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顺应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2017-04-12张微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顺应论汉译

张微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以及我国民众审美欣赏的多元化发展,英美电影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受到我国观众的喜爱。英美电影面向我国普通社会大众时,需要完成英汉语言之间的翻译转变,而其中好的电影名不仅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并观看电影,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该文从语用顺应论视角出发,对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进行尝试性研究分析,并力图寻找一个可以指导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 顺应论 汉译 语言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60-02

1 语用顺应论与英语影片汉译概述

电影片名翻译是ESP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其他类型翻译相比,电影片名汉译应具备一定的娱乐性与竞争性,且汉译的电影片名又要有能够吸引观众的独到之处。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在语用顺应论的参与下进行,能够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顺应论又称为语言顺应性理论,语用顺应是指人们使用语言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电影片名具有音律性、修辞性、悬念性、可记忆性、跨文化性等特点。电影片名在电影的宣传、推广和观看中发挥着信息功能、美学功能、商业功能等,因此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要遵循信息传达、经济效益和可读性原则,而常见的翻译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

2 顺应论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2.1 对语言结构的顺应

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语用顺应论下的语言结构顺应是指从多方面对语言做出选择,包括选择语言、语体、语码以及话语构建成分。电影是面向大众的,因此考虑到大众属性和特征,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需要结合面向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将语言结构面向观众进行动态的顺应。在我国不同地区,观众语言存在较为明显的地方特征,即方言现象,维索尔伦将这种方言形式定义为可区分的变体,也就是所说的“语码”。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可结合面向的观众,选择方言顺应,这种方法在港台的翻译版本中较为常见。从体现音律上的独特优势视角来看,选择四字词语顺应是对语言结构动态顺应的又一种表现。汉语的四字词语包容量大,而且伸缩性极强,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且在我国语言体系和语言结构的审美方面具有独特的音律美感优势,这对于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翻译为“返老还童”,“No Country for Old Man”翻译为“老无所依”等。

2.2 对文化语境的顺应

从英语到汉语,在普通翻译中需要关注语言的背景文化的改变,即跨文化现象。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同样需要关注对文化语境的顺应,使观众在理解电影片名时不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不理解的现象。文化语境是指某一种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而翻译则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需要面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顺应转换问题。尤其是在电影片名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观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由于不同观众所生活的文化氛围和世俗观念不同,这就需要在片名汉译中对文化进行语用顺应,尤其是涉及到忌讳、偏好等问题时。比如对“sex”或“sexy”的翻译中,往往不直译为“性”或“性感”,通常采用“不译”或“意译”的策略,例如“Sex and The City”译为“欲望都市”。

2.3 对受众心理的顺应

对受众心理的顺应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对受众心理的顺应程度越高,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越大,越容易激发观众的消费行为动机,并在消费过程中获得满足感。通常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对受众心理的顺应主要包括对受众审美心理的顺应、对受众猎奇心理的顺应、对受众寻求刺激心理的顺应等。针对我国民众的审美偏好,在电影片名汉译中顺应受众审美心理则能够使其产生美好的想象,比如“She,s All That,Wives and Daughters”译为“锦绣佳人”,“Blue Moon”译为“月色阑珊”等。此外,在汉译中还可借助受众的猎奇心理进行翻译,比如“Crashing”译为“出轨”,“Pandorum”译为“深空失忆”。把握受众寻求刺激的心理,在电影片名汉译中同样具有突出的作用,比如“Destination Final”译为“死神来了”。

2.4 对商业效应的顺应

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不仅需要关注受众心理顺应、受众文化语境顺应以及语言结构顺应,还会关注对商业效应的顺应,毕竟电影拍摄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实现盈利。电影拍摄通常需要高额资金的投入,而资金投入方多为企业,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市场本质,因此绝大多数电影具有典型的商品属性,在这种背景下,票房则成为衡量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电影片名汉译中,为了满足群众的猎奇心理,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往往会出于商业考虑和吸引眼球而“打擦边球”。比如“When in Room”译为“许愿池艳遇”,“High Noon”译为“正午迷情”,“40 Days and 40 Nights”译为“禁欲40天”等。

3 顺应动态交际过程语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3.1 对时间的顺应

在语言翻译中,时间和动态顺应有很密切的关系。通常时间顺应是指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人们会在使用语言时做出调整和顺应。在当前网络普及时代,各种“新用语”“新词”“网络词语”不断涌现,这就需要电影片名汉译对时间顺应。随着时间的推进,语言在不断更新,英语电影汉译需顺应时间的需要,保留原语言的原汁原味的感觉。比如“Truman Show”以往翻译成“戏剧人生”“特鲁门节目”等,而当前许多翻译则直接将“Show”保留,比如“真人Show”。比如电影“Casablanca”以往译为“北非諜影”,但现在更倾向于译为“卡萨布兰卡”。

3.2 对程度的顺应

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由于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当不同文化之间碰撞时,需要做出程度顺应。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语中一些词语在我国已经被观众所熟知,这使得电影片名汉译不需要全部意译,比如“Santa”可译为“魔王撒旦”,“Return To Halloween town”可译为“万圣节归来”。此外,由于文化认可上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被译界所批判的字眼,这些字眼的出现往往是为了极力引起人们的观看兴趣和欲望,进而获得高票房。比如“Scream”译为“夺命狂呼”,“End of Days”译为“末日浩劫”。

3.3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语言并不是抽象、干巴巴的存在,而是在社会世界中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是社交的工具。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十分必要。社交世界的顺应是指社交的场合和环境对语言使用者要求的准则和规范,电影片名翻译中必须谨记所选择的择语必须符合择入语的交际规范和要求。由于引入的英语电影是面向我国观众的,因此电影片名汉译需顺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顺应社会价值观体系,顺应宗教因素。比如“Dead Poet Society”直译为“死亡诗社”,但“死亡”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意思与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并不一致,而且我国民众对“死亡”一词具有“忌讳”心理,在这个翻译中,人们很容易理解其为恐怖电影,其实则不然。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贾德江.顺应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J].海外英语,2010(9):174-175.

[2] 王一鸣.语用顺应视域下的英汉电影片名互译研究[J].作家,2014(1X):165-166.

猜你喜欢

顺应论汉译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
浅谈棕榈科术语cirrus、flagellum和prophyll的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