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17-04-11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经济发展处副处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村

文 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经济发展处副处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我国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云南是农业农村大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期,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把握云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特征,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更大步伐。我们要握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方向盘”,调整工作重心,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为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打好“特色”牌

云南纬度低、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发展多样性农业最具优势和潜力。要立足资源禀赋,打好“特色牌”,加快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原特色产业。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实施《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培育壮大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茶叶、花卉、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10个重点产业。调整优化烤烟种植,推进蔗糖、橡胶等传统优势产业增值增效。积极发展集约化健康淡水渔业养殖。加强冬季农业开发。二是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使之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开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强县创建行动,建设3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3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2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三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以规模提升产业效益。按照每个特色产业都有龙头带动的思路,分产业确定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培育农业小巨人,打造行业“排头兵”。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强化组织、联结和服务功能,把更多农户组织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推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提供为农综合服务。四是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云南“云系”“滇牌”农业产业化知名品牌,依托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优化农业对外合作环境,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培育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拓展与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等区域的农业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优化农业领域投资环境,依托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打好“绿色”牌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一是坚持优质、安全、绿色发展导向。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管控,强化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二是建立以节水、节地为中心的集约化生产体系。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强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坝区农田和优质耕地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巩固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三是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保护治理。四是加强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植养殖模式,开展畜禽清洁养殖、地膜回收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建立高原特色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体系,构建农业清洁生产认证制度。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工程,加大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石漠化区域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减少九大高原湖泊周边、重要交通沿线、特色旅游村镇大棚种植,增加露天种植。

打好“融合”牌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科技教育、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是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加大力度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加工企业和重点园区。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保健功能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培育传统米面、马铃薯、杂粮等主食品牌。开展食品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开发云南“原字号”“老字号”特色食品。二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快递服务网络。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特色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要依托这些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等。大力开发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发展特色手工艺产业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村镇。四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用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农村创业创新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打好“科技”牌

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在创新上发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作用。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方向,推进品种、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良新品种,扶持一批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中低产田改良、标准化种养、农机农艺融合、循环综合利用、绿色防控、仓储物流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成示范,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培育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星创天地”,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二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依靠现代科技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农村乡土人才、民族技能人才培养,扶持一批乡村工匠。实施“云岭全民创业”计划,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

打好“改革”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是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以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为重点,推进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各项权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各地区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强化考核激励约束,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抵押担保机制,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的范围。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林权抵质押贷款制度。推进州(市)、县(市、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设,发展涉农担保贷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丰富农村支付服务和支付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创新农业农村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结构优化、绿色生态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形成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综合效益。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创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设立省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各地区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四是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农垦改革,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打好“共享”牌

致力于补齐农村短板,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狠抓政策措施和工作责任落实,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质量。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做法,不搞层层加码,严禁弄虚作假。严把扶贫对象退出关,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二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连片打造一批示范村。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4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三是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发挥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