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2017-04-11杨启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有效性小学

杨启启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数学奥秘、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不仅符合新课改要求,而且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一致,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

【分类号】G623.5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尤其重视动手能力对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且认为学生的智力不仅仅光是在头脑里,而且还表现在手指上,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动手操作,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过,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虽然低年级学生因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好动等特点,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十分感兴趣,也愿意参与其中,不过也正是低年级学生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常常认为动手操作活动就是课堂上的“自由活动”,就是“玩”,常常将学具作为玩具,导致动手操作活动在低年级课堂中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谈些许看法,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操作活动的作用

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给其带来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手操作给其带来的成就感,指导学生掌握对学具加以利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到每个学具都有其应有的作用。必要时,为学生做好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操作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只有营造良好的操作氛围,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操作活动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对学具保持更为长久的热情,才能避免学生将学具当做玩具,避免操作活动变成闹哄哄的“自由活动”。

二、注重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活动的开展,提高动手操作实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再仅仅重视开展简单的动手操作演示活动,仅仅认为让学生模仿老师进行简单的操作就是动手操作,而是应当注重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透过这些动手操作来对数学规律加以探究,对数学知识加以感知,对数学价值加以体会,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實践出真知”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和学生一起探究“23-7”的算法,教师可以适时抓住时机,开展探索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拿出23根小棒(每十根捆成一捆,共两捆,其余三个是独立的),问问学生如何从这里面将其中7根小棒抽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若从独立的三个小棒中抽走7根小棒根本实现不了,因为缺4根小棒,为了寻找到真正抽走7根小棒的方法,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对其他的抽法加以寻找,而且会发现不同的抽走小棒的方法。待学生找出不同抽走小棒的方法后,教师应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探究过程展现出来,并总结自己的结论,然后鼓励全班同学对不同抽走小棒的方法加以比较,找到最佳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示范一下被同学认可的抽走小棒的方法,并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具体算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内容,明确动手操作目标,提高动手操作实效

1.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内容,避免出现简单、低水平重复的动手操作

例如,在讲授“4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时,某位老师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环节:四个圆形是一份,两份有几个?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得出答案:八个。然后老师又问:四个圆形是一份,三份有几个?四份有几个?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又依次得出答案十二个和十六个。之后,老师又问学生:“谁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操作的结果?”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虽然热闹非凡,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其实这个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是多余的。因为学生已经对乘法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又有2和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头脑中的表象和旧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而这种简单、低水平重复的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2.明确动手操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只有明确动手操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学生才能明白操作的目的何在,才会自主地去完成动手操作,才能将动手操作作为学习的有效手段,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概括出需要探索的数学概念和结论。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在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前,将动手操作的对象或者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解决的问题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知道“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对动手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边操作、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动手操作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既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将必要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以促使动手操作有步骤的进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指导并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精要讲评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要在掌握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操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内容,明确动手操作的目标,并在动手操作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不再让动手操作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借助动手操作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晗.提升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现代教学,2013(12)61.

2.黄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4(03)210-211.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有效性小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