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及启示
2017-04-11王新俊李昌凯
王新俊,者 卉,李昌凯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芬兰一贯重视高等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芬兰教育文化部在2017年3月规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估芬兰高校是否达到办学目标的核心指标。从2019年开始,芬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政府对其进行拨款的重要指标,目的是提高大学教育与学生就业的相关性,促进大学生就业。[1]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争取更多的政府拨款,芬兰高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其中,就业指导是芬兰各高校普遍采取的策略。
就业指导是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进行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就业指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估、就业信息、搜寻工作计划、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管理等。就业指导的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教育方面的目标,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劳动力市场目标,即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实现供需相匹配;社会公平目标,即促进就业机会公平,促进社会包容。就业指导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个别指导,也可以是集体指导,可以是面对面的就业服务,也可以是远程指导(热线电话或网络)。就业指导与就业质量密切相关。从微观方面来看,就业指导可以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提高其就业质量。从宏观方面来看,就业指导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就业机会平等。[2]基于就业指导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作用,芬兰的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一、芬兰高校三种典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一)职业课程模式
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毕业后能够留在芬兰工作,芬兰高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职业课程模式(The Curriculum for Career Model),该就业指导模式致力于提高留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使留学生能够在芬兰找到满意的工作。
职业课程模式认为,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样才能抓住就业机会,成功谋得一份好工作。基于以上认识,职业课程模式分为两部分:知和做。在这个三角模型中,最底层的自我认知和机会意识属于“知”的部分,中间层的决策和行动计划以及最高层的求职技巧属于“做”的部分,如图1所示。由于“知”是“做”基础和前提,因此,职业课程模式首先培养学生“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大学生“做”的能力。职业课程模式的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图1 职业课程模式运行图
第一步,自我认知。包括正确认识个人的品质、兴趣、技能和价值观。良好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就业奠定认知基础。以能力为本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课程时获得的各项能力和形成的工作价值观。在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估,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向雇主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第二步,机会意识。包括通过就业指导让留学生了解芬兰劳动力市场的现状、特点及芬兰职场的文化特点,据此搜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学生有了良好的自我认知,确立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和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类型之后,他们就可以根据芬兰劳动力市场的特点评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是否合理可行。
第三步,决策和行动计划,即做出职业决策,制定出实现职业目标的计划。大学生在做职业选择时,了解自己的决策过程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使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就业指导教师会询问留学生如何作出毕业后留在芬兰工作的决定以及影响他(她)做出这一决定的因素,以此让留学生了解自己在职业选择中的决策过程。留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使用CASVE模型,即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ing)和执行(Execution)。沟通,即留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相互交流,表达自己毕业后留在芬兰工作的意愿。分析,即就业指导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就业意愿,帮助留学生分析在芬兰找工作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综合,即留学生综合自己的工作意愿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建议,确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并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评估,即留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评估自己的职业规划。执行,即留学生进入芬兰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
第四步,求职技巧。即写好简历的技巧和面试的技巧。由于面试技巧是最为关键的求职技巧,因此,职业课程模式尤其注重训练留学生的面试技巧。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向留学生详细讲解雇主面试的风格和职场文化特点,训练留学生如何向雇主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以求获得雇主的认可,从而成功获得工作。[3]
(二)团体辅导模式
团体辅导模式(Group Counseling Model)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身份的建设,培养学生对个人能力的识别和表达,向学生介绍芬兰工作文化特点和求职信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团体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以下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增强自我意识和职业身份重建的练习;关于日常生活的规划、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民主讨论;提供同伴支持,让大学生根据同伴找工作的经验来反思自己找工作的经验;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测试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求职技巧。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辅导模式有独特的优势。团体辅导提供同伴支持,参与者不仅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还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形成的支持的和情感安全的环境可以给予参与者一种归属感,使参与者摒弃消极的片面的自我认知,形成积极的全面的自我认知。团体辅导模式主要以求职知识讲座、讨论和各种提高自我认知的练习等形式进行。团体辅导模式的指导对象是所有在校生。团体辅导模式的运行步骤如下:
第一步,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团体辅导的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来相互熟悉,彼此之间的熟悉有利于创造一个开放和安全的群体氛围,为后面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过程,职业目标的设定以及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的讲解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确定自己通过本次就业指导想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步,个人能力的识别与表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大学生要认识到找工作之前要充分考虑个人的能力和优缺点。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思考自己有哪些技能和优势。
第三步,求职过程与求职技巧。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求职渠道,以期增加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团体辅导模式通过求职模拟训练培训学生与雇主进行接触交流的技巧,在模拟训练中,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介绍自己:我是谁;我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我的能力如何。大学生在向雇主介绍自己的过程中要充分表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期获得雇主的认可。
第四步,求职简历和面试。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求职简历,如何在面试过程中出色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雇主的认可。
第五步,芬兰职场和工作文化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芬兰职场的特点和工作文化特点。
第六步,职业身份和专长。学生再次考虑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将自己的各项能力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能力档案(competence profile)。个人能力的识别是一个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所以团体辅导模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自己具有的各项能力,并在模拟训练中全方位地展示个人能力。[4]
(三)职业流动模式
职业流动模式(The Career Flow Model)是以“希望”为中心的职业发展模式(Hope-Centered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由于乐观与职业成功、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对未来职业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职业流动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希望”和“乐观”。“职业流动模式”对不同的职业经历做了比喻,将职业经历比喻成静水、激流、死水和水流中断,“静水”比喻稳定的职业发展状况,“激流”比喻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艰难险阻,“死水”比喻职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水流中断”比喻职业终止。指导教师通过比喻向学生传授职业发展经验,为学生建构职业流动能力框架,让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职业流动模式的指导对象是在校生和已经工作了的毕业生。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职业流动模式采用“面对面个别职业咨询”的方式进行。咨询过程按照以下十个步骤进行:(1)咨询教师与学生建立的良好关系,这是咨询得以进行的基础。(2)确定咨询目标。咨询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以使咨询者明确打算使自己的职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3)倾听咨询者的职业经历故事,为咨询者提供分享个人职业经历的机会。(4)确定主题或矛盾。咨询教师在分析咨询者职业经历故事的过程中,确定咨询的主题或者拟解决的主要矛盾。(5)引入“职业流动”隐喻。咨询教师使用“职业流动”隐喻,帮助咨询者明白不同类型职业流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使咨询者获得职业发展的主动权。(6)引入“职业流动”模型。职业流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自我反省、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实施和不断适应。“希望”是“职业流动”模型的核心要素,因为如果没有希望,个体就不会努力达到最佳的职业状态。(7)选择起点。通过“职业流动”模型干预解决特定的职业问题。(8)认识环境影响。让咨询者认识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职业流动的速度和质量。(9)增强对未来的希望。由于乐观与职业成功和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所以咨询的最终目的是使咨询者建立和维持职业希望。(10)评估进度并设定新目标。使用职业流动模型评估咨询者目前的职业状况,并据此设定新的职业目标,超越目前职业发展的瓶颈。[5]
综上所述,芬兰高校的这三种就业指导模式各具特点,不同的就业指导模式确立了不同的指导目标,采取不同的指导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指导对象。但是,这三种就业指导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巧,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具体比较内容见表1。
表1 芬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
二、芬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征分析
(一)注重对大学生隐性就业素质和能力的挖掘
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认为,人的素质和能力犹如冰山,“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个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即显性素质,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素质,即隐性素质,它们不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却对激励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6]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理论揭示了潜在的但却具有关键作用的人的内在素质。基于“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芬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学生获得职业选择和职业转换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找工作的技巧等显性素质外,尤为重视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动机、就业观等隐性素质。唯有如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面功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对大学生搜寻工作和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二)关注大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影响有以下三点:直接的学习结果,即大学生就业知识的增加和就业态度的改变;间接的行为变化,即大学生进入特定行业进行工作;长期的结果,即大学毕业生对现有职业满意,并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内取得成功。[7]鉴于就业指导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芬兰高校的就业指导被纳入到了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就业指导不仅仅针对在校大学生,还关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帮助毕业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如职业流动模式)。依据大学生不同时期的职业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不同的就业(职业)指导方案目标,即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其正确地自我认知,提高就业技巧;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目的在于帮助毕业生掌握当前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技能,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引导毕业生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建立和维持职业希望并取得成功。由此可见,芬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关注直接的就业结果,还十分注重就业指导的长期功效——大学生终身的职业发展。
(三)多种就业指导形式相结合
芬兰高校采用了集体指导、个别指导、面对面指导和网络在线指导相结合的就业指导形式,既注重集体指导,也注重个别指导,兼具全面性与个性化、全纳与公平。集体指导(如团队辅导模式)提供同伴支持,让参与者不仅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还能从同伴的经验中学习。个别指导(如职业流动模式)针对个人具体的职业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工作意识,从而实现顺利就业。面对面指导可以实现指导教师与咨询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方便,芬兰高校还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就业指导。赫尔辛基大学与哈格哈里亚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The Uraohjaus.net Service,该网站设计了就业自测工具(Career Self-assessment Tool),该工具可以测试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和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与指导老师共同商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面试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该网站的测试结果拿给雇主看,以使雇主更好地了解自己。[8]
(四)关注留学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留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是芬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独特之处。芬兰之所以重视对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博洛尼亚进程的参与国,芬兰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芬兰教育文化部于2009年出台了《2009-2015年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制定了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其中一个目标便是支持多元文化社会的构建,将移民、留学生、外国研究人员看作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资源。[9]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之一是芬兰高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芬兰教育统计局(Education Statistics Finland)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芬兰高校的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芬兰高校的留学生人数达到了2万多人。其中,10618人在研究型大学学习,9735人在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如图2所示。[10]
图2 2001年-2015年芬兰高校的留学生人数(单位:人)
其次,进入21世纪以来,芬兰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如果没有系统地实施人口补偿措施,2025年开始,芬兰人口将不可避免地骤减。同时,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超过5万人)在2016年退休,这造成了芬兰劳动力的紧缺。为了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芬兰积极吸引高校的留学生毕业后留在芬兰工作。
第三,留学生由于不熟悉芬兰劳动力市场,在芬兰找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芬兰统计局、就业和经济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芬兰外来移民的失业率高于本土人。留学生在芬兰找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有:对去哪里寻找工作机会缺乏了解,对芬兰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缺乏了解。因此,留学生需要更多的就业指导,芬兰高校积极帮助留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及迎接寻找就业机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努力提高留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留学生顺利就业。因为,高等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术准备和传播知识,而且要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为劳动力市场和工作世界做好准备。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原因,芬兰高校十分重视留学生的就业指导,专门形成了针对留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职业课程模式,致力于提高留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使留学生能够在芬兰更好地生活,这是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芬兰高校的留学生就业指导成效显著,芬兰高校每年毕业的大约2000名留学生中有78%的留学生留在芬兰工作,这些打算留在芬兰工作的留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有90%的人找到了心仪的工作。[11]88
三、芬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启示
芬兰高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产生了显著的成效,这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在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形式、就业指导对象及就业指导的终身性等方面寻求整体突破,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一)注重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的全面性
芬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重视培养大学生寻找工作所需的显性素质,还尤为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动机及就业观等就业所需的隐性素质,从而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面功效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狭隘,现有的就业指导大多局限在择业指导,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观等方面未给予足够重视。[12]借鉴芬兰高校就业指导经验,我们应该建立起全面的就业指导观,不仅向学生传授找寻工作所需的求职技巧和求职信息,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职业发展观等隐形素质,使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注重就业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就业指导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在就业指导实践中,芬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采用了多样化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课程指导、面对面咨询指导,还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建立起了网络在线指导,形成了多元立体化的就业指导网络体系。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建立起立体化、多形式的就业指导网络,充分发挥不同形式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对象的针对性
芬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有鉴于此,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也要注重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例如,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着重教授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求职中的大四学生着重教授他们授求职技巧,向他们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切实解决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此外,还要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建立起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
(四)就业指导的终身性
芬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仅针对在校大学生,还针对毕业生。如职业流动模式使用职业流动模型评估毕业生目前的职业状况,并据此设定新的职业目标,突破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多是针对在校生,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未给予足够重视。在当前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职业的流动性加大,毕业生不再固守同一个职业,毕业生面对的职业压力和职业挑战加大,他们亟需得到职业指导和帮助。因此,为了满足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应该树立开放化的就业指导观念,建立起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Quality of Employment to be Introduced as One of the Funding Criteria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http://minedu.fi/en/artikkeli/-/asset_publisher/tyoryhma-laadullinen-tyollistyminen-yhdeksi-korkeakoulujen-rahoituskriteeriksi.
[2][6][7]AGWatts,RG Sultana.Career Guidance Policies in 37 Countries:Contrasts and Common The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and Vocation,2004,4(2),105-122.
[3]Curriculum for Career Course[EB/OL].http://www.studentintegration.fi/materials/curriculum_for_career_course.
[4]Career&Competence:Career Coaching Group for International Degree Students[EB/OL].http://www.studentintegration.fi/materials/career_competence/14/1_background
[5]Career Flow Model[EB/OL].http://www.studentintegration.fi/career-guidance/different-approaches-to-career-guidance/hope-ce.
[8]The Uraohjaus.net Service[EB/OL].http://www.uraohjaus.net/DefaultUK.aspx.
[9]Other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ebgate.ec.europa.eu/fpfis/mwikis/eurydice/index.php/Finland:Other_Dimensions_of_Internationalisation_in_Higher_Education.
[10]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 Begins its Oper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2017[EB/OL].http://www.oph.fi/english/current_issues/101/0/finnish_national_agency_for_education_begins_its_operations_at_the_beginning_of_2017.
[11]Y Shumilova,Y Cai,E Pekkola.Employ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Educated in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M].Helsinki:University of Helsinki,2012.
[12]郭江平.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