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两江水 浓浓“五老”情
——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纪实
2017-04-12孟德成南永生
本刊记者 孟德成 南永生
滔滔两江水 浓浓“五老”情
——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孟德成 南永生
长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弯弯曲曲穿行在巴山丛中。
来自秦岭的嘉陵江,一路奔腾千余公里后,在朝天门汇入长江。
坐落在波涛汹涌的两江交汇处,重庆形成独特的山城文化。在山城文化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热”,热浪滔滔的“中国火炉”,热气腾腾的重庆火锅,熏陶出一代又一代热情如火的重庆人。
更有一群热情高涨的关工人,用他们一颗颗滚烫的心,为这座城市加热增温。
2016年12月中旬,时令已是隆冬。当我们来到重庆,一踏上山城的土地,立即被“热”包围,顿感热浪扑面。刚见面,市关工委副主任刘丽俐就如数家珍地说起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和变化,语速之快,令人“耳不暇接”。从事了40多年的教育工作,退休后到关工委工作也已十年有余。如今年过七旬的她,无论如何,不能与“老”字相连,依然飒爽英姿,激情澎湃。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雷雯霖,说起自己的事业,言语间充满了热爱和自豪。这个关工“工龄”已经17年的年轻“老兵”,依然青春飞扬,风风火火。特别是她对各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熟悉程度和数字的记忆,简直令人敬佩。
尽管冬日的重庆,自然界的温度相对还是较低。可是,炽热的“重庆温度”,让我们恨不得赶快到现场去,看看那些热情如火的重庆“五老”,感受那热火朝天的“关工文化”。
滔滔两江水,流淌不尽的,是浓浓关工情。正如重庆市关工委主任肖祖修所说,引导青少年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永远的主航线。
区区都有特色牌
一走进九龙坡区关工委办公室,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奚千里就亮出了他们的特色牌“党建带关建,双促又双建”。看上去瘦弱的老人,说起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一点都不示弱,语调高亢有力。“党建带关建,最大的好处是把基层关工委组织做实了,把老同志动员出来了,解决了关工委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内容;有内容,无考核;有考核,无评比的问题。”奚千里老主任的一席话,一下子点出了他们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2014年11月26日,奚千里作为重庆市老干部的先进代表,赴京参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当习近平总书记伸出手来和他亲切握手时,奚千里大声说:“总书记好,我是重庆的。”当天晚上,这组画面和奚千里的同期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播出。这让全国的“五老”着实感到自豪,也让九龙坡区的老伙伴们欣喜不已,至今谈起,仍是津津乐道。
陪同我们采访的重庆市关工委秘书长韩国涛,对每个区县关工委老同志们的经历都很熟悉,对每个区县关工委工作的特色,他都了解并能总结得头头是道。他还是一个“人来熟”,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这个50来岁的中年人“韩秘”。“韩秘”告诉我们一个比较重要的背景消息:2016年初,中组部下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离退休老党员要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在这个文件出台的前一年,中组部就来人到重庆调研,听取了九龙坡区关于党建带关建的做法和经验。出台后的文件中,关于党建带关建的要求,很多地方都采纳和借鉴了重庆市关工委和九龙坡区关工委的经验。
2011年,九龙坡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离退休党工委。“以老带小,让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引导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可谓一举两得”,奚千里接着介绍说。目前,九龙坡区发动和邀请6500余名“五老”,组成了519支“五老”工作队。这种以党建带关建促关建的方法,“以老带小”的代际互动,营造出“老少共建同乐”的和谐氛围,也实现了“黄发”与“垂髫”的“双受益、双提高”。
重庆市辖38个区县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韩秘”介绍说,这几年,重庆市关工委和肖主任抓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局面,就是区区都有特色牌,区区盛开品牌花。几天下来,亲眼目睹热火朝天的基层关爱活动,我们深感不虚此行。
距离重庆主城89公里的万盛经开区,是典型的资源型矿区,因煤而生,因煤而衰。这里的27万人口,大部分和煤有关。当煤矿逐步枯竭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万盛经开区,开始了棚户区的现代化改造,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几个楼群密集的大型社区。原来的煤矿工人相继退休,很多年轻人离乡外出打工。新社区里,老工人多,留守孩子多,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
那些老工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吗?那些留守孩子们有人关爱吗?当我们走进经开区最大的801社区时,这些疑问烟消云散。社区办公楼里,不时传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小梅告诉我们,这里有个“爱心爷爷活动室”,每天下午和节假日,都会引来很多孩子,是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什么原因呢?小梅笑着说还是“五老”厉害,他们有办法有吸引力,比有些家长还要有威信。说着话,我们走进楼内。在剪纸棋艺室内,几张棋盘旁边,围坐着几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一旁的几个老人正在教他们下中国象棋。一位姓魏的老人笑着对我们说:“教他们下棋易,教他们做人难哦。”
孩子们的书法作业,就是朱爷爷最好的生日礼物(图/孟德成)
在书法绘画室内,十几个男孩女孩正在几位“五老”的指导下练书法,一笔一画写得有眼有板。我们和一位名叫朱显炯的老师交谈起来,他告诉我们,节假日和寒暑假,这些留守孩子们便来到“爱心爷爷活动室”,跟着我们学习书法和绘画,已经好几年了。“你们看,”朱老师指着挂在墙上的书画作品说,“孩子们的进步真大呢。”当我们问起朱老师的年龄时,朱老师笑着说“今天刚好71岁”。得知今天是朱爷爷的生日,孩子们拿着自己写的作业,一个个跑到朱爷爷身边说:“爷爷生日快乐,给您交作业了。”霎时间,孩子们都聚拢过来,围着朱爷爷,一起亮出作品,大声说“朱爷爷生日快乐”。万盛经开区关工委主任李文生说,我们充分依托社区党组织的力量,整合社区的各种资源,发挥“五老”的作用,把老同志和留守孩子聚合在一起,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口,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局面。
綦江区是重庆的人口大区,自然也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在綦江区一个学校的“开心农场”,我们见到了区关工委主任杨昌茂。为什么在学校要建“开心农场”?她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刺骨的冬天,杨主任和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到一个农村学校调研,恰逢学生午餐时间,很多学生在瑟瑟寒风中,吃着从家中带来的冷饭,就着一丁点土豆白菜以填饱肚子。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2011年,在中国关工委和重庆市关工委的关心运作下,在区关工委的大力争取下,安利集团公益事业“春苗厨房营养计划”选择綦江的31所中小学校落户。31套厨房设备配备到这些学校,两万余名中小学生吃上了营养卫生的热饭热菜。此后,在区委和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关工委经过不懈努力,又争取到了在51所中小学校实施“春苗厨房营养计划”的项目,使綦江区拥有营养厨房项目的学校达到82所。为了更好地延伸和拓展“春苗营养计划”的内涵,区关工委又以创新的思路提出,在一些中小学校建立“开心农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跟随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五老”学习认识蔬菜的品种和种植的过程,增长农业知识,培养劳动习惯,提升科技素养,还能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邱少云烈士的故乡铜梁区,有一万八千名“五老”在默默地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区关工委抓住“学科技,奔小康”这个专题活动,一抓12年不松手,每年都向区里推荐农村青年致富领头人,每年表彰80多人。12年来,已有2000多名农村致富青年受到表彰。以前开会,这些受表彰的青年是骑自行车来,后来是骑摩托车来,现在基本都是开汽车来。2009年,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来到铜梁,看到这里的工作,她评价说,党政重视,领导得力,思想上有地位,会议上有声音,工作上有作为,运转上有保障。社会各界支持得力,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让大足区名扬天下。区关工委抓住这独有的资源优势,在区内的中小学校开展以“父母养育十恩德”等石刻文化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有着“三峡库区腹心”之称的万州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三峡水利电力学校与区关工委联合建立了“万州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暨技能培训基地”,帮助矫正对象学文化、学法律,学技能。这种做法,不仅挽救了失足未成年人,也挽救了家庭,为构建“平安万州”贡献了力量。
追寻一个“最美五老”遇到一群“英雄五老”
到重庆采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访去年被评为全国12名“最美五老”之一的魏澹。没成想,在重庆遇到的每一个“五老”,都是“最美五老”。他们是一群“英雄五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在江津区关工委办公室初见魏澹,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整齐的衣着,洋气的围脖,一顶鸭舌帽,让他看上去年轻不少。同行的雷雯霖说:“这是一位优雅的老人,智慧的老人。” 魏澹是江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故乡在浙江杭州。当年随刘邓大军来到大西南,扎根江津67个春秋。他62岁离休后,投身关爱事业,这一干就是25年。关于他的事迹,本刊将在《封面人物》栏目中向读者介绍。
年轻干练的区关工委主任王晓玲,才到关工委工作不久。这也是一位“关工热”,谈起区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谈起魏澹这样的“五老”,话语滔滔不绝,数字脱口而出。可能是有些数字稍有不准,坐在一旁的魏澹,当即“有错必纠”,真正让我们感受了这位88岁老人的智慧。
说起万盛经开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个名字不能不提,这就是区关工委前常务副主任犹春香。为什么是“前”呢?由于一些重要的家庭和身体原因,她刚刚离开了这个让她在退休后付出巨大心血的关工岗位。但是,市关工委的领导和区关工委的老伙伴们,多么舍不得她离开岗位,仍然聘请她担任区关工委的顾问。
在区关工委的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略显疲惫而又分外慈祥的老人。2013年6月,由于区委领导的信任,犹春香毅然挑起了重担。那一年,她69岁,可工作的劲头不减当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关工委工作了3年6个月,1260天,天天都操着青少年的心。”古稀之年的她,学会了发短信和使用微信。每天清晨6点左右醒来,就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或微信,交流情况,布置工作。3年多来,她和关工委一班人跑遍了全区98个村庄和社区,建起了50多个社区关工活动室,涌现出了“爱心爷爷活动室”“傅婆婆暖心室”“家庭梦想课堂”等50余个各具特色的关爱平台。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是犹春香巨大的牺牲,她承受了身体的病痛,承受了亲人的相继离去。这位意志坚强的老人,始终心怀大爱,情系青少年。
大足区关工委主任龙太国,是个传奇式人物。他曾经是解放军的一名炮兵,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上过“援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战场,又上过“抗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战场。他的这段经历,让青少年们听得如痴如醉。他发过一句誓言,“要像石刻那样,把关爱镌刻在青少年心上”。为了这句誓言,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无私的爱。2014年1月20日,家住龙水镇复隆村6组的小学生郭纯来到区关工委,眼含热泪地向龙太国等老同志鞠躬。原来,龙太国一行在走访慰问贫困学生时,发现郭纯一家5口人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破瓦屋里,母亲和两个姐姐都患有疾病,生活特别困难。在龙太国的关心下,区镇村三级关工委联手,共同筹资5万余元,为小郭纯家盖起了新砖瓦房,还添置了木床、电视等生活用品。郭纯说:“龙爷爷,谢谢你们。我要努力学习,回报关工委的爷爷们。”
在重庆,这样的“五老”,真是太多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都如一朵朵浪花,在奔腾的“两江”间激荡。
他们为青少年做的好事实事数也数不清
重庆市关工委和各区县关工委这些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服务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路上发挥独特优势,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为青少年做了大量好事实事,让青少年充分体会到党的恩情、社会的温暖和“五老”的爱心,听党话,跟党走。
綦江区大约有1.8万名留守儿童,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超过1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5.2%,留守儿童平均一年以上没有与父母见面的占30%。怎样关爱这些孩子们,给他们多一点温暖?从2010年开始,区关工委主任杨昌茂和其他老同志都在纠结着这个问题。在区委和区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他们联合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了“留守儿童探亲”活动。利用暑假寒假,组织孩子们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到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到2016年,这项“探亲活动”已经连续开展6年了,孩子们分别去过北京、上海、福州、广州、深圳和昆明。“探亲活动”开始的那些日子,“你不知道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多紧张啊,手里都捏着把汗。但看到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个高兴劲,我们又觉得这一切都值得。”说起这些,杨主任眼睛里充满泪花。感人的故事有一大箩筐,说也说不完。有一年暑期,孩子们踏上了探亲的火车。当火车缓缓驶进车站,这些孩子的父母早就趴在候车室的玻璃上,望眼欲穿。在候车室里,孩子们拉起了“爸爸妈妈辛苦啦”的横幅,向等候的父母深深地鞠躬。然后,孩子们一头扑在妈妈、爸爸的怀中,“妈妈”“爸爸”的喊声此起彼伏。候车室里的所有人都驻足观看,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看到这样的情景,再苦,再难,我们心也甜,要把这好事继续做下去。”杨昌茂斩钉截铁地说。
江北区关工委的工作品牌——家庭教育工作室,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工作室。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他们通过网络和不少地区的青少年及家长联系,解疑释惑,指点迷津。在这里,活跃着一群献了青春献晚年的老师,其中获得全国“十佳孟母”之称的邹晓彬老师就是一个当代“孟母”。她给青少年和家长写了1600多封公开信;30多个QQ群近5000人都会在聊天内容中提到“邹老师”。这些年,邹老师和她的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很多孩子走上了人生的正确轨道,纠正了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个叫川北的年轻人,与邹老师从相知到熟知,走过了几个春秋。邹老师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和细心开导,用一把把不同的钥匙打开了川北那难解的“心锁”,使川北从一个迷茫想要自杀的高中生转变成一个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共和国军人。近几年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他们也团聚在工作室的电脑前,同各地的青少年一起,用他们自己的“春晚”,迎接春节。
铜梁区关工委主任周举之,是有口皆碑的“铜梁好人”,连续4次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他1995年退休后,担任区关工委主任到现在,始终保持着那么一股朝气,一股激情。生活并不算富裕的他,多年资助几位贫困生,让他们从小学读到大学,直到走上工作岗位。区关工委建立关心下一代扶贫助困基金,周举之率先垂范,并动员儿子捐款5万元,儿子又动员他的同学捐款5万元港币,解了贫困青少年的燃眉之急。
一路奔波,一路采访,听到的故事,犹如滔滔两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其中,最值得说的一个人,这就是市关工委“一号老头”肖祖修。很多老同志感慨地说,我们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是被老领导的激情所感染,被他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曾任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肖祖修,从担任副市长分管关工委工作到退休后出任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主任,至今已近30年。几十年里,从重视支持到亲自担纲,他始终激情满腔,越做越有干劲。这位温和风趣儒雅的老领导,理论水平高,工作思路清,大局意识强,非常有亲和力。大家说,听他的讲话,和他在一起工作,你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团“火”,把“五老”凝聚在一起,用“火”一样的热情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他为区县党政领导出谋划策,动员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出山,挑起了区县关工委主要负责人的担子。他全力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提出“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品牌就没有影响力”。在他和市关工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留守儿童异地探亲坚持数年,深得社会赞誉。
重庆市关工委主任肖祖修在合川区利泽小学,给留守儿童发放装有学习生活用品的“大礼包”
在我们临离开重庆的前一天下午,肖祖修主任才抽出时间和我们匆匆一见。他拒绝谈他自己,但说起全市各地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心得体会,说起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和思路,他却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金钥匙”,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是我们工作的强大后盾,能为青少年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看着他们健康成长,就是我们这些老同志最大的心愿。
滔滔两江水,载不动许多情,这是“五老”情,这是关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