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媒体增效小学数学课堂
2017-04-12程雪梅
程雪梅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用媒体开启思维,真正抓住思考的脉络,实现灵活深刻的教学。这种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的体现。经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实现媒体深度教学策略:优化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加强体验,积累丰富经验;加强体验,积累丰富经验;重视梳理,形成本真方法。
关键词:媒体教学 增效 小学数学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92-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大部分都在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着改革。课堂教学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原来呆板、乏味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原来以教师为主的场面变为学生热闹的操作和交流的场景。但是,深入课堂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课堂上,学生都是在奉命操作、机械操作。这“热闹”的课堂充分折射出学生参与学习的肤浅状态,致使课堂的有效性严重打折。因此,引发了笔者践行媒体深度教学的想法。所谓媒体深度教学,并非是教师一定要把知识教的多么深奥,而是要倡导在课堂上用媒体开启思维,真正抓住思考的脉络,实现灵活深刻的教学。这种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的体现。我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实现媒体深度教学,增效课堂的一些小策略,与同仁们商榷。
1 优化问题,展开深度思考
“问题”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元素。通常,教师总是用“问题”这根纽带把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结合起来。曾有专家经过长期调查后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80%左右的时间都用在了向学生提出问题上,同时,笔者也对当地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调研,发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50%多一点。问题的“多”“碎”“窄”等现象充斥着课堂。学生无暇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于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实践研究。
1.1 整合问题
问题在精,不在多。凡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举一反三的问题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的本质和内涵,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问题,用媒体出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引发学生深刻思考的同时,激起学生心中更多研究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几个有效问题的用媒体呈现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佳境。
片段一:
师:如果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
生:三根。
师:如果有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一定。(有的学生表示疑惑)
师:每个桌上都有1号、2号两个信封,里面各有3根小棒,我们来个围三角形的比赛,怎么样?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同桌两人各选一个信封。
(2)比一比,看谁围的三角形规范、围的快。
同桌比赛,其中一生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另一生的小棒怎么也围不成三角形。
师:通过刚才的比赛,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并不是所有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生2: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特点呢?
生3:是不是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呢?
以上环节中,教师没有问“是不是”“好不好”等类似的无效问题,而是紧扣本节内容的实质提出了三四个问题,用媒体出示,为学生的思考引航,使本节课的重难点转化为学生心中自然生成的疑问,顺理成章地进行后面的探究活动。
1.2 把握时机
课堂的问题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服务的,因此需要在学生知识的连接点处、学习的困惑点处、思想的聚焦点处及时、有效地用媒体出示问题,为学生的思考导航。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题对“内角”“内角和”展开合理猜测,媒体出示问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对内角、内角和你们是怎么理解的?”“猜测一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用媒体如此设问,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可能根据手中的三角板,猜测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此时,教师接着提出问题:“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是不是就可以说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引发学生进一步的验证。
1.3 有效追问
交流讨论的教学环节,教师还应注意在学生缺乏思考的节点、存在分歧的关键点、出现错误的时刻及时用媒体出示问题加以追问,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中,学生从长度分别是4 cm、5 cm、9 cm、10 cm的小棒中每次任意选3根,围三角形的小组操作活动结束后,展开以下交流。
片段二:
师:哪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生1:长度为4、5、10 cm的小棒围不成。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围不成呢?
生在展台上边演示边说:4 cm和5 cm合起来都比10厘米短,所以围不成。
生2: 4 cm和5 cm的和小于10 cm。(媒體充分展示)
师:还有哪些围不成?
生3:4、5、9 cm的小棒围不成。
师: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围不成的呢?请生4围一围。
生4:4+5=9,和第三根一样长,这样就重合了,所以围不成。
追问:你觉得怎样才能围成呢?
生4:可以让短的那根小棒长一点。
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有哪些能围成呢?
生:长度为5、9、10 cm和4、9、10 cm的小棒都能围成。
师:想一想,这两组为什么能围成,而刚才那两组为什么就围不成呢?能用简单的式子表示出来吗?
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用媒体出示问题追问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太早地关闭学生思维的大门,要注意运用一定的问题技巧,巧妙呈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激荡思维,方法启迪方法。
2 加强体验,积累丰富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四基”,明确了“四基”的内涵: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获得数学基本经验“不仅是解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的经验。”鉴于此,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和组织用媒体适度开放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积累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提升思维深度。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学生根据经验充分地猜测之后,安排了以下的操作活动。
片段三:
师:有什么办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
师:很多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请同学们看小组活动的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1)利用学具袋中提供的材料(各类三角形纸片,直尺等),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并填好记录单。
(2)通过验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组集体总结验证过程,并选取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从学生的操作、展示和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面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地实践操作后,收获了自己真切的体验和发现。
3 加强体验,积累丰富经验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往的课堂上,学生没有质疑的意识和习惯,有些是不敢质疑,大部分处在被动解疑的学习状态中,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学习过程中,为了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首先应该让用媒體质疑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疑是学生深思的结果,更是学生创新的动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开展媒体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思考的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交流、反思等真实的数学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徐文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5(7):157.
[2] 何慧兰.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导课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5(19):57.
[3] 薛兴元.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