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县域产业发展良策
——“云南社科专家双柏行”调研成果述略

2017-04-11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柏县双柏旅游

文 云南日报记者

2017年4月21日至25日,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共云南省双柏县委、县政府联合组织“云南社科专家双柏行”调研活动,就双柏县旅游文化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为双柏实现跨越式发展探寻良策。这次调研以问题为导向,认识优势、寻找缺陷、研究对策。9名社科专家先分3个组以不同线路和重点分别进行调研,然后与县、乡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研讨。专家们深入各乡镇交通建设、特色种植、高山养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保护区森林(湿地)、特色小镇建设等现场进行调研,听取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从规划引领、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营销体系、精准施策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创品牌,树形象,发展游旅文化产业

双柏县发展游旅文化产业,如何进行旅游形象的定位?如何实现文化节庆活动与带动经济发展相融合?哀牢山国家公园建设中,如何发展鄂嘉片区旅游文化产业?围绕这些问题,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明庆忠,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林艺,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杨甫旺共同深入双柏县大庄镇的苏家祠堂、法脿镇的白竹山和李方村、爱尼山乡的国飞基地、独田乡、鄂嘉镇的九天湿地和水箐口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鄂嘉古镇、“七月十五节”和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建设等情况。专家们边走边看,边问边谈边记,对双柏县旅游文化发展进行“把脉”,从挖掘文化、创立品牌、城乡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挖掘民族民俗文化,把文化融入旅游。双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应当重视古彝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注重传统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运用,实现传统与现代休闲旅游的对接。不仅抓住旅游产业中的吃、住、行、娱、购、游,更要在商、养、学、闲、情、奇上下功夫,同步发展,高品质发展。

创新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一是以“古彝文化的源头故地,古彝文化发展高地”为独特卖点,以“古彝风情,品味、慢游双柏”为品牌形象,引领双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筑双柏旅游文化产业集群。二是整合包装,开发古彝风情旅游项目。以虎城——妥甸镇为旅游集散中心和古彝文化旅游窗口,以法脿、大庄、法脿李方村、麦地冲、安龙堡凹子村、大庄大平掌移民小镇等为重点;以鄂嘉为重点,以建设国家公园和特色小镇为契机,将生态哀牢和激情古镇、山上生态旅游和山下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形成双柏西部旅游发展增长极和集散中心,构建双柏旅游发展东西呼应、两核驱动的发展格局。三是拉长产业链,释放旅游辐射产能,促进各行各业增加价值。拉长产业链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旅游+”,如“景区+”“新业态+”“自驾露营地+”“户外运动+”等;另一种是“+旅游”,如文化产业+大平掌、妥甸、鄂嘉、法脿、大庄;生态文明建设+哀牢山、白竹山、黑竹山、石碑山;水利+三江口;农特产品+美人椒、妥甸酱油、豆豉。

创建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国家公园,实现国家公园与古镇混搭共进。一是依托各乡镇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注重准确定位,因地制宜,体现建筑格局的区域性、民族性、生态性和不可替代性。二是以哀牢山的优美自然风光、奇山异水为依托,开发生态健康游,开展高山草场生态观光休闲、高山湿地观光、科普科考、森林健身康体、背包徒步采风等旅游活动。

重创新,调结构,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双柏县是一个农业县,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路径在哪里?如何把马龙河流域和绿汁江流域的自然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宝华,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李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杨顺林围绕这些问题,走访了妥甸镇、爱尼山乡、独田乡、大麦地镇、大庄镇,实地调研了糖多多公司、子龙枣果农庄公司等当地农业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实地查看各公司种植养殖基地,听取马龙河流域和绿汁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情况介绍。针对双柏县农业产业布局分散、人力资本不足、竞争力不足等情况,专家们认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补短板、降成本上着力。

立足优势资源,打造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创新发展、品牌支撑,走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子。二是放大资源生态优势,突出特色,围绕“绿色、轻简、高效”,建立合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培育品牌,挖掘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包装宣传白竹山茶叶、“萨坝猪”“滇中黄牛”、妥甸酱油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形成集群效应,扩展品牌形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分散的农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重组,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详细规划,强化整体协调性,加强土地经营权改造、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精准施策,创新科学服务与支撑体系,加强服务与指导,完善经营组织体系。三是围绕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突出实用技术引领,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四是产业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学布局,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绿汁江流域葡萄产业发展,在种植方面,选种栽培甜、脆、颜色鲜艳的葡萄品种。在市场方面,有效利用空缺的早熟市场空间,稳定价格。在产业定位上,把葡萄的产期分为早熟和特晚熟,把产品区分为中高档,以利于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人员培训上,多到有经验有技术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提高葡萄栽培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技术措施上,对葡萄品种进行结构调整,抢占市场;对退化土壤进行改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因地制宜,对葡萄种植的模式及架式进行科学选择。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葡萄协会,有效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学习,搭建培训平台,注重市场及流通体系建设,逐步规范农资市场;“政策+产学研”结合,政府引导、支持、重视,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加大示范带动力度。

保生态,守红线,发展生态关联产业

双柏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如何有效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段昌群,云南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欧晓昆,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角媛梅围绕相关问题,深入鄂嘉镇九天湿地、爱尼山乡马龙河流域、乔甸镇查姆湖和上村、中岭岗村等地作实地调研和考察,对独田乡、爱尼山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及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专家们分析双柏县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议意见。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在开发中实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对县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核实,准确统计分析,既看到资源的丰富性,又看到其脆弱性,守住生态红线,争取国家生态补偿。一是对保护红线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有效保护珍稀、濒危并具代表性的动植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维护重要生态系统主导功能。二是高度重视和保护好生态环境,对林地保护进行划分,划为可放养区、禁止放养区和适度开放区,以达到发展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对林地条件低的环境进行抚育和管理。三是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缓冲带,建设并保护好湿地公园。

以楚雄哀牢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一是整治乡村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形成村规民约。二是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落叶季雨林等具有典型代表的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区位优势,建设观光点,打造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的田园村落。三是把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旅游、文化产业、休闲养老产业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生态建设提升城镇化的内涵,为新兴服务业发展提供条件。

正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保护。认识环境特点,不引入污染型产业、企业,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产品、生态服务为双柏未来发展的基调,以生态化、互联网+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医药大健康产业等战略相关产业的集成,整装提高相关产业的后发优势和整体集群优势。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云南旅游产品提供生态新产品,打造双柏生态品牌,营销双柏生态产品。加快营造双柏区域生态品牌和生态形象,抢占生态发展的制高点。凸显生态优势,以生态产品服务云南生态旅游,利用互联网及电商平台推介双柏生态产品。

猜你喜欢

双柏县双柏旅游
双柏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文化的现代性构建研究
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脱贫后由“输血”变“造血”
——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嘉定区帮扶双柏县又有新举措
双柏县总工会:树清廉家风 立传世家规
前言: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勘误
旅游
双柏散瘀膏外敷治疗瘀滞子宫型产后腹痛23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双柏水凝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