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啸山庄》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7-04-11杨桂琴

社科纵横 2017年7期
关键词:克利夫埃德加呼啸山庄

杨桂琴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 甘肃 成县 742500)

《呼啸山庄》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杨桂琴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 甘肃 成县 742500)

《呼啸山庄》是17世纪英国作家爱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及恐怖怪异的氛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女性主义和凯瑟琳的性格悲剧是研究此短篇的两个主要着眼点。笔者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在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的双重压迫下,凯瑟琳恪守着自己的伦理义务。父亲的去世、希思克利夫的出现,让她终于有勇气反抗自己门第观念、追寻自由意志。希思克利夫的种种玩世不恭及疯狂的复仇心里及行为终于导致凯瑟琳的死亡,也标志着追寻自由意志的彻底失败。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身份 伦理义务 自由意志

爱米丽·勃朗特是17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仅以一部《呼啸山庄》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出生于英格兰苦寒山地一个多子女的教区牧师家庭。《呼啸山庄》是爱米丽·勃朗特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成长于传统的封建贵族家庭,在严格的父权制教育的熏陶下,凯瑟琳的性格孤傲且不易接近。希思克利夫是她父亲恩肖从利物浦带回的弃儿,他肤色呈褐色,黑而硬的头发显示出他生命的倔强。尽管她哥哥不喜欢他,但凯瑟琳却对他很友善。凯瑟琳几乎成了希思克利夫的精神寄托。在父亲恩肖的庇护下,凯瑟琳任性地与希思克利夫在一起。父亲死后,她哥哥欣德利对希思克利夫百般虐待,把他当做奴隶使用。而凯瑟琳却和他一起在长满石楠的郊外嬉戏、玩耍,甚至一起对抗她哥哥欣德利的挑衅。暴躁且充满激情的希思克利夫不顾一切地爱上凯瑟琳,但当她发现希思克利夫不能在金钱上满足她时,便走向了极端。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来到画眉田庄想看看他们是怎样过礼拜天的,但是被狗咬后的凯瑟琳在田庄休养了五周后渐渐喜欢上了那里的优雅生活。林顿家富裕体面,林顿本人年轻、俊俏、满脸春风。所以,当林顿向她求婚的时候,她一口就答应了,与门当户对的林顿结婚。希思克利夫意识到财富在凯瑟琳心中的地位,他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信三年,没有留给凯瑟琳任何解释的机会。三年后,希思克利夫以富有的绅士的身份归来,对于他的归来,凯瑟琳从内心里感到欢喜,意外的是,她的小姑伊莎蓓拉鬼使神差地爱上了希思克利夫(他后来也给她设了骗局),并不顾家人反对与其私奔,后又为其产下一子小林顿,成为画眉田庄的财产继承人。希思克利夫为了报复欣德利童年时代对他本人的虐待,他将欣德利及其儿子控制在自己股掌之下,并让欣德利的儿子哈顿变得十分野蛮。凯瑟琳与林顿的女儿凯茜没有继承祖上财产的权利。为了把自己的情敌彻底打败,他威吓自己的儿子和他一起引诱凯茜进入呼啸山庄并将其关禁闭,逼迫她与小林顿结了婚,致使他的情敌埃德加·林顿由于担心女儿而命在旦夕,最终命丧黄泉。他自己的情敌的问题处理完之后,他就不管患痨病的儿子的死活,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得到画眉田庄的财产。在希思克利夫达到自己掠夺财产的目的后,他似乎在哈顿和凯茜身上看到了他和凯瑟琳的影子。最后,希思克利夫在一个雨夜孤寂地绝食去世后,哈顿和凯茜在田庄里幸福地生活。

20世纪以来,各种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后的批评,如心理分析、文本分析、女权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小说做不同的诠释。归纳起来,对本长篇小说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女性主义和凯瑟琳的性格悲剧。女性主义角度强调的是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对女性的残害。凯瑟琳的性格悲剧角度强调的则是凯瑟琳高高在上、任性及孤寂冷漠的形象以及这形象背后扭曲的灵魂。本文受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启发,另辟蹊径,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呼啸山庄》,给予凯瑟琳的悲剧人生另一个解释。凯瑟琳复杂的伦理观念的形成、发展,在面对重重伦理困惑时做出的艰难抉择,以及最后的悲剧性结局是小说的内在主线,正是由此才导致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行动,才使这个故事具有双重性的悲剧。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批评方法,是伦理学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产物。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中虚拟的社会及个人,它的主要目标是解释,解释一部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结局,或者给既定的事实一个理由。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独立于伦理学和道德批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文学作品的方法。[1]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义务、自由意志、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等都是被经常使用的基本术语。这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术语,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决定其伦理义务,应该做与不应该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责任。自由意志是主人公内心真实意愿的表达。[2]在伦理义务与自由意志产生碰撞时,便会产生伦理困境,此时最重要的便是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不一样的选择必然造成不一样的结局,从而推动故事发展。

一、《呼啸山庄》所描写的伦理环境

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小姐所处的伦理环境是传统且封建的。凯瑟琳所在的画眉山庄由她父亲恩肖一手经营。山庄布置考究、颇有风味的田园景色、屋内考究的家具和大壁炉等象征贵族气息的设施在当地颇有名气。

凯瑟琳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父亲和蔼可亲,对凯瑟琳及她哥哥欣德利·恩肖宠爱有加。一次父亲外出时,带来一个流浪儿希思克利夫。尽管她哥哥不喜欢他,但凯瑟琳却跟他一起玩耍嬉戏。他父亲也对希思克利夫和蔼可亲,希思克利夫这个名字也是他原先逝去儿子的姓名。面对仆人们和她哥哥欣德利的折磨、欺负,希思克利夫虽表面上满不在乎,但却怀恨在心。恩肖太太去世后,欣德利就认为他父亲是压迫者,而希思克利夫却被认为是夺去了他父亲对他的爱和自己的特权。而实际上,凯瑟琳的父亲把希思克利夫当做自己去世儿子的化身,在她父亲的庇护之下,希思克利夫在维护那仅存的一点贵族尊严。而当凯瑟琳的父亲去世后,欣德利成为一家之主,他打发希思克利夫与仆人住在一起,让他干粗话去,并对他百般凌辱。在这样一个伦理环境之中,凯瑟琳作为女儿的伦理身份要求她必须顺从父亲的意志。她的伦理义务是必须听从父亲的安排,一切以希思克利夫为中心。而她哥哥欣德利却对希思克利夫恨之入骨。希望妹妹不要跟他来往。尽管如此,凯瑟琳依然对希思克利夫不离不弃。有一次,两人为了躲避欣德利的惩罚,在一个风雨之夜,他俩一起到离呼啸山庄十里外的画眉山庄看他们如何渡过礼拜天的。画眉山庄属林顿先生所有。他有一儿一女。埃德加·林顿大凯瑟琳三岁,女儿伊莎贝拉与凯瑟琳同岁。不料,就在他们爬上窗台恐吓林顿家的儿女时,被狗发现,那狗直冲凯瑟琳而来,希思克利夫为保护凯瑟琳与狗搏斗。埃德加·林顿发现后,把凯瑟琳抱进家里医治,却把希思克利夫赶了出来。凯瑟琳在画眉山庄养了五星期的伤,与埃德加·林顿成了朋友。画眉山庄的富有及埃德加·林顿时尚的贵族气质,完全吸引了凯瑟琳。[3]

二、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家的矛盾——预设的伦理结

老恩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一个充满了慈爱之心的父亲。但自从他在利物浦的大街上看到了那个黑黝黝、脏兮兮、无家可归的小孩,并把他裹在自己的怀里“奔命似的”带回家。凯瑟琳和欣德利早在希思克利夫踏进家门的第一天,就敏感地意识到了父亲对他们的冷落:答应给欣德利买的小提琴已经压成碎片,准备送给凯瑟琳的鞭子也不知丢在哪儿了。更让凯瑟琳始料未及的是,她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而向那个小男孩做鬼脸并啐了那个新来的小子一口,却挨了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凯瑟琳为了唤醒父亲更多的对她的爱,她以顽皮、淘气、活泼、故意惹恼父亲等等女孩子特有的方式,试图引起父亲对她的关注,老恩肖却偏偏很不理睬,老恩肖对儿女的爱就开始转移了。随后,他又以早年间夭折的儿子的名字——希思克利夫为这个孩子命名。此后,有谁要是欺负希思克利夫或者对他作威作福,老恩肖就会暴跳如雷。家人和仆人们也就迁就他。而这一切又助长了希思克利夫的骄傲和坏脾气,这样一来,老恩肖便把以前给妻子、子女的爱全都转移到了希思克利夫身上,甚至让全家人都依顺着希思克利夫,谁敢于违抗,必然遭到老恩肖的痛斥和咒骂。凯瑟琳白天闹腾完之后到她父亲那儿去讨好求和时,她父亲竟然对凯瑟琳说:“俺无法爱你;你比你哥哥还要坏…恐怕俺和你母亲一定都后悔养了你。(43)”①听到这番话让凯瑟琳难过的哭了。尽管她渴望被爱,但她没有得到父亲的爱权利。她的自由意志被压抑了。此时的凯瑟琳处在一种伦理困境当中,在伦理义务与自由意志的夹缝中喘息,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是对父亲的忤逆,顺从父亲的意志则是对自己内心的背叛。由于父爱的偏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家庭中非正常的伦理关系,使凯瑟琳潜意识中产生巨大的补偿心理,形成她最初的伦理诉求——向往充满了爱意与温暖、备受宠爱与呵护的家庭生活。

三、埃德加·林顿与凯瑟琳的婚姻——导致爱情悲剧的伦理结

夜访画眉田庄,被狗咬伤的凯瑟琳享受到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温暖与照顾,体味到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切身的感受唤醒了她潜意识中对温馨家庭的渴望。凯瑟琳的伦理义务随着父亲的去世悄然完成。她可以与希思克利夫自由恋爱了。然而,林顿家的阔绰与希思克利夫的一无所有反差强烈。埃德加·林顿与凯瑟琳初次相见时,他十六岁,她十三岁。埃德加对凯瑟琳几乎是一见钟情。因为她美丽聪颖,而且浑身充满活力。而这正是林顿家族所没有的。林顿家族特有的气质是文静优雅。凯瑟琳爱埃德加是因为她长得英俊,年轻,而且认为他将来会很有钱,这样,她会成为这一带最有钱的女人。最后,她竟然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希思克利夫,是为了将来用丈夫的钱帮助希思克利夫摆脱下等人的处境。凯瑟琳对埃德加的爱是一种世俗之爱。而她哥哥欣德利的家长式专制激发了凯瑟琳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唤起了她灵魂中的正义感,她把帮助希思克利夫赢得人们的尊重作为自己的理想,不惜用结婚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来达到她的目的。

四、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导致伦理秩序混乱的伦理结

而对于希思克利夫,凯瑟琳认为她依然爱他,而且就像岩石一样,坚不可摧。而对埃德加·林顿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到了冬天就会凋零。但面对婚姻问题时,她认为嫁给希思克利夫就会过下等人的生活,为了帮助希思克利夫摆脱被侮辱的下层人的生活,她决定嫁给林顿。但这样却使自己陷入了更深的伦理困境。借助凯瑟琳描绘的梦境,我们知道她更向往的是“被扔到呼啸山庄高地上荒原的中心”(81),享受与希思克利夫在一起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凯瑟琳又不能完全弃绝上流社会的物质诱惑和门第观念,她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继承人林顿。凯瑟琳想要以婚姻的方式帮助希思克利夫摆脱困境实现和希思克利夫在一起的理想。她知道“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用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都有着对于自由平等的强烈渴望。希思克利夫在听到她要嫁给林顿后,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愤而出走,凯瑟琳冒雨寻找一夜后,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病愈后两年后,她与埃德加·林顿结婚。不料结婚一年后,希思克利夫悄然回到了呼啸山庄,衣冠楚楚,像个绅士。她从欣德利处知道了凯瑟琳住在画眉山庄。他就来画眉山庄找她。他以富豪的身份返回呼啸山庄,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他从欣德利处知道了凯瑟琳住在画眉山庄。尽管埃德加·林顿不太欢迎他,但由于埃德加·林顿对凯瑟琳的感情,只好接受了他。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是构成家庭正常伦理关系的基石。希思克利夫的来访使凯瑟琳与埃德加·林顿的夫妻关系陷入混乱,希思克利夫的来访使凯瑟琳陷入了更深的伦理困境。后来,当希思克利夫明确的告诉她要拐走伊莎贝拉来报复她当初抛弃他的少有的残酷时,凯瑟琳才意识到希斯克利夫已蜕变为“忘恩负义的畜生”(113)。为了报复凯瑟琳对他的抛弃,希思克利夫娶了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他的这一行为又使凯瑟琳大病一场,在生下女儿凯瑟琳·林顿后痛苦地死去,而伊莎贝拉在希思克利夫的虐待中,郁郁寡欢,给她生下一个儿子小林顿后,极度痛苦的死去。希思克利夫又怂恿欣德利酗酒、赌博,最终占有了呼啸山庄。凯瑟琳苦心营造的和谐家庭与幸福人生就此土崩瓦解。于是,在凯瑟琳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十分复杂与混乱的伦理困境:希思克利夫的背弃、林顿的绝情、伊莎贝拉的指责,正是这种伦理处境将她推入了绝望的境地。

作家在展现了人伦扭曲的伦理关系中,围绕凯瑟琳上演的双重悲剧:早年间由于父爱的偏离,引发凯瑟琳潜意识中对于温馨和充满爱意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哥哥成为家长后的专制压抑,激发凯瑟琳的反抗意识和平等观念,出于自由的天性和正义感,她还自觉地担负起拯希思克利夫的道义与责任;在与林顿结婚后,林顿的怯懦和自私让凯瑟琳感觉到家庭成了一个牢笼,于是温馨家庭的梦想破灭;对希思克利夫超凡脱俗的爱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成为她悲剧的重要缘由,在利己主义的现实中,它必然与婚姻家庭中的排他性构成冲突,造成了凯瑟琳自身的毁灭[5]。作品首先揭露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门第观念对善良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以及造成的各种悲剧,表现了渴求爱情、友谊和知识的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孤独和道德毁灭。呼啸山庄成为了一个介于开化和未开化之间的近代社会的缩影,成了一个拆散有情人,并最终摧毁人性的邪恶社会力量的象征[6]。

注释:

①本文相关引文均出自《呼啸山庄》,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以下标明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5).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3]李满,罗小奎.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分析[M].西方现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4]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5]孙靖.人伦扭曲的双重悲剧:以凯瑟琳为中心[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6]郑克鲁.外国文学简明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I106.4

A

1007-9106(2017)07-0153-04

杨桂琴(1969—),女,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及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克利夫埃德加呼啸山庄
英国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狂死于新冠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呼啸山庄》闪回叙事文体功能探析
最严厉的惩罚
最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