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干部成长与政治生态问题研究

2017-04-11王玉堂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营造干部政治

王玉堂

(中共东平县委党校,山东 东平 271500)

为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干部成长与政治生态问题研究

王玉堂

(中共东平县委党校,山东 东平 271500)

干部成长与政治生态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政治生态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源头,决定着干部的努力方向和成长轨迹。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更是一个干部成长进步的前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补足精神之“钙”,必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强化制度的硬约束。

干部;政治生态;理想信念;选择人用人;关键少数;制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有一个好的自然生态;干部的成长也是一样,需要有一个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干部成长与政治生态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没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干部的健康成长就无从谈起;政治生态影响着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而干部的为政行为又反过来对政治生态产生影响。

一、“政治生态”概念的提出

“生态”本来是自然科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而言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活状态。政治生态作为一个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政治生态是一个系统,即党员、干部按照党的宗旨、信仰、使命、组织原则和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合作共事、一起干事形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庞大而复杂,其构成要素,至少应该包括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纪律和规矩、政策和法规、体制和机制,以及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纪律规矩、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等。

——政治生态是一种状态,既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权力运行的状态。

——政治生态既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风尚,又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力量。人改变,政治生态就改变;政治生态改变,人们的价值追求、思想行为和社会风气就会跟着改变。

“政治生态”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的。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1];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3]。2015年1月13日,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4]。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西、吉林代表团座谈时再次强调,“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5],“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6],“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7]。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8]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提“净化政治生态”,到五次全会“重构政治生态”、2015年全国“两会”提出“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再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不是简单的用词、表述上的变化,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体现了我们党对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规律性,在认识上有一个逐步深入、逐步深化、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应该说,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任务艰巨繁重,但这正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二、政治生态决定着干部的努力方向和成长轨迹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源头,决定着干部的努力方向和成长轨迹。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古人云:“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实践也反复证明,哪里的政治生态好,哪里就风正、气顺、心齐、劲足,那里的干部队伍就有生机、有朝气,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事业就发展,人民群众就安居乐业,干部也会在干事创业中有所成就、有所进步。当年的延安就是很好的例证。延安本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之一,远离城市文明,自然环境恶劣,物质条件匮乏,但是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却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到1940年代初期就已形成约4万人的知识分子群体。延安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吸引力?对此,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答案:“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9]换言之,就是延安的政治生态好!也正是因为当年延安良好的政治生态,才使这里成为群英荟萃、群贤毕至的革命圣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对党对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先锋战士、运筹帷幄的优秀领导人才。

政治生态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更是一个干部成长进步的前提。有人形象地说,一条鱼死了,可能是鱼的问题;一片鱼、一群鱼死了,很可能是水的问题,水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个别干部出问题,属于他个人的问题;大批干部出问题,那就说明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有问题。个别干部出问题不足为怪,大批干部出问题则会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当前,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全面从严治党,为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决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这对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增强党的创新创造活力和战斗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努力为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10]。“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政治生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1],“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12]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得住考验的精神支柱和“定海神针”,也是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石。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思想就会百病丛生,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就会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堕落,最终成为站不稳立场的“墙头草”、辨不清方向的“糊涂虫”。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其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这块“基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

干部队伍过硬,首先是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生态纯净,首先是干部思想纯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用好思想建党这个法宝,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努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之心,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思想基础和坚强政治保证。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体现在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上,体现在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上,体现在“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的执着追求上,体现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具体行动上。理想信念坚定了,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自然就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

2.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管党治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管好干部、从严治吏,核心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换言之,“治吏”的核心是“吏治”,即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任用干部,一定要有正确导向”[13],“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10]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用人导向决定着干部的努力方向,影响着政治生态的演变;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生态。用好一个干部,就能树起一面旗帜,调动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从而对当地政治生态造成极大损害。

因此,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切入点、着力点,必须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真正使选出来、用起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以选人用人上的风清气正保证和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认真落实“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养起来、选拔出来、使用起来。要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努力为改革有为的促进派、主动作为的实干家、善谋勇为的创新者兜住底,让他们放开手脚,放心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干事,使“会干事的人有地位,会来事的人没市场”,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强大势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

3.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贯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14],必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5]领导干部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少数”,既是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政治生态系统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在政治生态形成、演变过程中,居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坚决远离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始终在大局下行动、在合作中履职,努力增强合作共事、一起干事的党性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自己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三严三实”的崇高境界和特别能担当、特别能担责、特别敢负责的模范行动,改善合作共事的小环境,优化一起干事的大气候,进而形成一个部门、一个地方良好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要以“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努力形成领导示范、骨干带动,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强大合力。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说过,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过去如此,现在更是这样,领导干部对政治生态和社会成员的影响举足轻重。

4.强化制度的硬约束。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正常是党内存在问题的根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用好制度治党这个利器,不断推动新形势下的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以制度的硬约束和“热炉效应”,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以党内政治生活的高质量保证党内政治生态的纯洁、纯净和清爽、清朗。要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不允许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领导。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大局观念,会议讨论时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形成后按照分工抓好落实,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认真坚持并完善党内学习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等,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制度创新任务,抓紧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容错纠错、权力清单、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行为等制度规定。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3]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32.

[2]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

[5]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5-03-10.

[6]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N].人民日报,2015-03-07.

[7]范正伟.政治生态如何“山清水秀”[N].人民日报,2015-03-10.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18.

[10]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12]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6-11-03.

[13]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5.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73.

责任编辑:毋斌

D262

A

1674-1676(2017)01-0098-04

王玉堂(1962-),男,山东梁山人,中共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领导科学、墨学。

猜你喜欢

营造干部政治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营造方寸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