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2017-04-11雍容波
雍容波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00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雍容波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00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具体表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补精神之钙”筑牢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灵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认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方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化的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巩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在很多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时刻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让我们时刻不会忘记中国走的是一条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跨向共产主义的桥梁,人类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在新的世纪在中国人民新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正指引着中国人民建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便带领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到达共产主义的彼岸。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3]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在新世纪对党的宗旨的全新阐释。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的梦,需要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3]如果改革失去民心,让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公敌,让人民大救星变成了人民大灾星,让为人民谋幸福成了为少数人谋幸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变成了让自己和老婆子女富起来,这绝不是马克思主义,也绝不是社会主义,老百姓不会欢迎这种改革,失去老百姓支持拥护的改革,必将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亡党亡国,就是对改革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敲响了警钟,是在挽救党挽救国家!在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组织群众,让千千万万人民组成的大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革命、建设和改革才有可能成功。若调动不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焕发不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切都是空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号召人民、动员人民的旗帜,它让广大中国人民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投入到改革的实践中来。
二、“补精神之钙”筑牢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4]人是要有一股精神的,中国人强调精、气、神!人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就是共产主义,人民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一定能够实现。
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波及下,有个别人信仰金钱万能而淹没在物欲横流的利己主义当中;有个别人信仰权力万能,把自己变成了钱权交易的筹码,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还有个别人麻木不仁、是非不分、丑恶不辨,他们都没有了理想信念或者至少理想信念不坚定,他们都患了“软骨病”,都在精神上缺“钙”。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又如何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更何况西方打的精神战,打的意识形态战,就是要摧毁中国的民族精神,折断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让中国人患“软骨病”。有消息称,美国利用已加入美国籍的部分中国人,成立了1000多个所谓的“国学文化研究团体”,专门制造针对中国的新型精神文化“毒品”。英国一家知名智库分析和研究发现,美国在15年前就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新疗法”——文化精神摧残战。计划用25-30年的时间彻底推翻中共执政,并把中国分裂为6-8个由西方控制的国家。而文化精神战的招式有灭偶像、换祖宗、灭自尊、反智识、唱衰你、亡其史、污政府、散(精神)鸦片等等。如果被西方涣散、软化、摧垮了中国精神,那就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5]。因此,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是新时代催人奋进的凝聚剂,是建设中国式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认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方向
中国人民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具有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特殊性,它既属于世界更属于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蕴含着独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建立在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之上的道路,更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道路。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向我们证明了,任何一个社会要向前发展,都必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中国人民意愿的道路。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6]在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要向前发展,就需要新的理念来引领发展着的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中国人民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先导,引领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生活的动力问题,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同时不断推进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相互间的平衡发展;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同时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同时不断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更好地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是所有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发展理念最终都要落实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7]改革,就是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8]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下的改革开放,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只有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需求。任何偏离或违背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必定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改革开放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
当今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出现了经济发展中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括起来,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激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达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最终目的。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依法治国使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同时依法治国又是发展生产力的有力保障。在当代中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也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保证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化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9]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是中国的世界,中国和世界融为一体。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和世界谁也离不开谁。中国愿意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10]中国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坚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中国不赞同国与国之间采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更不赞同穷兵黩武式霸道做法。在实践中,中国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建设,无不积极推进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世界安全格局,无不共同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中国愿与世界人民一道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在21世纪新形势下,习近平倡导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全面从严治党”巩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若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没有中国人民的表率,就没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带领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时代要求,紧紧抓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红线。全党要有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敢于向自我开刀,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2]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体现在“严”,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真正做到“三严三实”,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的全过程。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着力打造过硬党员队伍。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13]党员干部要真正替群众分忧,不能侵占群众利益,更不能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党员干部不能等群众已走到前面去了,自己却还落在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群众,做群众的尾巴。这两种情况都是脱离群众,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的极坏作风。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彻底扫除郭伯雄徐才厚等流毒造成的雾霾污染,净化政治空气,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13]惩治腐败,就是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扎紧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党员干部,才能对党忠诚、为政清廉,才能永葆共产党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一个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政党,在何时何地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高屋建瓴、统领全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纲领,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21世纪中国式马克思主义。
[1][2][3][4][7][9][10][11][12][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9,18,10,16,19,21,22,23,24.
[5][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59,13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
责任编辑:郭丽娟
D616
A
1674-1676(2017)01-0001-0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2016ZDBM03)。
雍容波(1975-),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