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血山之战与固始汗入藏
2017-04-11董冰冰
董冰冰
★康藏研究★
论血山之战与固始汗入藏
董冰冰
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政局下,和硕特部因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被迫向外迁徙,而格鲁派也因西藏内部的教派纷争急于向固始汗求援。固始汗决定出兵南下入藏增援格鲁派,这成为扭转西藏地方时局的关键。青海作为固始汗入藏的必经通道,固始汗首先与占据青海的却图汗展开了激烈的“血山之战”。此战的胜利打开了固始汗入藏的门户,也奠定了清初西藏地方发展的格局。
血山之战;固始汗;却图汗;格鲁派
明末清初,中央政府处于更替阶段,在改朝换代的混乱政局下,和硕特部因漠西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而被迫向外迁徙,而格鲁派也因西藏内部的教派纷争急于向固始汗求援,双方所面临的矛盾共同定格在了社会动荡的背景之下。固始汗决定出兵南下,入藏增援格鲁派,这成为扭转西藏地方时局的关键。青海作为固始汗入藏的必经通道,固始汗首先与占据青海的却图汗展开了激烈的“血山之战”。此战的胜利打开了固始汗入藏的门户,也奠定清初西藏地方发展的格局。之后随着固始汗入藏的顺利展开,西藏地方结束了教派纷争的混乱局面,西藏地方的局部统一也加快了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步伐。
一、历史巧合中的必然
明末清初,中国西北边陲的漠西蒙古的卫拉特诸部之间的矛盾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内部的教派纷争成了当时改朝换代的混乱政局之下蒙藏两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硕特蒙古的首领固始汗因与其他蒙古部落之间的矛盾纠纷被迫迁徙南下;西藏地方的格鲁派也在诸多的教派纷争中面临着灭亡的危机,因此固始汗南下发展的打算与格鲁派对和硕特蒙古固始汗的求援就巧妙的定格在了历史发展的同一时期。所以,格鲁派的求援“恰好为固始汗给和硕特部寻找新牧地提供了机会。于是,年过半百的固始汗毅然地以格鲁派护法王的姿态,走上统一青藏高原的政治舞台。”[1]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巧合,但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
和硕特蒙古的固始汗因受排挤而不得不向外发展,对于固始汗而言青藏地区既有向外迁徙的地缘上的优势,又是蒙古游牧部落发展农牧业的优良地带。而格鲁派在面临着灭亡危机的同时,及时向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和硕特蒙古求援正好又迎合了固始汗南下发展的意愿,这样双方的合作遂一拍即合。固始汗在这种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入藏增援格鲁派,是历史发展到这一时期的必然要求,更成了扭转西藏地方时局的关键。
青海是固始汗南下入藏的必经通道,而当时占据青海地区的喀尔喀蒙古却图汗已经与西藏噶举派的藏巴汗以及康区的白利土司形成联盟,大有吞灭格鲁派之势。因此却图汗成了固始汗南下的首要威胁。所以固始汗与却图汗之间也将难免一战,但是不管胜败如何固始汗南下入藏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战胜则将继续面临着藏巴汗和白利土司两大势力的围攻,如果战败固始汗南下的愿望则将是如风吹灯。而“血山之战”作为固始汗南下入藏展开的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正是固始汗完成西藏地方走向统一这一历史任务的第一步,更是关键一步。
二、血染山岗,大战胜利
“血山之战”是固始汗入藏的关键一战,它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固始汗能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战争是民族间交流中不可避免的方式,但是也应该看到战争对民族发展和融合的积极推动作用。“血山之战”的胜利引领了固始汗顺利进藏的康庄大道,西藏地方也正因为有了固始汗的巨大贡献才保证了其安定统一的发展局面。固始汗是明末清初推动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人物,这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本能。
(一)拉萨会晤,得“人和”之利
固始汗清楚地认识到,却图汗这一巨大的威胁能否解除掉关系到入藏大业的是否成功,因而在攻占青海地区之前固始汗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固始汗得到格鲁派的求援消息之后决定出兵南下救援格鲁派,同时这也得到了原本与和硕特部有矛盾的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的支持。这是因为“巴图尔浑台吉考虑到固始汗南下既可以减少内部矛盾,又可以使卫拉特部向青海、西藏扩展势力,取得既得利益。”[2]对于固始汗来说,向外迁徙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势力范围,以图更加强大的发展。在彼此得利的情况下,固始汗又与准噶尔部的巴图尔浑台吉密谋经青海进藏探查,为以后的南下行动做必要的铺垫。
固始汗与巴图尔浑台吉一行装扮成香客进藏探查,到达拉萨后会晤了格鲁派的上层宗教领袖。这次会见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会见中格鲁派的宗教领袖五世达赖授予了固始汗“丹津曲嘉”(持教法王)的称号。[3]这表明了格鲁派对固始汗入藏救援的极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格鲁派与和硕特蒙古汗王之间正式结成同盟”。[4]另一方面固始汗与格鲁派联盟的形成使固始汗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动力,固始汗此次进藏又对整个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政治局势都有了切实的了解,这也使得其南下进藏拥有了更大的胜利把握。
西藏格鲁派的邀请催生了固始汗南下的念头,准噶尔部的支持使固始汗更加拥有了南下的信心,而格鲁派对固始汗“持教法王”的认可又使其具有了南下入藏的强大动力。这种情况下固始汗在藏有格鲁派的支持与接应,在外有准噶尔部的鼓舞同时自身具有攻下青海顺利入藏的坚强信念,这种“人和”条件的具备为固始汗战胜青海的却图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乘冰南下,得“天时”之助
固始汗乔装进藏与格鲁派上层领袖会晤为其与青海的却图汗进行首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固始汗离藏返还之后就开始制定了攻下青海的周密计划。青海一战对固始汗能否顺利进藏显得至关重要,人为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天时”条件的协助更加大了固始汗此战的胜算。
1636年秋冬之际,固始汗率领和硕特部大量兵马同时在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的支援下,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他入藏的第一步——远征青海。固始汗率领大队人马要想顺利到达青海要经过多条河流和沼泽地的阻碍,固始汗把进军青海的时间选在了秋末冬初之际。青海地区素来有“六月暑天犹着绵,终年多半是寒天”[5]的说法,此时西北的寒冷地带湖水河流大都结冰,这就充分利用了“天时”之便。所以固始汗的军队在这一便利的条件下就“路经伊犁、塔里木、海得克之河流及大沼泽地,在秋冬之交乘结冰之际越过这些地方,继而来到青海地边的布隆吉尔,令人马进行休整,得许多羚羊动物为食”。[6]在这样的情况下,固始汗的军队顺利到达青海无疑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重要胜利。
固始汗的军队到达青海之后,并没有立即与却图汗的军队开战,因为长期的军旅劳累是不利于及时作战的。固始汗的军队先在青海边地的布隆吉尔地区休整人马,同时观察却图汗军队的动静,以求抓住时机进行决战。到了1637年正月新春之时,固始汗在一段时间的人马休整之后趁却图汗不备之时进行袭击,与却图汗将领綽克图台吉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史载“新年正月,卫拉特联军来到青海上部地区,共1万人马。綽克图台吉率众3万(一说4万),迎战在青海湖北部两座山之间,结果全军覆没。”[6]固始汗以一万精锐之兵对战却图汗三万之兵,双方在青海湖北部的大小乌兰和硕山之间展开激战。固始汗军队准备充实,同时趁势袭击却图汗,因此以一万精兵打败了却图汗的三万人马,并迫使其残余兵马狼狈逃窜,却图汗也被固始汗的军队俘获最后被处死。这场战争士兵死亡惨重,鲜血染红了大小乌兰和硕山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血山之战”。
“血山之战”的胜利使固始汗占据了青海地区,从而建立了自己新的根据地,这也对与却图汗联盟的藏巴汗以及康区的白利土司形成了沉重的打击。固始汗占据青海地区解除了其进藏援助格鲁派的首要障碍。
(三)占据青海,得“地利”之便
青海优越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此地作为固始汗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必经之地,固始汗与却图汗经过激烈的“血山之战”,成为该地区新的掌控者。而此时青海地区的重要性对于固始汗来说不言而喻,一方面青海地区作为天然的优良牧场,和硕特蒙古移牧此处繁衍生息可以消除与卫拉特其他部之间的矛盾纷争。另一方面固始汗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可以作为其继续入藏的后方基地,可为其入藏的重大行动提供充实的后方支援。
固始汗击败却图汗虽然打开了入藏的门户,但是接下来的战争胜败是未知的,因为固始汗还面临着藏巴汗和白利土司的继续阻碍。但青海地区优越的“地利”环境对固始汗来说如获珍宝,青海这一新的根据地的建立可使固始汗的入藏行动“进可攻,退可守”。一方面如果固始汗进藏后顺利击破藏巴汗和白利土司等反抗势力,则将会一路进攻协助格鲁派完成西藏地方的统一大业。另一方面如果进藏计划失败则可以退守青海地区,以谋求东山再起。
固始汗占据了青海,青海与西藏地理区位的地缘优势为固始继续入藏提供了“地利”优势。固始汗青海这一根据地的建立“为进一步出兵康区和西藏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7]因此,固始汗占据青海地区之后也对康藏地区的其他敌对势力形成了步步紧逼的势态,他们的惊慌失措也注定了其反抗战争的失败。所以抓住了青海与西藏这一地缘上的优势,也就增添了入藏行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先机。
三、“血山之战”对固始汗入藏的影响
“血山之战”是固始汗入藏援救格鲁派行动的首次战役,固始汗大败却图汗其实已经对却图汗三家联盟之外的藏巴汗和白利土司形成了巨大的挑衅和震慑。其实这已经预示着固始汗此次入藏行动的巨大胜利,结果正如历史演绎的一样,固始汗入藏势如破竹,相继击败各个敌对势力,成为与格鲁派共同推动西藏地方走向统一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而“血山之战”作为固始汗入藏的重要开端,为固始汗迎来了一个“开门红”,这一战役的胜利“完成了固始汗进军西藏的第一步,此步既缓和了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的紧张关系,又为部族谋得了利益,取得了实际的利益”。[8]因此,“血山之战”对固始汗入藏有着深远的影响。
“血山之战”的胜利打开了固始汗入藏的门户。固始汗应格鲁派之邀进藏,青海是其入藏的必经之地,占据青海地区的却图汗像一只守门狮一样把固始汗的去路拦腰截住。而固始汗的军队能否击败却图汗决定着他能否顺利进入西藏的“大门”。“血山之战”的胜利说明固始汗已经基本统一了广大的青海地区,同时预示着他统一青藏地区的步伐也将会越来越快。固始汗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血山之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他的英勇善战及其勃勃雄心使其顺利地扫清了进入西藏的首要障碍。也正是如此固始汗才拥有了继续进藏的跳板,首战告捷自然会无形中壮大自己的军威,当固始汗的军队浩浩荡荡进入西藏之时便犹如猛虎下山一样相继击败了其他敌对势力。
“血山之战”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清初西藏地方发展的历史格局。“血山之战”的辉煌胜利是固始汗入藏的良好开端,这已经让其他敌对势力措手不及,同时也基本上决定了固始汗入藏后势如破竹的胜利局面。这场战役的胜利首先引起了康区的白利土司敦月多吉的惶恐不安,当他企图联合藏巴汗共同抵抗固始汗时不料消息走漏,结果固始汗及时进攻康区消灭了敦月多吉。此后,固始汗又佯装带兵返回,趁藏巴汗不备之时袭击西藏,进攻日喀则,擒获了藏巴汗。“至此,甘青藏区,川康藏区,西藏地区悉入掌握,固始汗遂自为全部藏族地区的大汗”。[9]固始汗入藏协助格鲁派统一西藏地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西藏地方结束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发展的重担也就无形的落在了固始汗的肩上。这也基本上奠定了清初西藏地方发展的历史局面,结束教派纷争的混乱局面完成西藏地方的局部统一,进而建立西藏地方与清初中央政府的政治隶属关系,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血山之战”是固始汗入藏的开局之战、也是关键一战。“血山之战”的胜利也基本上奠定了清初西藏地方发展的历史格局。西藏地方在明末清初社会转型的混乱局势下,由动荡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迫切要求。自“血山之战”的胜利后,固始汗入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战争,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一战役成了扭转西藏时局的关键一战,而固始汗也成了扭转西藏时局的关键人物。固始汗也自然承担了推动西藏地方局部统一以及西藏地方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任。当然不管谁承担了这个重任,只要能推动西藏地方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前进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固始汗能够及时把握时局同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成为逐步完成青藏地区走向统一的关键人物,是对青藏地区统一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四、小 结
“血山之战”作为固始汗入藏的重要开端,它的胜利成了引领固始汗入藏完成西藏地方统一的航帆。青海地区作为固始汗南下入藏的重要门户,固始汗在青海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实际上也就是迈开了他统一青藏地区的第一步,固始汗顺利入藏进而完成西藏地方的区域性统一,这实际上奠定了清初西藏地方由混乱到统一的历史发展局面。青藏地区的地方统一是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由“多元”走向“一体”,由局部统一走向整体统一的。因此,只有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融汇聚才会推动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
[1]齐·布仁巴雅尔. 固始汗与和硕特部(一) [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年第1期
[2]王辅仁、陈庆英. 蒙藏民族关系史略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p113
[3]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吴均等译. 安多政教史 [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p40
[4]顾祖成. 明清治藏史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p85
[5]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青海省地理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p59
[6]马大正、成崇德. 卫拉特蒙古史纲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p161
[7] 韩官却加. 藏传佛教教派斗争与和硕特蒙古南迁 [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8]张发贤. 论固始汗进军西藏之谋略 [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9]王森.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p181
[责任编辑:林俊华]
The Battle of Blood Mountain and the Entry of Gushri Khan into Tibet
DONG Bing-bing
In the time of social unrest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eshuote tribe had to migrate 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Oilrad Mongolians, and the Gelug sect resorted to Gushri Khan for help owing to the disputes among Tibetan religious groups. Gushri Khan decided to fight for the Gelug sect, which became the key factor to change the Tibetan political situation. Qinghai as a must route to the Tibet undoubtedly became a battle field, where Gushri Khan launched a very fierce battle with Que-tu Khan who ruled Qinghai. The battle was known as the Battle of Blood Mountain. Gushri Khan's final victory paved the way for his entry into the Tibet and determined the Tibetan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Battle of Blood Mountain; Gushri Khan; Quetu Khan; Gelug sect
董冰冰,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陕西咸阳,邮编:712082)
K247
A
1674-8824(2017)01-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