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017-04-11程岩马彬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民出版社立场

程岩 马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28部队,河北 邯郸 056000)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程岩 马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28部队,河北 邯郸 056000)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思想的政党,其核心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坚持人民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取向。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人民立场,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立场;唯物史观;党的宗旨;治国理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思想的政党,其核心立场就是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人民立场,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坚持人民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作为社会历史唯一主体的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现实前提与核心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首先确认,“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这种现实前提指的乃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在确立“现实的人”这一历史前提下,从纷纭复杂的历史迷雾中寻找到物质生产这一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起根本推动作用的要素,进而将对全部社会历史的分析奠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形成了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的漫长时期,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了生产力水平,形成了与生产力水平动态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就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无论社会的物质财富还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财富,在根本上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不仅看到了劳动者创造财富这一点,进而明确了财富创造者的人民性特征,而且他还超越了资产阶级将劳动者单纯看作是“增值资本”[4]工具的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到劳动者会伴随着财富的创造而成长为旧制度和私有制的埋葬者,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唯物史观由此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坚持人民立场就构成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则“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并且,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7]。这明确地表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立足于为无产阶级争取利益,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而言,其本质不过是现实的人的能动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过程的集合体以及这些实践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个人。”[8]“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9]。在形成社会关系的诸种活动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最为基本的活动,此外人们还进行着各方面的不同活动。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活动,人民群众从来都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正是人民群众推动和创造着人类社会历史。因此,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

早在中共二大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即已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0],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坚持人民立场,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建党指导思想,坚持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根植人民立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化为实践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首先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按照唯物史观,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人,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从群众中来的共产党则能够自觉认清这一历史大趋势,自觉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谋取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相一致的任何其他私利,而甘愿做人民的公仆。这样一种性质和定位就决定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在现实工作中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是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才能“一切为了群众”,共产党人唯有“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脚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必须进一步牢牢坚持人民立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坚决贯彻好群众路线,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民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

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促使马克思发生世界观转变的直接现实动因就是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对备受压迫的劳苦群众利益的捍卫,这种站在人民大众立场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唯物史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形成后在谈及未来社会时,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也仍然是站在人民立场进行构想和展望。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理论与实践追求的价值取向都指向现实的人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之上的。

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了人民立场。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革命事业“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13],中国共产党这支队伍“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4],“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5],“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16]。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从人民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17],并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8]作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归宿,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9],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20],这些都是在不同时期对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强调。

四、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取向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来分析当代中国和社会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根本价值取向,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1]。这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旨归层面坚持了人民立场。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2]”这意味着党的立场在根本上就是人民立场。党的各项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3]。这一贯穿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立场,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得到再次重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4]这就要求全党始终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5],使改革和发展成果在更加广泛的方面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同时,在政治方面,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党要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比较成熟和定型的各方面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2][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287.

[4][6][7][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42,44,5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6.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10]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81.

[11][13[14][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848,1004,243.

[16]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883.

[17][1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372.

[1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0.

[2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21]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3.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2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21.

[24][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责任编辑:徐芳

D252

A

1674-1676(2017)01-0005-03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下的当代社会发展研究”(15BKS047)。

程岩(1981-),男,河北邯郸人,中国人民解放军91928部队军需管理教研室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马彬(1973-),男,山西侯马人,法学博士,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人民出版社立场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抉择
人民出版社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