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津:让失地农民“技能在手,就业无忧”

2017-04-11吴承耀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8期
关键词:失地人社局消费观

新津:让失地农民“技能在手,就业无忧”

围绕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让参与其中的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积极转型、主动融入,成为建设“天府副中心,滨江花园城”的新动力,成都市新津县人社局采取“三问需、三转变、三帮扶”就业创业工作思路,提升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问需,激发失地群众致富热情

目前,新津县共有失地农民5.6万余人,涉及全县12个镇乡(街道)。为让失地农民在新的行业、产业、领域中有信心、有希望,新津县人社局以“三问需”摸清群众需求。

依托“三值守”工作入户问需。

组织人社局干部深入群众家中,收集他们对就业创业的需求愿望,梳理劳动力就业创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目前全县共有3616名劳动力未实现就业,具有就业创业培训意愿的638名。

注重群体特征分类问需。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重点了解其对网络诈骗、非法集资、金融产品购买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喜欢娱乐和时尚的群众重点了解其棋牌赌博、高消费、乱消费等情况;对有就业能力和愿望且处于失业状态的失地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重点了解其就业创业意愿及能力,做到帮扶心中有数。

结合惠民政策集中问需。围绕中央、省、市、县相关民生惠及政策,突出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创业、大病救助、社保医保、技术支持、资金信贷等,采取便民服务、村(社区)广播、村(社区)大会等形式,收集、汇总、梳理问题。

三转变,引导失地群众正确致富

积极引导失地群众在成都优化城市空间“南拓”征程中,抢机遇、谋发展、能致富。

转变消费观,树立“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的科学消费观。针对部分群众缺乏正确理财意识、消费观落后的问题,通过干部关心、亲属关注、朋友关切、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其合理规划搬迁补偿款,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消费观。

转变消极就业观,树立“主动就业、勤劳致富”的积极就业观。组织人社干部入户座谈90余次,对群众尤其是搬迁群众宣传创业就业政策,帮助其转变“等靠要”的观念,踊跃参加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让技能与机遇成为家庭增收致富的新起点。

转变盲目投机观,树立“不贪婪、不盲目、不轻信”的资金使用观。部分群众搬迁后,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对新环境中的各类电话诈骗、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信息,易出现认识不清、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杜绝类似情况,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文艺汇演、村(社区)广播、公开栏宣传等形式,引导群众提高警惕,拒绝诱惑,选择正规渠道理财,使自己的财富能持续保值增值。

三帮扶,引领失地群众持续致富

搭建平台,就业帮扶。以春风行动、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为载体,促进失地群众就业。2017年共召开28场招聘会,参与企业1636家,提供岗位21233个,为失地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与银隆新能源、中粮、中材、银鹭等100余家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作框架协议。把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360余名劳动者纳入到创业培训体系,并每周至少向群众发布就业用工信息300余条,实现就业帮扶服务零距离。

明确重点,精准帮扶。对因年龄、文化原因确实不能学到一技之长的群众,开发保安、保洁、保绿、城市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进行帮扶。对“4050”人员建立“一人一表”劳动力资源台账,制定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同时,组织专业培训机构、需求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政策宣讲、创业培训、无息贷款等活动40余次。目前,依托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众163人,对符合条件的31名困难群众申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实现“4050”人员60人就业。

培训拓展,技能帮扶。结合失地农民自身特点,坚持“不同对象,不同对待;不同需求,不同服务”,实行量体裁衣式的帮扶。对创业意识薄弱的劳动者,重点开展创业就业理念培训,鼓励其大胆创业就业。对有创业愿望但缺乏创业经验的劳动者,重点开展创业技巧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尤其是失地群众的就业创业成功率。

目前,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50余人,其中130余人开设了网店、微店;开展叉车、行吊等技术培训720余人,其中600余人已上岗就业;开展技师培训372人,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新津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吴承耀

猜你喜欢

失地人社局消费观
崇州市人社局助力乡村打造“学习强国”主题公园
绵阳市人社局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
正确认识消费
通江县人社局“四聚力”扎实抓好根治欠薪工作
消费观
10kV线路单相失地故障处理浅谈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填海围垦下湿地变“失地”
古田县人社局针对库区移民开展艺术化妆师职业技能鉴定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失地妇女就业问题探讨——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