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2017-04-12王利利

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种植园园长游戏

王利利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而园长既是幼儿园发展中的舵手,又要能将每一位幼儿教师吸引到船上,带着他们驶向诗和远方。因为在远方有我们美好的共同愿景,而2014年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综合主题课程”项目的实施和2016年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幼教师资培训中心王建平校长与李靖老师等专家指导的北京市“乡村园长能力提升”项目赋予了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中心幼儿园诗一样的魔力。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启发之下,我们不仅发现和建构了园本综合主题课程,还将综合主题课程进行游戏化处理,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完成自主发现、自主实践、自主成长的发展过程。

园本综合主题课程的构建

课程生成背景 综合主题课程是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并和幼儿合作进行的集体或小组化探究活动。其活动设计新颖,注重幼儿本位发展,关注幼儿需求,紧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引导幼儿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多维度发展。

有了借助乡村教育资源开发园本课程这样的愿景,和探究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具体目标后,我们萌生了想通过实施综合主题课程,全面提升园长的教科研能力和课程领导力,提升业务园长的研究意识以及组织教科研活动和帮带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设计实施组织综合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进而推进《指南》核心理念的落实,提高园所办园品质的想法。

课程生成过程 幼儿园地处顺义区龙湾屯镇中心地带,处于顺义区东北边陲,是具有以农业、旅游业、果蔬业为核心的“绿色生态镇”,孩子们的生活处处是青山碧水、树绿花红、荷塘月色等秀美的自然景致,更有瓜果飘香、蛙叫蝉鸣的乡村野趣,这些自然的、生态的、原始的环境正是培养孩子们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生活中感受美、生活中表现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逐渐梳理并建构出园本综合主题课程体系之“尚美”特色课程篇。即通过“美的环境、美的课程”逐步实现“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目标,在美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的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审美感觉,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获得表现美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美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于幼儿生活,园所“尚美”特色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在实施中相容,同时“综合主题课程”为我们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园本综合主题课程的实践

结合我园多层次教师的具体需求,我们采取了分组教研模式。新教师教研组对新教师需求进行调研,结合新教师需求和发展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重点在于课程的落实;专题教研组活动一般围绕科研课题研究开展研训活动,我园的科研课题“幼儿美术活动中‘四段式学习支持策略的研究”已被北京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课题,我们借助这一契机,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调整实施——总结策略”的过程,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尝试梳理本园的“尚美”园本课程。构建感受家乡美的特色课程,生成自主游戏活动“远足主题活动”“采摘主题活动”“快乐种植”“学做小战士”等综合主题特色活动。

下面就以“快乐种植”为例,与大家分享我园综合主题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

主题起源 快乐种植活动是结合幼儿自主的发展需要及当地农村资源优势生成的学习之旅。这一活动是2015年十月孩子们上中班的时候开始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孩子们收获了自己亲手种植的大红薯并与全园的小朋友一同分享了收获的喜悦,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冬天,孩子们在室内开展了种蒜的活动,他们对小蒜苗的成长做了记录,提高了自我的观察比较能力。孩子们亲手剪下蒜苗,择蒜苗,然后清洗,切碎,加上鸡蛋制作出了一道美味的蒜苗炒鸡蛋的菜肴。在品尝了劳动果实的同时获得了生活经验。

有了种红薯的经验,又品尝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蒜苗,孩子们对种植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计划与决策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及发展需求,老师及时抓住孩子的興趣点。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后,我们大班老师决定选择一块既安全又环境好的户外地点作为孩子们的种植园,并结合《纲要》和《指南》预设了主题活动的方案,从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分享交流、合作互助、解决问题、按计划做事、表现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提升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勇敢自信等良好学习品质。

探究活动 一是选择基地。在一次去桃花源郊游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偶然发现桃树下有一大片空地适宜种植,于是班中就有很多小朋友想要在这片地方进行种植活动。写生结束后,教师及时与孩子们进行讨论,最后决定利用桃园中的空地作为自己的种植园。

二是设计种植园。孩子们选好种植园后,就开始设计自己的种植园了。孩子们的想法非常丰富,老师则借着孩子们的话题组织开展了一次设计种植园的活动。结合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她们决定设计成长方形的种植园。教师又引导她们开垦了不同的场地,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种植实践活动。在组织孩子们进行种植活动前,我们的老师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接着,教师就开始引导幼儿清理种植园的地面以及翻地。为了丰富孩子的种植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梳理了植物的生长条件、浇水的方法、移植的方法并做成展板为幼儿活动时提供环境、技术支持。孩子想种的植物很多,她们决定去集市上挑选更多优质的种子和幼苗。买来后,便开始撒种,移栽、埋土、浇水等种植活动。看着周围还没有生机的种植园,孩子们又萌发了美化种植园的愿望,装饰了轮胎作为花盆又在“轮胎花盆”中种了花。

四是照顾植物。完成种植后,孩子们还经常来到种植园去照顾植物,通过观察,孩子们找到了浇水、除草、间苗、搭架等照顾植物的方法。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探索、创新,他们甚至还想到了用稻草人来保护植物的果实。于是,结合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又开展了“制作稻草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探索了制作稻草人的的方法,运用捆、扎、打结等方法制作了稻草人,提高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照顾植物,孩子们更加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并且他们之间分工合作的机会增加了,责任意识增强了,语言、交往、认知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也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自然生成田间自主游戏活动

孩子们在照顾植物之余,还在种植园生成了田间自主游戏活动。包括:野营、泥塑、风中游戏、真人CS等。通过观察幼儿田间自主游戏,我们发现幼儿的学习方法在自主游戏中自然习得,创新思维得到自然激发,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自然发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由此可见,田间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显性价值。

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发现果实成熟了,他们向老师提出了想要采摘的想法。于是,老师们结合孩子的需求,开展了“快乐采摘”活动,探索了采摘的方法,并且和幼儿园里的小伙伴一同分享了采摘的果实,体验了收获果实的喜悦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采摘分享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我们的“快乐种植”探索之旅,帮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根据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指南》用评价表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评价,以此来帮助自己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在“快乐种植”探索之旅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种植与照顾植物。她们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及特征,主动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主动生成了野营等自主游戏,增强了规则意识,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在和谐、自主、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园长专业领导力是课程实施的保障

园长作为园所的一把手,是园所发展的指明灯与引路人,因此,笔者努力从课程管理者角色蜕变为课程领导者角色。管理的站位、理念、视角的转变,让我从传统的课程管理者角色中解放出来,实行课程领导。因为在传统的园长课程管理中,园长、管理、组织结构与课程改革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需要的灵活、民主、合作、共享的、有机的组织文化与园长课程管理中相对凝固的组织结构和园长个人文化相冲突,课程改革成效难以乐观。在课程领导中,园长可以摆脱自上而下的监管、监控方式,创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园长等管理层的领导与下属是一个共同体,有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一致,在实施课程时,人们是合作、协作、民主的关系,园长等管理层的领导只是在发挥专业权威的作用。

笔者采用课程领导方式管理课程时,一般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从课程开发技术方面进行领导,即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技术的领导;另一方面是从幼儿园课程文化方面进行领导。笔者采用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方式,对幼儿园教师的幼儿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等进行引领革新,转化“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构建一种合作、分享、探究的学校文化,使幼儿园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以此更好地保证课程开发,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自主活动成效凸显——师幼协同发展

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成长 首先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幼儿在田间自主游戏中自主观察基地中植物、动物,每次去对细微的变化都能发现,哪怕一只只小小的虫子都逃不脱他们的法眼,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中发展,获得直接的经验积累。孩子们的觀察比较能力得到提高,在同伴讨论中获得新经验,在教师引导中引发对活动深入的探索

其次是乐于质疑,乐于探索,乐于分享。在活动中,引领孩子孩子们在活动中观察细致,敢于提出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探索后乐于与同伴分享,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活动激活教师观念转变 教师观念转变:我园年轻教师多,且非专业教师比重大,这样的教师队伍在开展田间自主游戏区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理念的冲撞与实践困惑,各个游戏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逐步丰富,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回归课程的理性思考。这个过程见证了幼儿园整个团队在学习——实践——反思——调整,循环往复的行动轨迹,见证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自主成长。

一是游戏场所从园内走到了园外:为孩子提供了更大更丰富的探索空间。二是材料的选择多为生活中的实物,实践性强。三是把游戏过程还给孩子,减少介入频率和无效干预。四是教师观念从理论认知逐渐到行为的转变,从不敢放手到支持幼儿大胆尝试,活动中甘愿做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教育的行为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通过田间自主游戏的开展,教师对自主游戏认识更加深入,充分挖掘了自主游戏的价值。通过一次次的观摩和研讨活动,观察幼儿自主游戏能力显著提高,发现自主游戏中非常有教育价值的点,结合《指南》和理论分析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的需求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我园综合主题课程研发活动已行进在发展的路上,我们将无怨无悔地为孩子的生活学习需求给与支架,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来应对未来所有的挑战。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种植园园长游戏
我要当动物园园长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