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微讯
2017-04-11文伍重庆市合川区司法局
文伍 涛[ 重庆市合川区司法局]
文胡小平[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司法局]
文赵 苏[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秣陵司法所]
文党妮娜[ 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下西号司法所]
文李雪莲[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横岗司法所]
文李传厚[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司法局山城司法所]
各地微讯
合川区司法局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文伍 涛[ 重庆市合川区司法局]
创新载体,开展“五个一”普法活动。连续开展了六届以征文评选、“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法治演讲、现场作文、书法绘画作品为内容的普法活动(简称为“五个一”活动),累计收到各镇街、各学校选送的参评作文1500余篇、书画1250篇,每年有10万余名学生参加。通过汇编获奖作品制成“口袋书”、在合川日报开设“普法面对面·法律伴我成长”专栏刊载获奖作品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普法教育素材。
建设阵地,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全区建成50余处校园法治教育基地;在校外建立区拘留所法治教育基地、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中心等;每月开展“法院开放日”“检察院开放日”和“警营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走进政法机关;在高校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宣传和服务。
整合资源,提升教育队伍素质。挑选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能力强的法律工作者、教师、“五老”人员、青年志愿者担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全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100%,配备法制副校长196名、法制教师516名。举行全区法制优质课比赛,调动学校法制课教师、法制副校长积极性,提高法治授课水平和质量。
打造平台,完善青少年维权网络。在区团委设立了青少年普法维权中心,在区法律援助中心、镇街和部门设立了普法维权岗,形成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维权岗为终端的青少年普法维权联动网络。对未成年人,法院实行了刑事案件辩护律师专业化制度、试行“介入审判”制度;检察院实行微罪不起诉,纳入帮教管理综治平台;公安局坚持慎用少用强制措施;区法律援助中心增设“绿色通道”,组建“刑事律师团队”,全年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
费县司法局多措并举做优做强法律援助工作
文胡小平[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司法局]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司法局多措并举做优做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把法律援助延伸到最基层,走进群众家门。
健全法律援助网格。整合资源,完善网格布局,着力打造“城区十分钟、农村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依托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行政村居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构建“中心—站—点”三位一体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创新法律援助宣传。充分利用农村赶集日、宪法宣传日及民族节日等,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和法律援助便民卡、设置咨询点等形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借助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每周定期更新,实时宣传法律援助工作内容和动态,方便群众办事。
夏热冬暖地区装配式民用建筑混凝土预制外墙板热工性能分析 赵立华 段骁健 郑林涛 等 2018/02 46
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及时调整充实12个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人员,确保每个村(居)至少有1名法律援助联络点工作人员、3~5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工作人员等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打造一支真心服务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队伍。
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采取随机抽查督办、发放办案质量反馈表以及一案一报等方式,强化办案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全程跟踪监督,将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纳入有关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考核指标。
秣陵司法所三项勤务制度规范司法所队伍建设
文赵 苏[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秣陵司法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秣陵司法所通过落实三项勤务制度,打造实战化基层司法行政队伍,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首问负责制。司法所规定无论是群众来访,还是电话咨询,首先接待的工作人员便是首问负责人,都必须主动、热情地接待和答复群众来访来电,做好文字记录,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和搪塞,属于本部门的事务,给予明确答复,不属于本部门的事务,指引到相关部门办理,及时跟进并掌握办理进度,做好事后回访,使来访来电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主动勤务制。将来访者诉求按照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协办公证、纠纷调解等内容进行分类,指派各个职能对口的工作人员办理相关业务。根据辖区情况、社会治理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安排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接一至两个村(社区),加大工作巡查力度,实现由被动勤务向主动勤务转变、静态勤务向动态勤务的转变,做到人人都有“责任田”,人人都有“记事簿”。
弹性工作制。打破机关化作息时间,司法所与“12348”指挥中心进行对接,设立无休服务岗,保证早9点半到晚6点一直有工作人员在岗,周六、周日预约到岗,变值班为上班、变固定工作时间为弹性工作时间。值勤人员在值勤期间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按照“谁值班谁接管”“随叫随到”的原则,对接报的事件进行相应处置。
下西号司法所通过“四个平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文党妮娜[ 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下西号司法所]
为进一步推进“七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下西号司法所通过“四个平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一是坚守农村普法阵地。司法所工作人员依托当地的镇集市,每周五到镇集市普法宣讲;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需求,适时宣传《土地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成立法律服务工作站,发放法律服务便民卡,把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和普法宣传工作有机结合。
二是筑牢校园普法阵营。司法所坚持普法从娃娃抓起的工作理念,司法所所长被聘任为镇中心小学法治辅导员,定期在校内开办法律课堂,开办普法宣传栏,向小学生宣传、讲解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小学生做到知法、守法。
三是开辟机关普法领地。司法所专门制定了机关普法方案,针对机关工作需求,重点宣传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法律法规,要求机关干部抄写普法学习笔记,撰写普法心得,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是拓宽企业普法途径。司法所针对辖区内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服务座谈会、发放普法宣传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切实提高企业及职工的法治素养,使企业普法工作收到实效。
横岗司法所“三个三”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文李雪莲[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横岗司法所]
为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横岗司法所采用“三个三”社区矫正管理模式,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快地回归并融入社会,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活动三集中。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参与教育学习,增强其法律意识及重新犯罪的防御能力等;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参与主题社区服务,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集中心理辅导的模式,协助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完善人格,纠正不良犯罪心理。
打卡三平台。引进电子智能平台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建成以街道司法所为中心、辖区内的4个派出所和15个社区工作站为辐射点的指纹签到平台,目前,共设置20个指纹签到点。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报到或特殊日期的24小时内可自主选择任意平台进行电子签到,司法所信息平台中心将实时监控,实时统计,实时汇报。
社矫三结对。矫正结对,是指公职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结对,公职人员从法律层面和社会融入方面,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结对矫正;心理结对,是指心理咨询师和社区服刑人员结对,对其进行心理测评、制定个性化心理矫正辅导方案;帮扶结对是指社区矫正志愿者与社区服刑人员结对,通过帮扶向社区服刑人员传递正能量。
山城司法所实施“网底工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文李传厚[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司法局山城司法所]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司法局山城司法所通过“开口建室聘员划网”,大力实施矛盾纠纷“网底工程”,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开设信访接待窗口。 在山城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信访接待窗口,派驻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答群众在法律法规方面的疑惑,使群众诉求得到及时解决。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在信访室、法庭、派出所等调解职能部门分别设立了调解室,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对困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实行会诊、听证制度,确保做到案结事了人和。2016年下半年以来,司法所同有关职能部门共调解群众矛盾纠纷35起,调处成功率98%。
聘任法律顾问员。辖区内的行政村居共聘任了39名法律顾问,参与村居的重大决策,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法规咨询员、特殊人群帮教员、为民服务办事员的作用。
划分服务网格。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 以村居为单位,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有30~50户左右,设1名网格员,借助“小网格”的平台,实现服务“大民生”的目的。辖区内共划分网格469个,设立网格员469名。2016年以来,工作人员共入户走访5000余人次,收集各类民情信息4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为群众解决问题600余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