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①
2017-04-11周连顺王娜
周连顺 王娜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论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①
周连顺 王娜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上升为执政党,但是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为了提高全党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发展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学习毛泽东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仔细梳理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历史过程,系统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新中国初期历史发展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历史经验
新中国初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其变化发展对刚刚上升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形成了新的严峻考验。显然,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严峻繁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和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国家建设的思想基础。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运动,“督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学习党的总路线和党的各项指示。”[1](PP729~730)仔细梳理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历史过程,系统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新中国初期历史发展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一、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历史背景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重大胜利,因而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新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体偏低,而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为了提高全党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发展的能力,使党能够承担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1.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变化对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上升为领导各项事业的全国执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变化也对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肩负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担。但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变化,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一些党员干部以功臣自居、盲目骄傲、理想信念动摇,导致党内出现官僚主义作风和关门主义倾向。然而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巨大胜利以及胜利后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不能因党内日益暴露的骄傲自大情绪和脱离人民的错误做法而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必然会破坏党内团结、失去人民的信任,并严重威胁政权的稳固,从而使我们的伟大事业功亏一篑。因而,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增强领导建设本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全体党员干部就必须坚持“两个务必”,党就必须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偏低对党的领导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中,而且很多党员干部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全党没有全面学习马克主义理论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全党的理论水平总体上偏低。刘少奇指出:“中国革命胜利了。总的来说,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很好,但理论工作却是很薄弱的一环。我们很多干部,甚至是负重要责任的高级干部,斗争经验丰富,可是理论水平不高。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弱点。”[2](P48)的确,一些老党员干部实际斗争经验丰富,但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很低,领导新中国建设工作容易发生错误,增加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新中国初期,党的队伍迅速壮大。“1949年内,全国新增加党员140万人。”[3](P167)1950年,党员数量超过500万人,比1949年底增加了50万人,其中500万党员中约有200万是1949年以后入党的新党员。[4](P17)由于新中国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建设人才,党在接收新党员时降低了审查标准,使部分投机分子混入党内,而且党尚及时给予其教育。可以说,很多新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入党,对党的政策缺乏理解和认同,妨碍了政策的有效传达和执行。因此要改善党员干部的工作,提高新老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无例外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以便造成全党的理论高涨。”[5](P123)
3.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形成了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但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形成了严峻挑战。就国内形势而言,国民党残余还在负隅抵抗,匪首敌寇扰乱社会秩序,经济千疮百孔。“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6](P1480)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也比较混乱,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思想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各种社会思潮同时并存。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破除旧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的艰巨任务。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并且实施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战略,使新中国陷入孤立少援的境况。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在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下,“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奋发努力,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一方面要搞好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要搞好经济建设”。[4](P92)
二、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内容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毛泽东著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以逐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理论素养,增强建设新中国的本领,巩固胜利成果。
1.学习毛泽东著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人习惯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国情、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新中国初期,学习毛泽东著作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点。
1950年1月29日,毛泽东的单篇著作《实践论》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刊登。在《实践论》的推动下,全党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活动初步兴起。1951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的社论,2月16日和3月5日《人民日报》又连续发布《〈实践论〉开辟了我们学术革命的思想道路》和《学习〈实践论〉》两篇文章。同年2月,李达在《人民日报》发表《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指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革命行动的指南。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随着《人民日报》社论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全党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而且华北、东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局均作出党员干部学习与宣传毛泽东著作的指示。例如,东北局指出:“各地党在毛泽东选集发行之日起,即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当前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工作状况,发表文章(如研究性的论文,学习心得等),宣传毛泽东选集出版的重大政治意义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7]同时,少数民族干部也开展了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三书记张邦英号召全省各民族干部广泛而深入地学习毛泽东著作。为调动少数民族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毛泽东选集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版本陆续出版。1952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矛盾论》。1951年3月、1953年2月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出版。《矛盾论》的重新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的出版,把全党的毛泽东著作的学习推向高潮。1952年内蒙古分局组织党政军的高级干部学习毛泽东选集,要求学习时间为半年,每人每月不少于六个小时,并且要求干部写学习笔记或向下级干部作学习报告。[8]1953年军委直属机关干部“以列宁、斯大林有关中国革命问题的主要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军委政治部宣传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大纲(初稿)为辅助材料,按照历史顺序、各时期的基本情况,学习毛泽东同志处理中国革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9]把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结合起来,成为军队系统此次学习的特色。
2.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造,是党的意志的集中表达和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10](P405)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工作对人民政协文件、土地改革相关政策和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学习。
党和国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政协文件。华中局指出:“中国人民政协所通过的共同纲领、人民政协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三大文件,已经成为目前华中各地党政机关在职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的中心。”[11]湖北省支部、湖南省政府和长沙市管会学习了政协文件,并强调要把这种学习和日常工作相联系。1949年10月,华北人民政府直属单位开展了学习政协文件的活动,明确规定学习的文件有:毛主席在政协的开幕词、共同纲领、政协组织法及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关于共同纲领和组织法的相关报告,其中以共同纲领和毛主席的讲话为中心,其他文件相配合,逐步有序地展开对政协文件的学习。[12]
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新政权的稳固。然而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有些干部阶级觉悟不高,对土地改革的政策和法规不甚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改革的进程和成效。为了顺利完成土地改革,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土地革命政策。1950年5月,湖北决定训练两万五千多名干部从事土地改革工作,并对不同级别的干部做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规定:地委训练班应着重学习土地改革政策、群众路线和划阶级;县训练班应着重讨论减租是否彻底,是否有贪污浪费及包庇地主等问题。[13]同年,江西、湖北、湖南、西北等地区,纷纷轮训党员干部,开展干部土地改革学习运动。党员干部通过检查总结工作,一方面掌握了土地改革的方法和步骤,纠正了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政策水平和阶级觉悟;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能够顺利地在农村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减少改革阻力,以助于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P701)为了有效落实总路线,中宣部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该提纲详细介绍了总路线的内容、意义和任务,成为党员干部学习总路线的纲领性文件。1953年6月至8月,党中央举行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毛泽东、周恩来、高岗、李富春、李维汉分别作了关于经济建设的报告。“这次为期两个月的会议,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贯彻总路线的一次动员大会。”[3](P192)在党的干部掌握了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执行总路线的正确方法后,又向各民主党派、工商界、工矿企业和全国农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3.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密切结合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动力,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广大干部承担着巩固革命成果和新中国建设的重任,因而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党三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吸取历史教训,汲取党的治国理政智慧,做到以史为鉴、学史知党、知党爱党。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老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革命理想信念动摇,而新党员干部缺乏早期革命实践,对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前途模糊不清,缺乏对党的认同。“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14]因而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党员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才能够锤炼党性,借鉴历史经验,真正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高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新中国初期党中央非常重视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史,中央文件中曾多次作出学习党史指示。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通知》(草案)规定第一级和第二级都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关于1953-1954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要求党员干部学习联共党史。
195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兴起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热潮。李达发表《怎样学习党史》,就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必读的重要著作、方式与方法、目的与要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了进一步丰富学习教材和拓宽学习方式,中共中央编印党史资料,如“搜集、刊载有关党史的各种资料、文件、文稿、回忆、传记图片等,印发供党内高级干部参考。”[15](P1818)举办关于党史知识的讲座,组织党员回忆革命斗争历史和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历史博物馆等。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及李达发表的《怎样学习党史》的指导下,1952年华北全区展开了党史学习活动,并制定了学习党史的具体步骤: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初步改造思想方法,为学习党史做准备;而后结合当前工作学习党史,其中以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学说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为学习重点。所有县级以上的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干部都参加了党史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到1952年6月已有十五万多名干部参与了学习。[16]
4.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论断,而是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处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些科学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们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修教材,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会其精髓。
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公布12本干部必读书目。195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指出:“第三级,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著作和毛泽东的理论著作,”[5](P125)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应当养成为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和改善工作质量而随时翻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以求得指导的习惯”。[5](P129)随着“一五”计划的到来,为适应全国进入经济建设的需要,党员干部需要学习列宁和斯大林关于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中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其中对学习内容的规定:高级组学习联共党史九至十二章,即研读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论合作制》《论统一经济计划》《论苏联经济形势与党的政策》《论苏联在土地政策上的几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等;中级组学习《斯大林在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等文章。[1](PP141~144)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北京、中南局、东北等地机关干部都普遍学习了斯大林著作和联共代表大会文件。“参加学习的干部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七万六千人,东北区有十三万六千余人,中南区有十六万三千余人。”[17]
1953年党设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其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全部著作。”[18](P145)1953年底,《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卷出版,到1956年出齐13卷。1955年12月,《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卷出版。1956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出版。中央还组织编译和重印了马恩著作单行本,比如《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德农民问题》等。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大量出版不仅丰富了学习材料,也有利于学习热情的高涨。
三、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提高了党的理论素养和执政水平,而且也为当下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高度重视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10](P40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学习,并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延安时期,面对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解决党内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提高党员干部战斗力,中央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理论学习。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19](P179)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上升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严峻考验要求全党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重新学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0](P407)
2.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建国初期,党综合运用讲授、自修、小组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但是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学习观念:有些人认为工作和学习互不相容,没有专门时间学习;有些人存在着狭隘的经验主义,认为是否学习理论无关紧要;也有部分党员从思想上畏惧学习,遇到困难就放弃。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要把这个学习搞好,就必须改变党员干部错误的思想认识,发挥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首先,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广大党员干部做广泛的动员,使其明白“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应该只是做一个起码的够格的党员,而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力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20](P104)其次,要使党员明白学习和工作是相互配合的,学习是为了搞好工作,工作是学习的运用。针对没时间学习的情况,毛泽东倡导:“就用‘挤’的法子,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19](PP180~181)对读不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员干部需要学习“钻”和“攻”的精神。因而党员干部只有具备高度的学习觉悟和热情,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带动全国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3.坚持把学习理论与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中,加之农民出身的共产党员占多数,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相当低的。“当时在326万多地方党员中,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文化程度占27.66%,中学文化程度占3.02%,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32%。”[21](P167)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制约着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就不可能把理论学好,把工作干好。“目前开展干部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逐步提高到相当于高小以至初中毕业的水平,以便有效地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P684)因此,建国初期,党坚持把学习理论与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把科学文化学习作为理论学习的必备前提。1950年,教育部设立业余学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把学员编入理论、政治和文化三个班,文化班又按其程度分为初小班、高小班、中学班,并规定文化学习毕业后升入政治和理论班。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党员干部又进一步学习了党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带动了党的理论学习。
4.坚持把理论学习与做好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它为我们提供一般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不是单纯地为了学术研究,根本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不足,犯过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给党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国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并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刘少奇指出:“在马列学院主要是学习理论,真正练习运用,还是要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运用理论,独立地处理问题和独立工作,这就是学习马列主义的结果,这就说明学习有了成绩。”[2](P51)新中国初期,党员干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土地革命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等内容进行了学习,在掌握理论之后,参与到实际工作中,研究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对待地主阶级和富农的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土地革命和三大改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党员干部要始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提高理论水平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卷[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马齐彬.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国共产党各地党的组织积极准备学习毛泽东选集[N].人民日报,1951-10-13.
[8]内蒙古各机关高级干部已决定开始学习毛泽东选集[N].人民日报,1952-06-22.
[9]军委直属机关和特种兵的高、中级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毛泽东选集[N].人民日报,1953-08-09.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华中党政机关干部群众,普遍学习人民政协文件[N].人民日报,1949-10-16.
[12]华北人民政府直属单位,学习人民政协文件[N].人民日报,1949-10-09.
[13]准备今冬明春进行土地改革,湖北决定训练两万五千干部[N].人民日报,1950-05-15.
[14]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
[15]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50~1957:第五卷[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16]华北全区干部展开学习党史运动[N].人民日报,1952-06-30.
[17]全国干部学习斯大林著作和联共代表大会文件[N].人民日报,1952-12-18.
[18]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19]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编辑:李洪涛
D263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3.16
①*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初期建构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的历史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5BDJ0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