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7-04-11肖明王翊覃肖贵

社科纵横 2017年1期
关键词:伦理文明意识

肖明 王翊 覃肖贵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肖明 王翊 覃肖贵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探索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构建

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一种生态伦理教育的认同感,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因此,探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

生态伦理教育是将生态伦理内化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者说,生态伦理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为了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基本的生态道德行为规范,自觉养成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思想意识和道德文明习惯。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生态伦理意识的一种行为。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保持生态平衡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具体来说,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基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通过身体对外在事物来回应的信息系统。伦理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的体现。生态伦理意识是人在道德价值观中关于生态问题的价值体现和态度。生态伦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它要求教育者要在一个与自然和谐与共生的利益观中,让人们自觉地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生态意识,培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提高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参与意识,考虑到当代的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二)生态伦理情感的培养

一种情感的培养,它包括两个方面:道德感和价值感,它是个人对社会的态度,需求欲望的态度体验,等等。生态伦理情感也包括两个方面: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体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态度的体验。生态伦理情感是帮助人们适应与生态相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从生态伦理教育来看,教育者通过生态教育、伦理教育,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培养人们的生态伦理情感,在人类的生存价值观中,加深人们对自然、生命、物质的敬畏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追求“绿色”建设,形成人与自然的互动性,在大自然中体验生命的情感和互助,从而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

(三)生态伦理动机的培养

动机是促使某种行为的想法,它决定了行为的发起、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好的结果来自于好的行为,而好的或坏的行为取决于科学的动机。生态伦理动机的培养将会影响和引导人们的生态行为,从整个社会来看,良好的生态伦理动机不仅会因此带来积极行为,也将带动公民的生态参与意识。从生态伦理教育的角度来看,生态伦理教育扩大了生态伦理观的实施范围,增加了社会的生态伦理意识。为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增加了生态伦理评价标准。

二、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他们有良好的生态伦理意识和较高的生态伦理素质,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构建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中国梦,促进生态伦理建设,关键是在人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生态伦理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追求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中国梦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谋求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结合起来,把人类发展权利与自然生存发展权利统一起来,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从原始社会的敬畏自然,农业文明依靠自然,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再到生态文明的尊重自然,这就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因此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演变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的系统。在该系统中,生态和谐是一种自然物质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与生态和谐建设的关系。而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使社会和谐与生态和谐。作为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三)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合格人才,是良好生态伦理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低效率”的状况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这就要求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环保,回收利用,低碳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加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科技创新意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寻求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研发节能、环保、回收、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先进实用技术,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是高校承担时代责任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GDP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惊人的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危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种面临灭绝和资源的浪费,造成多种关乎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面积减少。据统计,中国每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承担时代责任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从领导的重视、生态伦理教育课程建设、打造符合校本特色的生态伦理教育模式、生态伦理教育师资的培养、营造校园生态伦理教育氛围、建立和完善生态伦理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进行。

(一)高校领导层要牢固树立生态伦理教育理念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必须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因此,高校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把生态伦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同时与实践相结合,打造成为一种大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大学生道德素质和生态伦理素养,将直接影响当地生态条件的质量。高校领导层是否注重生态伦理教育,是搞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高校生态伦理教育课程建设

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教给他们生态伦理知识,使他们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关系到我们的地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该有专门的生态伦理教育课程,要把它作为一个必修课,同时要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教育资源,把生态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并且还要进行考核。否则,就很难培养具有较高的生态伦理意识的人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长期以来,由于对生态伦理教育认识不够,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缺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淡薄。

(三)打造符合校本特色的生态伦理教育模式

各高校可以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充分融合,打造立体式生态伦理实践教育体系,达到对接第一课堂,弥补第一课堂,延伸第一课堂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容易出现的生态道德的主要问题,设计相应的第二课堂体系对第一课堂进行有效补充。甚至可以开设必修课进行系统教育,再以创建学习基地、培训讲座、专题研讨、成果交流、网络学习、基层调研、好书推荐、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辅助培养,促使每个学生从自身做起,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最终达到生态伦理教育日常化。

(四)加强高校生态伦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生态伦理素质和生态伦理意识是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关键环节。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生态伦理教育观念,提高生态伦理意识和生态伦理素质。其次,提高教师生态伦理教育的能力。高校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他们分布在各学科的知识之中,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特点,并通过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学科渗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融入生态伦理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生态伦理教育形成各自的学科特点。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教师的培训,是实现高校生态伦理教育时代的要求。通过生态伦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实现生态伦理建设和生态伦理教育的建设。

(五)营造校园生态伦理教育氛围

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中,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消耗,实现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积极支持对校园社团的建设,并指导他们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并通过窗口,报纸、广播电视学校媒体、广泛宣传生态伦理学的知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自觉提高生态伦理意识。高校还要加强校园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文明校园,有利于师生提高生态伦理意识。

(六)建立和完善生态伦理教育评价机制

一所高校的生态伦理教育开展得怎样,学生是否树立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理念,还必须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1.对学校组织领导生态伦理教育理念的考核评价。各高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伦理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监管,并将生态伦理教育的组织措施纳入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考核中,以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切实取得实效。

2.对学生参与生态伦理教育进行考核评价。学校对学生参与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进行评价,生态伦理教育应该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之中,教育他们切实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引导学生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度电做起,自觉远离一味追求感官享受和个人欲望的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做一个有道德责任、有社会意识、成熟的、文明的消费者。

3.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和全面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对做得好的,进行鼓励和表彰;对做得不够的,进行批评和教育,并限期改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和学生自觉地接受生态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1]魏彩霞.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8(6).

[2]梁仁君等.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及体系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3]朱国芬.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4]张微等.生态文明建设下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思考[J].前沿,2013(8).

[5]郭明俊.生态伦理教育对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6]程文琴.关于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

[7]罗维萍.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8).

G641

A

1007-9106(2017)01-0167-04

*本文为教育部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常态下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YJC710044)的成果之一;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JK014BJD033)的成果之一;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院长科研青年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2015-05)的成果之一。

肖明(1984年—),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方面研究;王翊覃(1981年—),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区域生态经济方面研究;肖贵(1987年—),女,硕士研究生,从事道德伦理和思想政治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伦理文明意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