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公平正义观探析
2017-04-11蒋光贵
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昆明650111)
习近平公平正义观探析
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昆明6501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形成了完整的公平正义观。本文对其特征做了初步探析,认为这种正义观有以下特征:一、注重公平正义的全面性,突出物质基础;二、用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和贯彻;三、法治建设注重规范公权力,突出司法公正;四、倡导国际公平正义,突出互利共赢。
习近平;公平正义观;探析
公平正义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秩序和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人们是把它作为一种正价值或者说善来理解和追求的。公,是相对于私说的,它要求在公共关系中体现 “平”与 “正”。正,就是不偏,就是平正。公平正义至少包含以下含义:一是合理性,就是公道、公正,就是要求合乎常理或合乎情理;二是客观性,以公为准,不徇私情;三是在公共关系中,行为者尤其是公职行为者要遵循修身做人的准则。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完整的公平正义观,体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注重公平正义的全面性,突出物质基础
(一)突出经济,注重全面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 ‘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2]96。经济建设是牵引各项建设的重点。经济建设不只是提供物质基础,它还能够极大地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可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同时又强调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缺一不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缺一不可。不但因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3]55,而且因为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农村的小康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3]32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为此,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进行;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在出让、租赁、入股方面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等。十三五时期,要补齐 “短板”,特别是要补齐扶贫开发 “短板”。
(三)守住底线,注重人的价值
发展不应使任何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即使是底层的群众生活也是这样。全社会的人,包括底层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这才是发展。因此,这里强调两点:一是有底线才有公平。这里的底线,就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 ‘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26所谓重点,就是在发展中,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里的底线,就是指群众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等基本社会条件要得到保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方面将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例如,在分配领域,就需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二是守住底线,特别重要的是人的价值。在习近平同志看来,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针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习近平同志指出,要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3]34。他主张,对安全生产方面的事故风险,坚决实行 “一票否决”。这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求,任何社会忽视了这个问题,就忽视了公平正义。
二、用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和贯彻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2]97而公平正义的制度必须内在地包含着自由、平等、民主这三个基本因素,不能离开这些因素而孤立地讲公平,因为孤立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首先,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就是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由与意志紧密联系,本能的活动谈不上自由与意志。意志的实现离不开自由。在一个公平社会里,法律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侵犯,这是自由的必要条件。在各种具体的自由中,政治自由即公民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和影响国家事务的权利是最根本的。其次,民主也是公平的重要价值。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就是多数治理原则和保护、尊重少数人。民主,更多地是针对政权来说的,它实际上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更多地是针对公民的政治权利来说的。对于公平社会来说,自由是民主的前提,民主是自由的保障。再次,自由、民主都离不开平等。习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地贯彻了这些原则。
(一)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推进公平正义的重要向度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68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尤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大大推进了公平正义。
一是推进了各种所有制的平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更大的自由、平等空间:在功能定位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与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都要受到保护,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都要公开公平公正,它们都受到法律保护;在政策待遇上,要 “逐步建立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2]96,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
进家门后,乔振宇举双手投降:“老婆,我错了,有比较才有高下,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同学们的经验教训让我明白了,娶了你是我这辈子最英明伟大的壮举!”我打掉他高举的双手:“两口子之间没有一枝独秀的,齐头并进才是双赢!刚才的菜有点辣,我想喝果汁。”乔振宇一个箭步冲向厨房……
二是加快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就是企业要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自主消费,市场上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各种市场规则,清理和废除不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凡是能够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要交给市场,政府不能进行不当干预。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必须公平参与竞争,即使是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也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必须破除行政垄断。
三是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要取消审批程序。
四是加快了文化和社会体制机制创新。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政社分开,社会组织能够解决的事项和提供的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第二个重要向度
国事是大家的事。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群众路线,汇聚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首先,突出了实行协商民主的特点和优点。“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4]29十八大以来,党将人民主体地位这个原则贯彻到协商民主中。协商民主是一种决策体制,也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民主协商,就是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讨论和提出意见建议,在集体同意下通过公共政策的过程,这种协商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利用公共理性寻求最大限度满足公共利益的政策。这种协商的原则基于自由、平等、理性与合法性。这种协商是自由的,因为协商的内容服从于公共利益的实事,而不是权威。在我国,民主协商就是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种协商是平等的,因为在我国,由于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各党派都有为国贡献智慧的权力和方便条件。这种协商是理性的,协商的过程是理性的过程,协商结果要切合实际,也需要具有合理性,而不是根据什么权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这种协商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其次,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内容。协商的内容必须是公共利益。这就是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4]29-30。十八大以后,为了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需要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党中央注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例如,深化税收体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教育体制、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就如何维护宪法权威并保障宪法实施、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如何完善立法制度、如何依法行政、怎样规范执法行为、司法改革如何进行、怎样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问题,征求了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就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目标、稳定增长预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农”问题、发展实体经济、城镇化问题、扶贫问题、政府治理改革问题、绿色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广泛征求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取各方面智慧,体现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公平正义权利。
再次,形成了程序合理、相对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 “拓展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4]30。目前,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得到发展,协商体系逐步形成。有的已经形成制度,例如在政治协商方面,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的时候,就要通过协商会、谈心会和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协商。有的已经更加规范,例如,政协制度体系中在协商内容和协商程序方面进一步规范,有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
三、法治建设注重规范公权力,突出司法公正
(一)注重规范公权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6。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会议提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5]7。一是明确规定了执法机构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例如,行政机构不能在法律之外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在法律之外增加他们的义务;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二是建立了相关的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例如,行政机关重大决策要建立相应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要有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三是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例如,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四是对政府内部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例如,对国有资产监管、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投资、公共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加强控制,防止滥用权力。五是坚持公开原则。全面推进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
(二)突出司法公正
习近平同志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司法是社会公平的裁判和象征,如果司法不公,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怀疑,社会就会普遍失信,稳定和谐就难以实现。他还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了司法的作用,他说,“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5]57。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司法公正 “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2]14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推进司法公正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参审范围;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
四、倡导国际公平正义,突出互利共赢
(一)阐明了坚持国际公平正义理论和历史依据
首先,习近平同志将国际公平正义观建立在文明多彩、平等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时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不同环境有不同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因此,文明是多彩的。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毫无价值的文明,因此,“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2]259其次,习近平同志将国际公平正义观建立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他指出: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即使是种族、信仰、文化有很大差异,也能实现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2]288如果说哲学的论证还较为抽象,那么,历史的论证就是事实的论证,事实胜于雄辩。这种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的论证是有力的。历史上的许多冲突,要么是出于一国的利益,要么是人为地搞出优劣,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放弃这种傲慢的态度,才能有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发展。
(二)明确了增进国际公平正义的路径
习近平同志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2]25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依存、合作、促进空前加深,各国需要同舟共济、协调行动。没有发展,世界不可能持久和平。实际上,世界的繁荣给中国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机遇。中国与俄罗斯在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中国与欧洲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等方面合作共赢具有广阔空间;中国同自己的周边国家搞“一带一路”建设,都是互利共赢的。
要走出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一是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习近平同志指出:真正将人类隔开的不是自然界,而是人们之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因此,“相互了解、互相理解是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越牢固、越广泛”[2]264。国与国的交往的基础还是在民间,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世界各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就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增强团结。“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二是各国需要秉持包容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 ‘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2]259-260。只要各国不只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而且也从别国利益出发,将自己作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成员,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本国的短处,才能涵养包容精神。三是各国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只要认识到每个国家是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成员,那么,除了享受共同体带来的福利外,各国就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当前,各国在应对和平、安全、贫困、气候、反恐、网络等方面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2]273例如,如何摆脱全球金融危机,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全球每一个国家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发达国家更要做到这点。
[1]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周 凤)
统战宣传报道中涉及民族方面应注意把握的有关问题 对国际上的民族纠纷要客观报道,淡化处理,不应渲染。对国际恐怖主义事件的报道,严禁使用 “穆斯林恐怖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等称谓。
——摘自 《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10.3969/J.ISSN.1672-0911.2017.03.013
D61
A
1672-0911(2017)03-0013-05
2017-02-24
蒋光贵 (1963-),男,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