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esign Thinking”指导下设计专业跨学科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2017-04-11刘庆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跨学科创新创业

(北京工商大学 嘉华学院,北京 101118)

摘要:“互联网+”时代,设计主导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传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期为提升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Design Thinking;创新创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4-02

据统计,在硅谷大约有1/4初创企业的合伙人拥有设计背景;另一方面,大企业模式的竞争力呈弱化趋势,在现代技术(主要是3D打印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下,线上设计师直接与用户对接的D2U(Designer to User)商业模式,将省去大量中间环节及中间成本,发展潜力无限。设计、技术与商业高度交叉与融合已成为未来商业奇迹诞生的核心所在,“DESIGN”正在向“DE$IGN”转变。传统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胜任,特别是对双创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Design Thinking為跨学科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方法

以科技领域为首的诸多行业对设计师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传统思维模式向新思维迅速转变。本文尝试运用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的方法作指导,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专注于“设计思维x商业理念x执行能力”方向研究与实践,以期为提升设计专业跨学科双创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设计思维”被很多高校运用于教学实践,且成效卓著。以2005年成立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为例,该校自成立之日起即导入设计思维的理念,使斯坦福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巨大优势,获得外界一致认可,并争相效仿,D.school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Design Thinking”意识、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学生探寻贴近任何一个生产实践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这恰恰体现了D.school创建的初衷。在此基础上,“设计思维”在西方被广为传播和发展,不同的院校和机构有自己的定义,例如IBM,UK Design Council(英国设计协会)都有不同的版本。北欧也有很多基于服务设计所产生的Service Design Thinking理论。

二、“Design Thinking”的基本模型

“设计思维”的模型是由传统的设计方法论演变而来,重新定义为:Empathize(移情)、Define(定义)、Ideate(头脑风暴)、Prototype(原型)、Test(测试)五个步骤。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注重强调设身处地体验客户需求并寻找解决方案,强调Visual Thinking(视觉化思维)和关注社会问题。其核心价值:传统设计思维方式+视觉化思维+社会化思考。

三、“Design Thinking”方法论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与研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于2015年起连续两年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校积极响应,艺术与传媒学院结合本专业特点,组建了由不同专业背景、无创业经验的同学构成的演界移动娱乐平台项目团队,以校内赛创意组第一的佳绩,代表学校晋级北京市复赛阶段比赛。同时,项目受到新奥特技术团队和黑马会投资人的青睐与肯定,目前进入到执行层面的技术开发阶段。

1.“Design Thinking”指导创新创业思维构建。汇总比赛要求和专长,团队通过调研确定以数字娱乐为方向,尝试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娱乐新模式——“演界”移动娱乐平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导入设计思维,尝试创新创业思维的初步构建。传统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基于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与传播的思维训练,以发散式创意思维为主,当设计不再单一的以生产、市场为导向,而是以用户为导向时,设计的核心价值由提供产品、开拓市场转为提供服务与体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思维与解决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思维的核心价值所在。

项目实践过程中,对照“Empathize”步骤,团队通过观察与调研、对标分析、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切实体验、研究用户需求;对照“Define”定义项目概念,写出Problem Statement阐述产品的Point of View,即“演界”移动娱乐平台是以移动互联终端、云计算平台、智能识别与视频特效贴合技术的完美结合,带给用户极致娱乐体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线上观看、表演、上传及下载特效模版参与、分享钟爱的视频秀;对照“Ideate”,借助思维发散与收缩,对项目中出现的每一个环节和问题尽可能多的寻找解决方案;对照“Prototype”,做出产品原型,并尝试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瓶颈;对照“Test”,通过测试原型重新审视产品,完善POV。同时,在每一步中不断的运用“Visual Thinking”(视觉化思维)帮助记录过程和结果,帮助进一步的思考。思维方式是决定事物发展走向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团队将设计思维总结为三个“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不同事物整合为系统的过程(System Thinking);思维发散与收缩的过程。这些认知和体验,帮助团队初步掌握了方法,形成思维体系,顺利推动创业项目开展。

2.“Design Thinking”引导的跨学科沟通能力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跨学科知识结构与跨行业领域合作的能力。“Design Thinking”则给予了协作与沟通的方法,打破专业划分、背景、习惯、文化的界限、进行充分融合。“演界移动娱乐平台”项目是由来自设计、市场、财务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组队完成的,仅项目计划书就包含项目创意、市场调研与分析、定义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营销策略、财务预测与融资、风险控制等部分,涉及设计学、计算机技术、广告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学等多个学科专业,传统的设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知识结构并未能涵盖,同时,这又是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未来,设计、商业与科技三个领域相互依存,创新也是将这三者融合而诞生新的无限可能。正如法雷奥首席执行官Jacques Aschenbroich所言:创新就是可以市场化的发明创造……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中,我们力求在最广阔的领域中推动创新。由此可见,跨学科知识结构与跨学科领域合作的能力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在项目实践中,成长环境各异、思维、习惯与表达各异的队员们通过设计思维的训练,实现很好的沟通与融合,各自发挥所长,指导教师作为团队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营造氛围,分享观点和经验,共同推动项目进程。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与智能时代叠加的当下,设计主导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驱动,“Design Thinking”对设计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指导。笔者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将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建设与评价等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提升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水平积累经验,以期为我国的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方晓风,王小茉.主动办学,永续发展[J].装饰,2015,(10):55-59.

作者简介:刘庆梅(1969-),女(汉族),四川双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创新创业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