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初探

2017-04-11宫玉涛常良宇

实事求是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宫玉涛 常良宇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初探

宫玉涛 常良宇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在我国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对邓小平等领导人扶贫思想的发展和创新,也是对我国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强调了扶贫对象精准化、扶贫任务责任化、扶贫方式全面化。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基本内涵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扶贫力度,并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围绕扶贫工作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提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贫困人口逐步减少。近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我国仍然拥有较大数量的贫困人口,扶贫形势仍然很严峻。按照现在的贫困标准,到2016年我国仍有超过5500万的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农村、山区等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做好扶贫工作、解决贫困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样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脱贫攻坚的新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应运而生。

1.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将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期限定为2020年。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P10)要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农村等艰苦区域贫困问题的解决是关键。为此,党和政府必须凝聚共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这一过程也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毫无疑问,要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取得脱贫攻坚工作的巨大成就,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有现实针对性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2.精准扶贫思想是对邓小平等领导人扶贫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要使命和巨大责任。自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此方面作出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围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的捷径。”[2](P16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主张发挥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同时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扶贫工作,而且还将消除贫困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予以重视。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多次强调,中国反贫困事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更加注重城乡之间反贫困战略的统筹协调。客观地说,经过近40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极端贫困已经大大减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更加具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更加强烈,这就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既满足了这种需求和期盼,同时又是对邓小平等领导人扶贫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3.精准扶贫思想是对我国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逐步探索出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等不同的扶贫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大胆且积极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方式和开发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地贫困人口的大量减少,现存的贫困人口基本属于扶贫难度较大的对象,这就对各地党和政府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广东扶贫工作探索出了“双到”模式和“靶向疗法”模式。所谓“双到”是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规划到户”主要是通过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查,制定帮扶措施,搞好脱贫规划。“责任到人”则主要是将全省的贫困村、贫困户分配落实到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定人、定点、定责的帮扶,实现一村一村解困,一户一户脱贫。广东省扶贫工作的“双到”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有针对性的“靶向疗法”,也是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而开展的精准扶贫的典型。地方党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正是在不断总结我国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的,这些实践经验为精准扶贫思想的持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扶持谁”所要解决的是扶贫对象的问题,这是精准扶贫思想在“扶持谁”问题层面上所做出的对象精准化要求;“谁来扶”所要解决的是扶贫责任人的问题,这是精准扶贫思想在“谁来扶”问题层面上所做的责任化要求;“怎么扶”指的是扶贫方式全面化,这是精准扶贫思想在“怎么扶”问题层面上所做出的具体化要求。

1.扶贫对象精准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扶贫对象要精准化的思想。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3]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提出了更明确要求,即“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是针对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各个贫困地区在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进行精确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对象精准化思想的实践,有利于提高我国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成效,有助于我国扶贫任务的按期高质量完成。

2.扶贫任务责任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了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扶贫工作,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扶贫工作中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提出,党和国家要把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3]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谁扶持”作出了更明确的说明,即要“加强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4]通过一系列讲话、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谁扶持”的问题进行了完整地解答。同时,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敢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选拔上来,使其在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这样的领导干部是非常需要的,多多益善,重视并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干部队伍建设可以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干部保障。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重视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他对基层的工作队以及驻村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求他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并着力保证工作成效。只有基层干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保障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其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联动帮扶机制,以此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共同致力于脱贫任务的完成。

3.扶贫方式全面化。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五方面对扶贫方式做了全面的阐述。他要求全国各地党和政府根据本地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扶贫方式,全国的扶贫方式不应“一刀切”,这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精髓。在这五种扶贫方式中,最根本的脱贫方式就是发展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等思想。他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治贫要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3]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了“治贫先治愚”的思想。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扶贫工作不应仅仅理解为扶持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脱贫取得实效,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其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曾对共同富裕思想有过这样的表述,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2](PP373~374)改革开放以来,在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和作用下,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经济获得了飞跃式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不少地区、不少人实现了“先富”。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后果,即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较为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逐步缩小并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成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全面脱贫工作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为最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可以说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实践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并为最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其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创新。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过精确的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P373)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表述有了新的发展,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这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党和政府以及我国各族同胞的共同目标。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加鲜明的诠释社会主义本质。从这方面来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好诠释,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展现。

其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化。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中,“富强”“和谐”“平等”和“公正”等都体现着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只有让目前生活在贫困状况中的人脱贫并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富强”“和谐”“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价值目标。以“平等”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5]这里的“全体中国人民”,也包括生活在贫困状态中的人民,他们也是应该享受而目前尚没有享受部分“平等”权利的特殊群体。平等要求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层面上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和平等享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强调的是让生活在贫困状态中的人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平等”的参与、竞争、发展和享有。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也需要重点考虑并照顾到贫困地区及贫困状态中的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强调的是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来实现全国的协调发展,通过让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脱贫来让他们共享到改革发展的各种成果。因此,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化。

2.实践意义。其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有助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距离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越来越近,这就更迫切地要求相关地区的党和政府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顺利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造条件。

其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就全国来说,仍然有不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就现实来看,贫困地区更容易滋生暴力、犯罪等问题,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也更容易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同时,我国不少贫困地区位于边疆地区,不少贫困人口是少数民族,长期的贫困不仅不利于民族团结,还成为影响民族团结的潜在隐患。随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脱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将有助于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脱困,有助于这些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民族团结事业。

其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和成效将为全球减贫工作及地区、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重大贡献。我国贫困人口是世界贫困人口的组成部分,且在世界贫困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脱贫工作关系到全世界减贫工作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特别是极端贫困人口的大量减少已经为全球减贫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4]随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并取得成效,我国贫困人口将更为明显地减少,将为全球减贫工作做出新的贡献。此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贫困通常会伴随着动荡、暴力甚至战争,不少贫困地区也是动荡不安之地、充满暴力甚至战争之地,也是容易滋生恐怖主义之地,一些处于贫困状态的人更容易走上犯罪之路,甚至成为恐怖分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也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学习中国的扶贫模式,我国也在主动地帮助一些国家。从根本上说,这将有助于全球减贫工作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

[4]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

[5]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编辑:赵斌

D61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3.03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隐形贫困人口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