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情暖乡村百姓
2017-04-11刘智利
刘智利
精准扶贫情暖乡村百姓
刘智利
曾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土路,已变成如今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曾经夜黑黑、路茫茫的乡村小路,也已被如今明亮的乡村路灯而点亮;曾经除了劳作就是看电视、打麻将的单调农村生活,也即将被丰富的广场文化所代之;曾经因贫困而即将辍学的农家子弟,如今已成为高校的莘莘学子……这就是地处崇阳县铜钟乡佛岭村在县国税局几年来的帮扶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筑扶贫济困之基
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惠民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崇阳县国税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几年来,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每年都要把心系群众、捐资助贫、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佛岭村原来由于道路较差,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全村有551户2316人,有10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2587亩,林地面积12000亩,其中党员35人,村干部4人。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老人,青壮年外出打工居多,经济发展较慢,村民生活水平较低。为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该局成立“一把手”为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分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抽调1名副局级干部带队、1名干部组成“三万”工作队,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扶贫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搞花样,而要注重规划、因地制宜。甘超武队长带领扶贫工作队初到佛岭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与村干部和群众共同商讨发展规划,并几次邀请村干部到县局和领导班子座谈。在充分沟通、实地调研、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具体详实的帮扶规划。规划围绕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农田、基础教育、科技致富等“六大建设”,既着眼当前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又立足长远为群众谋出路;既从农民增收上想办法,又从农业增效上出点子;既在救难解急上出援手,又在提高农民谋生能力上做文章。在摸清底数、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扶贫计划,明确扶贫目标、步骤和措施,既尽力而为,竭力帮助扶贫村解决最迫切的困难;又量力而行,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县国税局“三万”工作队还多次深入贫困村进行督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履扶贫济困之行
铜钟乡佛岭村委会前面的一条乡村道路破毁严重,破碎的石块和厚积的尘土,让乡村小路成了石灰路,车辆经过处会扬起一阵浓浓的灰土。这是2014年崇阳县国税局扶贫工作队去帮扶村调研时所亲历的情形。“要想富,先修路”,这也是甘超武队长脑海里闪过的第一念头。在经过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考察、座谈研究后,县国税局为佛岭村协调资金20万元铺设了长达2公里的水泥道路,解决了村民存在多年的“进村路难走,出村路难行”的问题。
此外,佛岭村民以前只要一到夜晚,只有村民自家屋里亮灯,道路和公共场所都没有照明的路灯,夜间出行非常不方便。县国税局了解情况后,为村民挤出资金12万元安装了30盏路灯。如今,村民们都说是国税局照亮了他们的小康之路,浇开了他们的幸福之花。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县国税局在充分了解佛岭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后,结合全县“一五一十”工程的开展,投入资金0.6万元,建成了村民自己的文化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运动场地、宣传栏等设施,让村民在闲暇之余到文化广场来唱歌跳舞、健身锻炼、休闲娱乐。
为了响应绿满崇阳的号召,“三万”工作队投资2.8万元,为佛岭村送去苗木1200棵,做到田边、地边、路边全部载上桂花树,现树苗成活吐出新绿,给村里点缀成一片翠绿的世界。结合全村分布情况,还投入资金3万余元,购置了垃圾桶100个,分发给各组村民,并组织了一个10个人的环保卫生队,及时清扫和清理路边、河中各类生活垃圾,使全村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每年年初,县国税局都会组织干部职工到佛岭村小学,给因父母多病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学生,送去书包、钢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为学生上好一堂税收基础知识课。同时,干部职工还出资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每逢过年过节,国税局都会组织干部职工为贫困村民捐款、捐物,扶贫工作队还会亲自携带米、面、油等慰问品,深入到特困户走访慰问,送去广大干部职工的深情厚谊,让村民度过一个温暖的年节。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大力帮助帮扶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县国税局更是加大了对佛岭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国税局先后多方筹措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抗洪防旱、修建组级公路、整险加固塘堰水毁工程,捐赠电脑、兴建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结脱贫致富之果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崇阳县国税局积极为帮扶的佛岭村及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了帮扶村和贫困农民的一些实际困难,使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好转,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农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人居环境更加舒适,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有力地推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帮扶村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4月28日,县国税局党员干部在党组书记、局长戴新的带领下,冒着炎热来到佛岭村与48户村民“结穷亲”。党员干部每到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家中,就主动与他们拉家常,详细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并为每家贫困户送去了300元的慰问金。在一组沈庆华家,县国税局局长戴新与其一道亲热地拉着家常。老沈65岁,家庭人口4个,两个儿子都出外打工,留有媳妇在家带孩子,住的是一层平房,种有1亩多田,分有少许山,妻子早年病故,前年胃病开刀,花去不少钱财,老沈心里压着块大石头。听话听音,戴局长认真记录情况,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要相信党和政府,要有生活的信心!我们结下你这个亲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帮你家逐步解决困难!”
在八组,副局长金磊和村干部走进72岁的程义奇家中,由于老程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生活难以自理,长期靠降压药维持生命。望着家徒四壁的情景,金局长紧紧握着程义奇的手,问他病情是否好转,鼓励他坚强的面对病情,战胜病魔,并表示今后会像走亲戚一样常来看望,有什么困难会尽力给予帮助。走进五组村民程选辉家,机关党委副书记沈秀伟与瘫痪在家的程选辉唠起了家常:“你家几口人”“种田没有”“年纯收入是多少”“对村干部有没有意见”“对村级发展有什么建议”,沈秀伟问得仔仔细细,程选辉答得清清楚楚。他一家6口人,有三子三女,其中5个子女已成家,还有一个43岁的儿子打着光棍。现与第二个儿子居住,由于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加上老伴有冠心病需要长期服药,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接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了,盼望政府能为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沈书记当即承诺,将情况统计上报后,尽快研究落实。
佛岭村3组村民黄亚明,两个小孩上学,靠夫妻打零工维持生计,面临辍学。在县国税局“三万”工作队队长甘超武组织协调下,积极通过县信用联社为他家争取了5万元无息贷款,与其他村民合伙办起了川冲口绿色蔬菜合作社,从资金到技术一条龙服务,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去年,黄亚明的小孩考上了重点高中,他们一家人感激万分。9组68岁的村民刘明光是下岗民办教师,丈夫英年早逝,儿子媳妇都不在人世,独自抚养两个孙子读书,丧失劳动能力,房屋简陋,自己垂头丧气,村民为她着急。今年,县国税局拿出6000元现金,加上国家农村危房改造项目7500元的资金,帮她盖起了两间新房,让她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达成共识,要彻底改变佛岭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发展规模产业,而规模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在‘能人带动’”,甘超武队长在与村“两委”班子座谈时提出这一思路。说办就办,思路确定以后,县国税局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2017年佛岭村发展规划》,重点扶持村民发展养鸡、养猪、养牛、种粮、种菜等生态农业。经过该局与村里结对扶贫对象、建立扶贫档案、制定扶贫计划、加强扶贫联系、解决扶贫措施、培植扶贫典型,佛岭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养猪项目达到规模以上2户,数量达到500头,实现年收入40万元;养牛规模以上2户,数量达到200头,实现年收入20万元;楠竹加工规模以上1户,实现年收入10万元;成立北程生态农业合作社、牛形山种养殖合作社、川冲口绿色蔬菜合作社3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渐成规模。下一步,该局将计划联合佛岭村扶持一批敢想敢干的规模、特色种养农户,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让大伙儿零距离地感受到实打实的收益,从而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片、一片带一业的良性共赢效应。
爱心如海,行动作舟,泛舟于海,方显海之辽阔;城市如歌,税收是曲,和曲而歌,方成歌之壮美。近几年来,崇阳县国税局把服务根植心中,用行动实践宗旨,用爱心服务群众,用真情服务发展,迈出了崇阳国税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铿锵有力的步伐。
◇生存是人类第一要务,而快乐却是生存的唯一原则。快乐是一个人心灵和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是最最纯洁和高尚的享受。
◇你找不到路,只是因为你不敢迷路。你找到了路,是因为你敢于相信路。
◇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有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看不到机遇的人是蠢人;抓不住机遇的人是庸人;有机遇不抓的人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