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2017-04-11董克林董存仁
董克林,董存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董克林,董存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创业实践活动的引入使得创业成为人本质力量的外化与主体性的完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观念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时期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开展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养成创业习惯,使他们形成创新型个性,为职业生涯轨迹塑造创业品质的教育活动。它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明显区别,这种教育着眼于增强高校校园共同的创业文化追求,使教与学双方共同秉承愿意创业、学会创业、驾驭创业的价值观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质,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伴随人类的始终。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追随者的伟大理想和价值追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其他一切属性的发展规律都是由社会性决定的。实践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存在论基础,是现实的个人、现实的社会生成、发展及统一的基础。”[2]因此,人的本质力量体现于人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主体。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使得创业过程成为促进人本质力量转化成某种价值,从而实现主体性的完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帮助人们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促进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是创业教育的独特价值之所在。”[3]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引领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而且为其提供着发展动力。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一种客观的规定性和存在。“人既有对物质的需要,又有对精神的需要;既有对外界的需要,又有对自身的需要。因此,人往往在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目的之间陷入困惑与惶恐之中,总是在试图寻求调和与折中之法。”[3]“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4]。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现实中的当下,人的发展常常为物的发展所掩盖,人的发展作为了物的发展的工具。而创业教育努力培养人们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为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创业教育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意向出发,引领个人的发展方向,使个人自强、自立、自主并享受自由。知识的增加、智力的发展、人格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表征,作为直接发展动因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增强才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当人的发展水平达到较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达到自我控制的水平时,人能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5]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在自身现实性的否定和可能性的肯定中永远处于一种活跃的态势。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努力培养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应变等能力,这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个体主体性增强的过程。
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激活人的开拓进取意识,挖掘人的智慧潜能,培养寻新思维,而且使人创造价值的潜能充分发展。潜能是个体生命发展的不竭源泉,但是,人的潜在能力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力量,需要唤醒和挖掘。只有被唤醒和挖掘并发挥作用,潜能才具有实际意义。创业教育唤醒个体内在的创新和创造潜能并创设供其展示的平台,提升创业能力,完善创新人格,使其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挥,实现最全面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所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保证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创业教育通过促进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使个体创造价值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高校要按照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指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开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制定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措施,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优先安排优质培训资源,开发合适的创业培训课程,使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7]高校要多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天性和智慧有各种各样的展现平台和机会,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成为学业成绩,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独到见解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成为坚强的意志,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观念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每个民族都有反映本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文化观念,她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意识。文化观念在实践和认识中产生,并通过引导、规范和调整等方式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当中,特定的社会文化观念孕育着与之对应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传统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我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克制、压抑本能,一定程度上阻碍甚至泯灭人对发展的需要和追求。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追求财富、创造价值,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这些也正是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所秉承、宣扬的思想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取决于知识的进步和知识的获取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成为经济的基础决定了教育成为当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因素。“知识是教育化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化的教育,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其说是取决于知识的进步,不如说是取决于教育的发展。”[8]教育本身就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只有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知识的进步,才能提高个体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发展能力。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知识经济时代,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被知识、信息所取代,经过知识殿堂的熏陶洗礼、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有着创业进取的先天优势。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产生创意、发现商机提供了时代机遇,社会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的支持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创业者们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理念将成为下一轮的新兴产业,必将进一步推动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
“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9]。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认知和创业品质,进而调节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大学生了解人生的坦途与坎坷、付出与收获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生活的目的、意义,增强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力量,养成勇于开拓的创业人格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在生活中充分舒展、张扬自身的理性。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探讨、应对和解决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出更多的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和智慧,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立足大学生的未来,使其超越现实,通过对自我现实性的否定与对可能性的肯定,产生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因此,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超出现实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唤醒和挖掘自身潜能,个人及人格充分发展,美德与财富同生共长,从中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愉悦,带动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人的品德是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大学生的生命价值以及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当下我国的创业活动蓬勃发展、亮点纷呈,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不规范、不道德的行为,如投机取巧、制假贩假、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等,严重影响着创业者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这些大量不规范、不道德行为的出现,除了当前我国法律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外,缺乏必要、有效的创业指导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缺乏正确、有效的创业指导状态下,个人的创业活动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科学方法与正当手段就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创业教育将教育与人的经济活动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创业主体确立幸福与自由的价值根基,获得每个人都追求的幸福;另一方面引导经济社会领域活动的道德理性守法习惯,使之沿着应然的、德性的和法制的轨道发展,始终保持人性的求真向善唯美趋势。幸福就其本性而言,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认知和对生存意义的理想追求。当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获得的体验与其内在精神相一致时,个体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创业意识、掌握科学的创业知识、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带动社会创业活动的理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自身也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时期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关系发生根本改变。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以知识和人才为主要依托的创新型经济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要义之所在。因此,各国政府一直维持本国科研与教育的高投入,以保证在全球科技与创新领域不被淘汰,为本国经济提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业人格,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全社会职业流动,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结果必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创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机会。因此,创业教育发展提升创新型经济水平,同时创新型经济又促进创业教育发展,二者相互推进,关系密切。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06年1月就做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基础科学研究综合能力、高水平技术开发应用能力等显著增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能够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机构,在一定的内部运行机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推动国家创新的网络系统。其中,企业是行为主体的核心,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生产、运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创新行为主体,是知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就得到充分体现。该纲要提出,我国要成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在实践中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仅知识是当今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以拥有一大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人及群体为基石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高校基本的也是永久的职能。随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转变,高校的职能已经从保存知识发展到传播知识和通过产出智力资本、人力资本使知识资本化的阶段,高校整合科学与社会其他部分的主要途径不仅包括输送人才,还包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新的时期,责任和使命的转变给高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拓展方向,创业教育成为实现高校办学目的的手段之一,使高校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从高校育人和引领社会时代发展等功能来看,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培养能够适应与推动社会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并不是来自高校的内部管理,而是来自高校生产与传播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外化的生产力和物化的科技。具备宽泛的专业基础、勇于独立创新、能够适应多变竞争的人才将逐渐取代专业定向、意识定态、思维定势、技能定型的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主体。高校能否继续担当引领社会进步的角色,是否能培养出保持持久活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成为关键因素。创业教育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核心,能够准确把握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趋势,承担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使命。创业教育要从目前的“理论化”与“功利化”、“小众化”与“精英化”的模式转变为“实践化”“道德化”“法制化”“大众化”。创业教育并非要求大学生都去创建企业,这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创业知识的传授、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倡导使大学生了解创业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理性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培育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高校要建立集知识、精神、能力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参与实验取得的成果和创业活动折算为学分或学时,“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训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10]坚决去除传统僵化的精神质般的固化教学模式,摈弃容易产生机械唯物论的机会。使创新创业的师生行为方式成为高校校园的共同教学理念,成为教与学的一种文化追求,从而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质、完善大学生创业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创业理念在高校扎根,让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在校园形成,让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下世界各国政府和高校共识。尤其是高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在风起浪涌的新技术浪潮、知识浪潮和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拓展并提升自身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确保在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继续担当引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6-117.
[3]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96:14.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1.
[7]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00号)[Z] .2016.
[8]蔡晏平,戴智源.知识经济与教育新观念[J].理论探索,2001,(09):47-48.
[9]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35.
[10]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教职成[2015]9号[Z].2015.
(责任编辑:翟瑞青)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DONG Ke-lin, DONG Cun-ren
( Shangqiu Polytechnic, Shangqiu 476000,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makes entrepreneurship become the externalization of human essence and the perfection of subjectivity. The pursuit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is the core valu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the new period of its development, and its ultimate aim i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7-03-10
董克林 (1958-) ,男,河南商丘人,教授,硕士,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企业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董存仁(1985-),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郑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主要从事企业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G64
A
1008-7605(2017)03-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