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7-04-11李长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意识研究生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影响研究创新能力的因素众多。本文通过对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和办学条件、导师指导、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导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学校创造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条件,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意识;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89-02

创新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相对滞后,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创新能力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总结,对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相关研究

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Holmwood(1987)认为:“与掌握研究方法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相比,其从导师处学习专业知识是次要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Lanser(2000)认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首先是教与学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合作关系,导师和学生应加强在创新思考和研究方面的合作。”张乐勇(2000)认为:“应通过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加强高校导师队伍建设、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杨春梅等(2004)认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化和综合化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将产生重要影响,应由教师单向灌输向师生共同参与改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实行研究生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由此可见,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对A大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二、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研究生的自身的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和办学条件、导师指导、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等因素,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通过设计《A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调研问卷》,共填写调研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86%。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68位,占39.5%;女生104位,占60.5%;学术型研究生134人,占71.8%,专业硕士生38人,占22.2%。根据问卷的设计从研究生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及办学条件、导师的指导和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四个方面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1.研究生创新意识。研究生中44.8%的调研对象选择读研是对本学科领域感兴趣,同时也有37.8%的调研对象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了读研,同时也有9.9%的调研对象是家长的期望而选择了读研,7.6%的调研对象是没有明确目的。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是出于自我爱好,这有利于其进行创新。从对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跟踪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差。从对本学科领域相关研究的态度这一问题可以看出,我校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较好,有41.3%的同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32.6%的同学会认可导师的观点,这也说明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非常重要。

2.课程设置及办学条件。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研究生对课程设置及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对所学课程对提高专业能力的作用、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应该改进的方面及对教学体制、管理体制、硬件设施和学术环境进行评价。在所学课程对专业能力的提高这一问题中,21.5%的同学认为可以明显提高专业能力,62.2%的同学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专业能力,可以看出83.7%的同学认为所学课程对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从本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来看,9.3%的同学认为很合理,69.8%的同学认为基本合理,即79.1%的同学认为课程体系设置合理。在改进专业课程体系这一问题中,61.6%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实践课程,32%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学术前沿类的课程,这表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课程和学术前沿类的课程和讲座较少。对研究生教学体制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20.9%,基本满意的占59.3%,二者之和达到80.2%,说明研究生对当前的教学体制满意度较高。对研究生管理体制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14.5%,基本满意的62.8%,二者之和达到77.3%,说明研究生对当前的管理体制的满意度也较高。对硬件设施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21.5%,基本满意的占46.5%,二者之和为68%,可以看出,硬件设施基本能满足研究生的要求。对学术环境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13.4%,基本满意的占55.2%,二者共占68.6%,学术环境基本能满足学生要求。可见,硬件设施和学术环境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3.导师指导。为了全面了解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评价,从学生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与导师的交流、导师对学生学术研究的帮助以及学生期望导师改进的方面进行调查。在对导师的学术能力评价上,72.1%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导师的学术能力很强,完全能够知道自己;20.9%的研究生认为导师的指导能力较强,能够指导自己;同时也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导师指导自己有困难,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导师无法指导自己,总体上来说,学生对自己导致学术能力评价较高,93%的学生认为导师可以指导。在导师的交流方面,只有8.1%的学生很频繁地交流,39.5%的学生经常与导师交流,43%的学生在必要时与导师交流,9.3%的学生偶尔与导师交流。可见,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较少。在学生期望导师改进方面,43%的学生期望导师提高创新意识,27.9%的学生期望导师更加关心学生,20.9%的学生期望导师提高学术水平,7%的學生期望导师提高师风师德。可见,硕士生导师的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

4.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为了了解研究生对学校提供的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方面的评价,从研究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看法、是否参加过实践活动、参与学术活动的频率及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学术交流活动机会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40.7%的研究生认为很重要,41.3%的研究生认为比较重要,可见82%的研究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重要。但是,58.7%的研究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此。在学术交流活动方面,13.4%的研究生经常参加,73.8%的研究生是偶尔参加,从不参加和没有相关信息不参加的都为6.4%,可见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在对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学术交流活动机会方面,只有7%的研究生认为很多,23.8%的研究生认为比较多,48.9%的研究生认为较少,20.3%的研究生认为很少,可以看出,69.2%的研究生认为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不能满足需要。

三、对策建议

1.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树立创新理念。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的是研究生自身要有创新理念,这需要在研究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加强创新理念的教育。首先,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其次,培养研究生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创新的能力。

2.提高导师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提高导师创新能力培养水平。首先,加强系统知识的培养;其次,加强学术前沿的教育;再次,加强对研究生创新的指导。导师对研究生创新的指导具有专业性、监督性,因此,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创新的指导,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创新过程的监督,保障其创新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

3.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创新条件,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培养目标等提供不同的创新条件。首先,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既有硬环境也有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实验调价、实践条件、实习条件、学习条件等,这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物质基础;软环境主要是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等,这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思想基础。其次,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环境。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对研究生创新进行鼓励,保障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性。再次,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监管措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鼓励,同时需要加强监管,保障研究生创新成果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1]Holmwood J.The Winfield Report and its Implications [J].Network,1987,38(5):3-4.

[2]Lanser E G.Reaping the Benefits of Mentorship [J].Healthcare Executives,2000,15(3):18-23.

[3]張乐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J].石油教育,2000,(1):8-9.

[4]杨春梅.席巧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19-121.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长亮(1980-),男,内蒙古人,经济学博士,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生态经济。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创新意识研究生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