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7-04-11沙新美
沙新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沙新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是高等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多种平台及方式,并介绍了相关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对教改实践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及相关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及人才素养的提升,促进校企产学研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用人效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2]目前,我们学院的纺织、服装等专业,已经与多家企业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专业建设成效。所以,研究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对我院乃至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校企合作多级平台的人才培养的探索
我院的校企合作有多种的开展方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校企合作的发展平台:一是与企业合作开办市级或校级的工程技术中心,如我院的纺织、染整及服装专业均有与企业在校开办的工程技术中心,既能够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又能够进行实验、实训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校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将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企业部分生产设备及产品开发在工程技术中心完成,学生可以在学校获得和工作岗位实际生产零距离的学习机会,部分的实验实训课程可以在此完成,并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三是学生在学校的支持及配合下,与企业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的专业知识学习,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去企业中进行实际岗位实践,可以为将来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四种校企合作是在教学及人才培养合作方面进行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由企业与相关专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企业需求开设相关的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及就业岗位。这样可较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可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支持。
以上几种校企合作平台下的人才培养实践一段时间后,我院的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用人单位对我院的毕业生评价也很好。这也促使我们在校企合作多级平台建设上要更加努力,积极探索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我院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论及实践课程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多级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学院依据专业的特点及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课程改革。如在市级数码印花工程技术中心开展部分染整专业及服装专业的数码印花相关的实训实验内容;开设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纺织品检验》、《服装制版》等专业课程等,这些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反馈也很好。
2.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改革
除了在课程设置及实践内容上进行改革实践之外,我院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如将部分课程的教师理论和实践授课方式进行变革,进行企业实际岗位项目任务化授课,也就是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教师主要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并且还引入了课程的双导师机制,一门课程由两位教师(一般是一位学校专业教师,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部分实践课程由企业教师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教学师资聘任的改革
在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实现课程改革及教学方式改革既有效果,在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及聘任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为了更好的实行双导师的课程教学,除了要提升校内的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还要打造一支专业、有经验的校外兼职队伍,并且要协调好兼职教师上课时间及其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我院目前已有一支二十多人的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在纺织、染整和服装等专业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展望
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应用,为我院专业的管理、建设、发展及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我院还将继续探究完善校企合作多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举措,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
[1]杨延.如何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11.
[2]周永.基于校企对接的现场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1):166-167.
G71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08.019
2016年江苏省成教协会“十三五”课题(课题编号:135043)。
沙新美(1977-),女,江苏启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