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林木育种学》中的应用
2017-04-11李伟
(青岛农业大学 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林木育种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相衔接,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林木育种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81-02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基础上,以专业相关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一系列形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1]。《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林木优良品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在《林木育种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林木育种学》的教学实践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要学生去思考分析,独立地解决问题,学生也热衷于去寻求案例中所隐含的知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2.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记住的是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却十分欠缺。在案例教学法中,老师会提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案例,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要充分准备,用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3.重视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少。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引导,小组讨论结束后师生会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间的交流十分频繁。
二、《林木育种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参与案例的讨论,完成了从“要我學”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2.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林木育种学与林业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在《林木育种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正是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紧紧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学生在案例中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去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案例中理解林木育种学原理,增强对育种方法和手段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林木优良品种。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都很高。一方面,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进行紧密联系,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转化为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讲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案例的呈现上,要求教师通过最为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教学经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接收更多的知识,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4.有利于增强《林木育种学》教学实效性。首先,案例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师生之间针对案例一同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中有“启”,学生在“启”中而发,使学生能深刻记忆和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教学实效性。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反馈方式,从传统的作业、考试等模式到现在的课堂交流、讨论以及学习的态度等即时方式,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据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署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案例教学法过程
在进行案例教学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在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下,案例教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案例设计,案例选取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此外还要遵循启发性、教育性、经典性等原则。(2)案例呈现,案例呈现对案例教学有重要作用,新颖独特的案例呈现环节能够增强案例的吸引力,能让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为后续教学开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对案例做出准确的分析。教师应该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适当确定案例呈现的时间。教师在讲述案例前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然后呈现案例,学生带着问题对案例进行阅读,学生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找到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相关结论,再陈述观点,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最后归纳出课本的知识点。(3)案例讨论,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学生阐述观点之后,教师要给予点评,使得讨论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老师主要是负责案例的点评,不再是课堂的主体[4]。(4)案例总结: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消化的过程,是由单纯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案例讨论后,教师对讨论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该部分是案例教学的关键。(5)报告撰写,为巩固案例分析的结果,在教师总结后,学生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收获进行总结,完成案例报告的撰写,这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在进行教学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辐射育种”这一知识点时,以牡丹的诱变育种为典型案例,老师在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牡丹诱变育种作为案例,并于上课4—5天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相关诱变育种的相关文献,并提出关键问题:林木诱变育种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哪种育种方式适合牡丹的诱变育种?在实际育种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授课时让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讲解,然后由老师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辐射育种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牡丹诱变育种的例子进行讲解。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掌握辐射育种的技术,并且把此项技术运用到林木育种上,提高植物变异率,有利于新品种的产生。
在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林木育种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案例教学法是改善《林木育种学》成效,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窦庆峰.结合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2008,(12):87.
[2]王君,康向阳,李伟,胡冬梅.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5,4(33):59-62.
[3]李莹.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
[4]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1(3):7-11.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YZD2015041);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伟(1983-),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林木遗传资源与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