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指导—还孩子真游戏
2017-04-11吴永红
吴永红
如何在区域游戏中有效避免一导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让教师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用适宜的方式来引导,达到导人于无形,育人于无痕的境界,隐性指导策略应是良策。
【关键词】区域游戏;隐性指导
华爱华教授说过“尽管没有成人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由此可见,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纵观当前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 ,“这样做不对!”、“应该……做!” 等显性指导频现,这样做不仅干涉孩子的行为,而且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
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时更应保证孩子有足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条件,运用更多隐性指导策略,以此保护孩子自主探究的欲望,还孩子真游戏。在实践中发现,开放的环境设置、富有节奏的规则、生动形象的图示、设计巧妙的标志等隐性指导策略的介入,能让孩子的区域活动更好地回归游戏的本真。
1 开放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实现自主选择。
当游戏材料以开放的状态呈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观察、熟悉材料的机会,也为后续游戏中的自主选择打下了伏笔。
案例描述:这里面是什么?
某班级为了让区域材料更卫生,同时为了确保材料不丢失,老师们用带盖的纸盒装着所有的材料。区域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忙着扒开每只盒子,看看里面是什么?场面犹如寻宝活动一般。
分析与反思:
上述案例中,老师在材料投放上更多地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没有将方便孩子的自主选择放在首位,面对无从知晓的盒内之物,孩子进区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翻找材料,从而大大占用了孩子的游戏时间。如若教师能将盒内的这些材料放在无盖的盆或盒内的话,孩子进区后所有的材料都能尽收眼底,此时的选择就要方便快捷许多。
2 富有节奏的规则,让孩子实现自我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同样需要有合适的规则作支撑。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苦口婆心说的规则,孩子一旦游戏起来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究其原因,一是规则不是来自于孩子,第二规则太多、太零散不便记住。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着让孩子提出各个区域的规则,然后由老师进行整理,创编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三字经形式的规则,这样孩子记忆起来就方便了很多。
案例描述:小图书,放原位
心怡和轩轩在图书角内看书,心怡拿着书快速地翻着,这时旁边的轩轩侧过身来小声地说:“小图书,轻轻翻,一页页,仔细看”,心怡听到后马上放慢了翻书的速度并认真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心怡又把书搁在桌边起身去书架上取了另一本书坐到桌边看了起来。这时轩轩指指桌上心怡搁下的书并小声地说:“小图书,放原位。”心怡忙起身将书放到了书架上。
分析与反思:
案例中的孩子对来自于他们自己提出的规则都是非常熟悉的,只是偶尔自我控制能力还稍稍缺乏了一些。此时,在朗朗上口的规则提醒下,孩子自然会欣然接受并及时改正。这中间省却了老师很多不必要的督促和直接指导,让孩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约束和相互提醒。
3 生动形象的图示,让孩子实现自主探究。
在很多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既占用了孩子的活动时间同时又让孩子失去了思考、探索的机会。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来说,简易的图示他们已能独立解读,因此,生动形象的图示介入,能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案例描述:老师,接下来怎么做?
区域活动开始了,老师以折纸《衣服》为导入,老师拿出纸一步步示范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十分钟过后,导入结束,孩子们快速奔向各个区域开始了游戏。游戏进行中,美工区一孩子大声喊道:“老师,我不会做,接下来怎么做?”但此时老师正在其他区域指导小朋友,面对此起彼伏的求助声,老师回答道:“自己好好想想,老師刚才是怎么教的?”听此回答,该幼儿不再求助,呆坐一会儿后离开了这个区域。
分析与反思:
此案例中老师完全忽略了区域活动的功能,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完全剥夺了,教师以一个教者的身份让孩子进行着模仿练习,这种高控制下的区域活动又有何意义?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孩子的热情还能持续多久?因而,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提供一份生动形象的图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可将示范的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读图示,互相讨论每一步的折法,并在不断地探究、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当然,此法不仅局限于美工区,其他区域也可视情况进行投入。比如小班数学区中的《穿项链》游戏,教师可提供不同规律的图示,让孩子根据图示卡穿出相应的项链。这样老师既省却了提要求的时间,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孩子、分析孩子,从而不断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4 设计巧妙的标记,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
在区域活动中,形象的标记能帮我们省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建构区中,地垫外的小脚印标记既告诉了孩子进区的人数,又规范了孩子进区之后鞋子的摆放方向,能使得活动现场活而不乱。又如我园教室中间的礼仪线,老师们利用地垫与此标记巧妙结合,让孩子将区域材料拿到线上活动,既解决了人多拥挤的困扰,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空间。另在区域材料的收拾整理上,我园教师更是巧妙利用标记,让孩子实现了自我收拾整理。老师将操作盆和摆放该操作盆的柜子上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幼儿玩好后能准确的将材料物归原位。小班我们一般采用较为形象的贴纸,让孩子便于一一对应。中班则采用颜色、数字进行二维对应,如同一柜子用同种颜色做标记,标记上写有相应的数字,孩子在物归原处时先要考虑标记的颜色,然后找到相应的编号放回去。大班则会加入文字标记、计算题标记等等,让孩子在物归原处时能准确放回的同时再体验一下对号入座的乐趣。
隐性指导是一种隐而不退的指导,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游戏、全面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才能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媒介,从而支持孩子投入到区域游戏中,并从中享受游戏的乐趣,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