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关心、关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点

2017-04-11罗春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关心政治思想

罗春艺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关注、关心、关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点

罗春艺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支撑。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关心、关爱的三个基点,共同激发青年“敢为先”的斗志。关注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可能性与必要性的统一;关心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实现了关心原则和重点的统一;关爱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实现了关爱归宿和路径的统一。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关心;关爱

“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1],这是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发展的“三关”要求。青年是党和国家共同关心期待的群体,是希望与未来。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关心、关爱的三个基点,共同激发青年为未来发展“敢为先”的斗志。鉴于此,在遵循青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的关注、关心、关爱,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关注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实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与必要性的统一;关心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实现了关心原则和重点的统一;关爱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实现了关爱归宿和路径的统一。

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基点的时代要义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性和特殊性的共同体。处于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青年,其体力、智力、创造力等都处于重要时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和青年发展的必然要求,着力于关注、关心、关爱青年。

(一)关注、关心、关爱的内涵解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注、关心、关爱的意义差别甚微。一般意义上,关注、关心、关爱被视为同义词使用。但是这种普遍认同的意识,不能成为抹掉三者自身差异的依据。明晰关注、关心、关爱的内涵,是把握其关系、促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与基础。在现实性上,关注、关心、关爱都表示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关怀重视的情感态度及其由此产生的行为的总和,是主体对对象的一种重视爱护,从心理到行为的体现。从当代中国来看,关注、关心、关爱是实现中国发展由中国群众共享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的、具体的、实际的手段。关注、关心、关爱的“三关”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性、不同人群不同对待的特殊性、促进物质与精神世界发展的时代性。具体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注、关心、关爱体现的人文性、特殊性、时代性,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青年发展的人文关怀与时代关切,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三个基点。

(二)关注、关心、关爱的逻辑关系

关注、关心、关爱不是简单的词语拼接和排序,三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关注体现的是一种事实状态,关心突出的是一种情感表达和升华,关爱彰显的是一种行为体现,三者体现了从具体事实,到情感关怀,最后上升至行为表现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关系,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系。基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关注、关心、关爱也是一种逐渐深入、逐渐提升、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此体系中,关注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青年的切入点。关注的核心在于“注”,呈现的是一种注意到、观察到、留意到的状态,是对实际现实的核实和体现,没有具体深入的表达对青年发展关怀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也没有体现关怀的方向、内容等。关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青年的关键点。关心的重点在于“心”,这里的“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用心的体现,也是对青年用心的体现,是一种具体的情感表达。关心是进入更具体深入的环节。经过对青年的关注,已经将青年正确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明确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青年的注意力聚焦在了具体的关心内容上,突出重点,体现核心。关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青年的落脚点。关爱的本质在于“爱”,爱不仅仅是一种事实状态和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行为体现。关爱的目的、手段、方式等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青年进行关爱的具体体现。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是要以关注青年为首、关心青年为重、关爱青年为实,对青年进行有层次、有侧重、有步骤的关注、关心、关爱,是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

二、关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关注青年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在整个体系中处于对青年低层次的关怀水平,是处于中间层次关怀水平的关心和处于高层次关怀水平的关爱的基础。关注的核心在于“注”,呈现的是一种注意到、观察到、留意到的状态,是对实际现实的反映和体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关注青年,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青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一方面,究其本质,青年是一种客观存在物,体现为一类社会群体。根据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青年是自然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青年首先体现的是自然性,这是青年具有的人类所共有的性质。青年不仅有身体发展发育的需要,更有进行社会化的需要,这种需要体现的是青年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实践活动”[3],这种客观的实践活动一直发展至今,为执政党所运用。青年是统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之一,这种客观联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提供了可能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是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双重结合。青年的重要地位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走向未来的事业,我们的青年是充满希望、面向未来的青年。从古至今,历史的发展总是将眼光投向青年。我国的主要领导人都对青年的重要地位做了非常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关注青年,“数十年来,中国已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4]同时还将青年比喻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分肯定了青年的阶段性、发展性。周恩来充分肯定青年的重要地位,更指出了青年的任务,“我们中国的青年,不仅要在救亡的事业中复兴民族,而且要担负起将来建设国家的责任。”[5]邓小平则从国家建设事业入手,强调,“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6]、“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急先锋”[7]。江泽民特别强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8]胡锦涛明确了青年发展目标,“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9]习近平更是将青年放在特殊的战略位置,多次强调青年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对待青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10]、“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11]、“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2]。青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此外,青年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青年有进行社会交往参与的需要。这种需要会促使青年进行摸索、体验、探究社会生活,即是要进行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从理论上对社会发展有所了解,关注人生的意义积极探索人生,从实践中体验如何参与群体社团活动,培养社会角色。关注青年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要过程和手段。

(三)关注的本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定意义上而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让其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道德、社会、职业等要求,形成相应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关注这个群体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课题。青年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需要通过外在形式来判断青年的思想本质。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无正确的政治方向,即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在当代中国促进青年发展,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青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习近平强调“两个巩固”,即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这是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直接体现。对青年进行关注的本质,为关注青年提供了方向性、原则性、目标性的基石。只有方向正确,才能保证青年前进发展的道路正确,才能保证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添砖加瓦,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有合格接班人。

三、关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关心青年是其关键点。经过关注青年,已经将青年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之内,随之即是对青年进行深一层次的把握,体现在把握关心的原则,突出关心的重点。

(一)关心的原则

关心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年发展的关键所在。关心青年需要把握三条原则: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需要的统一、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个人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与政治社会化的统一。把握三条原则,才能保证对青年的关心是具体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

一是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需要的统一。若从纵向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大致分为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两大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青年的思想工作,这种以人为本的指向性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掌握青年的动机与思想,首先就是要把握人的需要,进而满足人的利益,促使青年产生相应的思想,并外化为一定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青年原有的需要不断被满足,新的需要也在不断被催生,青年也在不断向上向前发展。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要关心青年的需要,将青年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要看到当代青年有关心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有关心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多变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青年的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更着眼于用自身的成功,满足自身需要而得到的提高来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把握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需要,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究其本质,利益体现的是人与他人或者他物之间关系。人的利益问题直接指向人的需要。利益与需要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范畴。需要是潜在的,利益是现实的、具体的。“任何一种利益,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利益主体、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和利益客体。”[14]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决定了利益和需要的满足。青年的利益可以分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也可以分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物质利益是青年对于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相关的社会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利益,是精神利益的前提。青年首先有进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进而产生现实的物质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精神需要,从而确定精神利益,从而促进动机产生,推动青年行为。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都要注重满足。有什么性质的需要与利益,就有什么样的动机与行为。处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青年,在接受国家社会的精神追求时,也注重个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在接受国家宣扬的集体主义、集体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关心着个人利益与发展。“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15]。这种现实境遇提供了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不仅要关心集体利益和精神利益,更要关心满足青年的个人合理利益与物质利益,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

三是个人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与政治社会化的统一。青年处于人生阶段中的过渡时期,除了人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多阶段性的特征。不管是从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青年都是在急剧变化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化性。青年的外在体态、内在机能、运动能力、情绪情感、智力、自我意识等都有不同于少年和中年阶段的特点。简言之,不同类型的青年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类型的青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特点,这是需要进行区分和把握的。同时,青年所处的过渡阶段也是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是青年与政治社会进行双向互动的阶段。可以说,青年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青年在整个社会活动过程中,既要接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同时也要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选择、吸收、转化社会政治信息,从而形成相应的政治社会的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青年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故此,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青年进行关心时,既要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性的特点规律,同时也要遵循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坚持关心青年个人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与政治社会化的统一,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关心的重点

时代提供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重点。青年作为国家社会事业的有生力量,必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继承者和实践者。中国梦也是中国青年梦,要实现关注青年的基础上关心青年,就是要根据青年的发展阶段特点和群体差异性的特点,着力塑造青年的坚毅品质、培养青年的正确道德认知,以及明确青年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就集中体现为在青年群体中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关心青年。

一是国家层面:政策性的倾向。关心青年在国家层面具有战略意义。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国家进步持续的必争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体现在具体的青年群体之中,就是要让青年能够保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利益,才能有发展需要,才能为国家富强奉献青春;要为青年提供民主的平台,让青年体会到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文明和谐的环境也是青年发展不可缺少的,这些都是需要国家提供的。具体来看,在国家层面对青年的关心主要体现在用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支持。首先,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关心青年。当代中国的形势给青年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同时也设置了很多的困难。就青年群体来看,青年面临着升学、就业、住房等压力,这种叠加压力使得青年无暇顾及发展需要利益的满足,仅仅是忙碌奔波于生存需要的满足。这时候,就要求国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在升学、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保护,体现对青年发展的关心。其次,就是要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青年的发展。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提供资金支持。故此,国家为青年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来用于促进青年发展,如开办青年就业培训班、技能培训班;提供长期的、分时段的学习机会;提供青年展示自我、奉献自我的平台等,为关心青年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是社会层面:良好环境的营造。社会层面是对国家层面的具体细化,需要为青年解决实际发展的问题。基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客观上就是为青年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青年的需要和利益有很多,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青年的所有需要,这就需要社会进行补充和支持。关心青年,就是要关心青年所关心的问题,想青年所想,思青年所思。具体到当代中国社会,中国青年期待自由与平等的升学就业机会,希望拥有公正与公平的发展平台,需要用法律制度来体现社会的公正和政治的清明,盼望党用实际的党风廉政来体现先进性等。不同青年对于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只有在社会中体会到关爱,青年的创造性、能动性才能被更好地激发。例如对于青年学生,升学的需要和利益是主要的,社会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受教育的机会;而对于青年农民,就业、生活的需要和利益则是主要的,社会可以为其提供就业前期培训、良好的市场秩序、倾向性的就业机会等。“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6]根据不同类型的青年主体提供有针对的发展环境。这样净化后的社会环境能够给于青年一个很大的动力支持,相信党、国家、社会,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因现实社会的一些负面报道而悲观失望,努力追求自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三是个人层面:具体利益的满足。“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7]。青年不是一类无差别的群体,相反,青年群体内部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青年群体可以分为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隶属群体与参照群体、基本群体与次级群体等。[18]青年群体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青年需要与利益的多样性,不同的青年有不同的需要,同一群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也有不同需要。这种差异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时要区分青年主体,不能一以贯之,用同一种手段、同一份内容对具有差异性的青年进行相同的教育,这样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故此,从个人层面来看,关心青年要从关心具体的、个体的、实际的青年,而不是流于形式,仅仅将青年作为一个理论群体来概而论之。青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舞台,青年有立足社会的需要,进而就是进行社会化的需要。这种需要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关心具体的、个体的、实际的青年,还要将青年个人的道德发展和政治社会化相伴进行。青年要想融入社会,就要与社会认可和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在个人层面的体现就是要爱国、诚信、友善,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职业生涯中要敬业,实现人生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可以是个人利益,也可以是集体利益。故此,关爱青年,就是要在个人层面实现对青年个体的具体需要的把握,满足其具体的需要和利益,通过关心青年个体合理的价值追求来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关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关注、关心青年,最终要落脚到关爱青年。关爱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关爱的本质在于“爱”,爱不仅仅是一种事实状态和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行为体现。关注、关心都是最终实现关爱的行为,落到行动。

(一)关爱的归宿:立德树人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关爱青年主要体现为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9]。只有立德,才能树人。只有“修好公德、私德”,才能“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20],也才能树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将青年作为教育对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升青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质,使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1],为青年立德,进而才能“树”青年,培养社会主义国家事业的合格人才。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关爱青年,是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指示下去实施和推进的。

(二)关爱的重要途径:教育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对青年的关爱,体现立德树人的关爱本质和归宿,就要把握具体的关爱途径,即是以教育为重要途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2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向青年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使其认同、付诸实践的教育目的的。在当代中国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要凸显时代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将目光聚焦在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四个方面,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内容体系。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重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支撑、党史国史教育是保障,共同促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青年的社会主义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青年的社会主义信念。这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的现实命题。纵观整个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青年都是各国发展争夺的对象,呈现出一种不仅要争夺本国青年,还要争夺外国青年的扩散形态。而作为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场域,中国青年接受着更为复杂多样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各种社会思潮一拥而入,一元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出现了传不开、声音小的困境,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消解、弱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就是被选定的最佳突破口。鉴于此,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来实现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把握,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国家认同与利益整合的利器”[23]。故此,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也是势在必得。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本质上是要对其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运用多种方式,多种内容,结合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青年的理想信念世界。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青年的“纽扣”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悟“纽扣”定律,这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时代赋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青年有什么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在青年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的价值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4]鉴此,要认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其生活化和日常化,做到落细落小落实,从而扣好人生的纽扣,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青年在勤学中修德,依明辨而笃实,在实现个体梦想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梦想,这是关爱青年的重要举措。

三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青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历史发展与现代发展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25],其中蕴含着“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26];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其中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都该被继承发扬与创新,让其在中国事业、中国梦想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同时,现代优秀文化也是世界发展历程中的结晶,其对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功能,因此要实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有机融合,共同为青年发展添能助力。此外,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文化还有青年亚文化,这是青年群体在实践中产生的特殊文化,“种种现实性的问题是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也是青年亚文化的现实验证。”[27]这种文化是一种不成熟的、不确定的、过渡意义上的文化,但同时也是一种成长性、创造性的文化,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和体现。可以说,青年亚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在关爱青年的同时,应该予以关注和重视。

四是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强化青年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党史国史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从而强化青年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历史一直扮演着智者的角色,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主体都在历史画卷中调试着自己的颜色。历史则关而不语,悄然记录着这一切。中国的党史和国史体现的是中国颜色,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内在精神,是对青年的历史观、国家观的重新塑造。同时这是对爱国主义的现实巩固,进而实现爱祖国的信念、能力、要求。[28]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拿出了铁一般的决心,“打老虎”、“拍苍蝇”的强大力度彰显了党的宗旨,让包括青年在内的中国民众更加有信心发展中国,奉献青春。青年要认同党、认同国家,真正实现价值认同和利益认同,才能在思想乃至行动上有所体现,才能发挥青年建设国家的生力军作用。在一件件超越极限的事件、一位位优秀伟大人物、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画面面前感受历史与责任,增强青年的情感体验,从而强化青年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坚定党和国家的立场,跟随党的步伐奉献青春,圆梦青春。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0.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5]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89.

[6][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4,276-277.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324.

[9]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中国教育报,2007-05-05.

[10]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4.

[11]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 -08-21.

[14]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4.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2.

[18]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75-176.

[1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0][21][25][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3,173,170,171.

[2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5.

[23]王小凤.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必要性的三重解读[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89.

[2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05-05.

[27]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0:39.

[28]董扣艳.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点与难点辨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5):55.

(责任编辑:翟瑞青)

Attention, Care, Love: Three Basic Points of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UO Chun-yi

( 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China )

The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Grasping the the three basic points as concern, care, caring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us the youth's fighting will as "dare to be first" is inspired. Concer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th, because of which, the unity for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alized. care is the key for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hieving the unity of care principles and priorities. Love is the foothold of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aching the unity of the care home and path.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tention; care; love

2017-02-19

罗春艺(1992-),女,四川宜宾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研究。

D64

A

1008-7605(2017)03-0076-06

猜你喜欢

关心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开心与关心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