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大学思政课中的运用:依据、途径和作用

2017-04-11王庆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途径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摘要:情境教学法具有哲学理论依据和心理学理论依据,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大学思政课由于是知识性和情感性的统一,所以很有必要使用此种教学方法。在使用此方法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与知识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以此满足课堂的需要,从而在运用此法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改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依据;途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48-02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获取知识或技能,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提出了“情境”一词,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创设各种情境有利于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引导人们去反省思维。情境教学法的产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是我们实施情境教学法的支撑,其中哲学理论依据是宏观层面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微观层面的。(1)情境教学法的哲学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能动的认识论,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教学情境是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外界环境,当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够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情感活动,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2)情境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一旦被激活,会加强和延续情感的产生。神经一旦激活以后,信息会有两条通路进行前进,一条是特异神经通路传递的感觉,另一头是非特异神经通路所传递的感受,[2]而情境教学法所创设的情境都可能激活这种感觉和感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教育者不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学习情境的创设问题,把情境教学作为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大学思政课实施情境教学法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是要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大学思政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要结合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相关的知识点分布,对此进行统筹设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在大学思政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1)以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在大学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以饱满的热情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把鲜活的历史画面呈现给学生,才能让他们身临其境,理解当时的人和事,让学生在“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中体会课堂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同学们诵读毛泽东同志关于长征的诗词,让他们通过诵读革命伟人的著作,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同时深入思考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什么精神?在今天如何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通过语言上的诵读,能够激起内心的情感交流,也能体会特定时期作者的感受。所以在大学思政课堂上,阅读经典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很多高校发起了人人阅读一段马列经典文献的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响应,这就充分利用了以语言创设情境的教学法,让大学生在生动的语言中得到感染的道理。(2)以历史实物演示情境。以语言创设情境固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如果给同学们观看相应的历史实物,则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对知识的探求。通过课外搜集整理,在课堂上展示几种服装,分别有长衫、长袍、旗袍、中山装、干部服、婚纱礼服等,让学生在目睹这些时装的时候,体会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认识近代以来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同学们更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从而由衷感谢党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今天,自然而然就萌发了爱国热情。(3)以艺术作品体会情境。大学思政课具有抽象、理论性强和不易理解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点,就需要借助一些生动的艺术元素,如影视、歌曲、图画等。这些艺术作品能够渲染气氛、活跃思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时,我们可以播放《孔繁森》、《任长霞》等电影的片段,让他们通过影片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以设计表演体会情境。通过设计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把自己充分融入到教材中,从而产生真挚的情感和内心真实的感受。同时设计表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让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例如,戊戌政变前的深夜,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情境,可以由学生表演,在学生表演二者的对话时,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谭嗣同的豪爽与袁世凯的狡诈。在讲授我国坚持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联合国大会,通过模联会议让他们理解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们的国际战略应该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变”与“不变”。

三、情境教学法在大学思政课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大学思政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起到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有的特殊作用。(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有力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在对知识的理解中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动用视觉、听觉、触觉去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好奇心引起新的探究活动,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更好水平的求知欲。(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实施情境教学法的时候,学生并不是被动受教,有的时候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时候应该得到体现,创设情境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在创设辩论式情境、表演式情境时,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情境的设置,而老师只起到课前指导、课后总结评价的作用。同时表演式情境也能增加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整个表演情境的设置,这时同学们就需要通力合作,协同完成任务。在表演的过程中,其综合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和锻炼,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3)师生关系得到改善,教学相长得到真正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封闭的课堂就是学习的主要场所,老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听。对于大学思政课这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来说,这无疑导致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同学之间没有互动、教与学彻底分离。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教师也没有讲授的激情,师生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改善。但是在情境教学法的环境下,师生之间必须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交流,甚至学生还有可能对某些知识点在特定的情境中提出疑问,老师也必须对学生的疑问给出解答,这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之间为了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也必须进行合作,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在这种不断交流与合作中得以建构的。情境教学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正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相比其他学科,大学思政课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还没有形成普遍现象,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升情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具有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它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境教学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不断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35.

[2]黎彩虹.“情境教学法”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2):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项目“情境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Y-B2016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庆忠(1982-),男,山東郯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途径作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