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2017-04-11高彦彬
高彦彬
(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高彦彬
(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河南省普惠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其供给、生态、政策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从影响河南省普惠金融水平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互联网普及率、教育水平、银行存贷比率对普惠金融发展有显著正影响,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实证结果并不显著。提高河南省普惠金融水平,应该推进城镇化建设、普及互联网技术、提高全省教育水平和提升银行存贷比率。
河南省;普惠金融;回归分析
一、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需求状况
普惠金融需求主体之一是小微企业,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河南省825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只有1.1%的小微企业能完全借到资金。虽然2011年、2012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或措施,但问卷调查结果却显示,河南省仅有6.3%的小微企业得到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支持[1]。
普惠金融需求主体之二是农村居民,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农村常住人口超过5 100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54.8%[2],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数量超过2 700万,占河南省农村人口的53%[3]。河南农村弱势群体的储蓄、贷款、转账、保险等金融需求日益增长。
此外,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应的是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的区域分布基本上与人均GDP相对应,人均GDP落后的地区,万人拥有银行机构网点数量较少,金融排斥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属于金融普惠发展的重点地区。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15年河南省分地区人均GDP
图2 2015年河南省分地区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
(二)普惠金融供给状况
《河南金融统计年鉴2015》显示,河南省普惠金融的供给者是以五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三类机构数量合计共占比85%,其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占比41%,作为支农的直接主要力量,在河南省金融系统中占主要位置。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数共计19.8万人,大型商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三类机构从业人数分别为7.6万人、5.9万人、2.3万人,分别占银行从业总人数的38%、30%和11%,合计共占比79%。从资产总额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邮政储蓄银行三者的资产总额占总体资产总额的占比分别为35%、19%和7%,合计占比61%。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311家,占比仅为2%,规模较小,覆盖面狭窄,对于实现“支农支小”目标、推进金融普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状况(2015年)
(三)普惠金融生态状况
河南省近年来一直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2012年,河南省围绕“诚信河南”的建设目标,建立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共由35个省级部门组成,其宗旨是制订省辖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2014年3月,河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其中确定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间表,即到2017年使全省信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4]。截至2014年,河南省征信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中小企业、自然人、农户分别建立信用档案9.7万份、4 554万份、616万份,征信档案建设工作取得巨大突破[5]。目前,河南省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共有52家,并建设有“信用河南”网站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查询服务,这将为普惠金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普惠金融政策状况
2014年8月,《河南省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其目的是为鼓励金融机构以普惠金融方式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为了促进普惠金融载体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河南省金融服务办公室于2015年7月发出了“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工作”的通知。2015年,为了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工程,河南省政府又发布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3月,河南省银监局印发《关于全省银行业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对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然而,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河南省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还没有制定,缺乏一个省级的普惠金融系统性规划,并且虽然出台了系列性文件,如何有效落实执行尚需要实证检验。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F)作为因变量,从影响普惠金融水平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宏观层面,选取三次产业贡献率(IND),城镇化水平(CIT)作为相应自变量;在中观层面,选取教育水平(EDU)以及互联网普及率(NET)作为相应自变量;在微观层面使用银行业存贷比率(CDB)作为自变量,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定义
第一,产业贡献率。在宏观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都会影响到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那些发展速度快、产出贡献率高的领域和地区更容易被金融机构所青睐,从而更容易吸引金融资源的进入,被金融排斥的几率更小,普惠金融水平更高。因此,为体现出各产业发展对普惠金融的贡献,使用三次产业贡献率来代表宏观影响因素,产业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第二,城镇化水平。城镇化与普惠金融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小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转移等项目产生大量资金需求,需要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城镇化使得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储蓄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加强进一步增加了对于个人存款、消费贷款、转账支付等的多方面需求,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把营业网点向农村延伸,为更多农村、城镇居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城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因此,我们选择城镇化水平来代表宏观影响因素,城镇化水平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第三,教育水平。公民的教育水平和信用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金融素养也更高,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从而也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一方面,公民自身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帮助自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增强其参与金融活动的信心,扩大了普惠金融的参与群体。另一方面,教育可以帮助公民具有理解金融信息的基本能力,从而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准确评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正确有效地行使自身的金融权利,预防金融诈骗,享受到普惠金融的利好。总的来说,较多的受教育人群能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我们选择教育水平作为中观影响因素,教育水平用高中以上在校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来表示。
第四,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在拓展金融交易边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金融机构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成为推行普惠金融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选用互联网普及率代表中观影响因素,并用对数化处理后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来进行表示。
第五,银行存贷比率。存贷比率表示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值,代表着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普惠金融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而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其提供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选取银行存贷比率代表微观影响因素,并用地区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表示。
(二)研究假设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做出以下假设:
H1:其他条件不变,第一产业的产业贡献率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H2:其他条件不变,第二产业的产业贡献率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H3:其他条件不变,第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H4:其他条件不变,城镇化水平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H5:其他条件不变,地区教育水平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H6:其他条件不变,互联网普及率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H7:其他条件不变,银行存贷比率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越高
三、模型建立与回归分析
选取2014年各变量相关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自变量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βi为各自变量的系数,ε为误差项。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普惠金融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系数
表3显示,IND2与IND3存在多重共线性,由于第二产业属于优势产业,所以剔除IND3,保留IND2,将回归模型调整为:
运用EVIES5.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河南省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从模型的总体效果来看,回归所得未修正的R2值为0.955 225,调整后的R2值为0.930 802,DW为1.933 077,P值为0.000 00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且误差项无自相关,各解释变量可以解释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
第一,城镇化水平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水平的系数t统计量的p值为0.018 4,通过了检验,且系数为0.643 669,是正值,支持了假设H4,说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就提高0.644%,即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则普惠金融水平越高。
第二,互联网普及率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影响。在5%的显著水平下,互联网普及率的系数t统计量的p值为0.019 4,通过了检验,支持了假设H6,且系数为0.301 048,为正值,说明河南省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就提高0.301%,这表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三,教育水平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育水平的系数t统计量的p值为0.054 5,通过了检验,支持了假设H5,且系数为0.429 145,为正值,显示河南省教育水平每提高1%,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就提高0.429%,说明河南省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地区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
第四,银行存贷比率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率的系数t统计量的p值为0.059 3,通过了检验,支持了假设H7,且系数为0.218 406,为正值,说明银行机构存贷款率每提高1%,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就提高0.218%,表明银行机构存贷比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密切正相关,银行机构存贷比越高,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能力越强,越能够促进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五,第一产业贡献率和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实证结果不显著。即两者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相关,原假设不成立。可能是由于普惠金融主要代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本身受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小。
四、结论与建议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方面,城镇化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对应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支持,一个共享、公平的普惠金融体系可以确保农村居民在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能方便、高效地享受到正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通过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资本供给效率。另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又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所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普及互联网技术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网络通信技术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等改变了人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强调公平和共享,这也正好与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金融模式也层出不穷,例如P2P网络信贷、众筹、移动支付等等,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减轻了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了金融的普惠程度。特别是对于河南偏远地区的居民来说,即使附近没有银行网点,只要有宽带或者是移动网络的覆盖,都可以进行转账、支付等操作。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应该加强移动网络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宽带覆盖率,可以为河南省城乡人群获取金融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三)提高全省教育水平
在河南省贫困偏远地区发展金融业,首先必须要建立起一个金融生态系统,民众的金融知识素养、信用态度、风险意识是金融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农村居民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有些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这就导致这些群体无法去理解一些金融政策,对于一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获取和使用流程也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去进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金融方式的操作了,这严重影响了自身获取金融服务的成功率和效率,因此,推进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必须要做到教育先行。
(四)提升银行存贷比率
商业银行是金融供给市场的主体,银行存贷比率直接影响到其能否为金融市场提供高效率的资金供给,影响到其能否为更多的客户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影响到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河南省商业银行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银行存贷比率,而河南省政府也应给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1]谭勇,李钰.河南“小微企业”很差钱[N].河南日报,2013-03-19(9).
[2]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胡五岳.河南经济蓝皮书:2015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李娜,李阳.河南信用信息平台明年初步建成[N].郑州日报,2014-05-05(3).
[5]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3年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R].郑州: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2014.
(责任编辑:D校对:R)
F832.761
A
1004-2768(2017)03-0031-04
2017-01-03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790023)
高彦彬(1965-),男,河南平顶山人,管理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