的专业实践锻炼和示范能力的训练,在职阶段又缺乏专业实践的有效途径,自身就不具备“工匠精神”,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谈及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呢?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着手培养和引进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一是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特别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二是拓宽人才招聘渠道,从企业聘请名师到校任教。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教师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在与这样的老师学习、交流过程中,传承到优良的工作品质。另外,为了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高校还需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4 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现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比,大多处于非主流或者次主流地位。试问一下,如果让“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的1/3”、让“有实践经验的‘工匠授课占总授课时数的1/3”、让“学生们在实训基地的时间占到总学制的1/3”,这样的三个“1/3”培养出来的人,还怕他培养不出“工匠精神”吗?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原有的传统学徒制传习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工匠”由高等学校规模化培养后,校企合作便成为了培养技艺、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到企业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5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工匠”所具有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应具有先学懂再学精的态度,有敢于攻坚克难,力求完美的态度。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学生能在整个求学生涯中始终保持坚定、专注的学习态度,坚持把每一个平凡的事做好,坚持下去就是“工匠精神”的真实体现!第三是培养学生勤于学习的精神。学生不但要勤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勤于学习各种其他方面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若只精通了本专业的知识,要做到“更好”时是会受到限制。第四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好的工匠心灵手巧,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来自于平时的实践。第五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来源,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工匠精神”如虎添翼。

“工匠精神”是一种气质,产生于每一个专注、认真、坚定的人身上。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先从工匠培养做起,从工匠精神的培养做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用“工匠精神”去培养学生都是对国家和个人的一笔无穷财富!

参考文献

[1] 张轮.人才培养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N].工人日报,2016-05-03.

[2] 叶美兰.培育“工匠精神”是应用型高校的使命[N].光明日报,2016-04-22.

[3] 周云.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 大学自身先要有工匠精神[N].羊城晚报,2016-05-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