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研究
2017-04-11卢宇婷周洁
卢宇婷+周洁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要:我国大学生恋爱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对高职院校女生关于恋爱现状、观念、行为、与性行为、与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等进行了考察,旨在对女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帮助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及他人,并树立自信;注重恋爱道德的教育和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关键词: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71-02
一、引言
近年来,职業院校大学生群体受社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恋爱问题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也开始饱受广泛的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以及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出现和发生的各类问题与现象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大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职业院校的女大学生,女生比例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已超过40%。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这时候所形成的恋爱心理表现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心理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上需要外界环境刺激所形成的以自我意识为标志,从而开始对异性感兴趣,逐渐发展为恋爱以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总和。
现在的职业学校大学生由于大多数从身心发展来看,处于17—25岁之间,他们的生理方面已经趋向成熟,但在心理上还未能积极应对不安、沮丧、羞耻感等不积极、不健康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也会在受到恋爱挫折后开始产生,并且容易引发心理危机。心理学领域认为在情感的敏锐度方面,女性要大大高于男性,女大学生也更容易出现情绪失调等状况。经过对北京高校的调查研究,王建中、樊富珉等人发现,据90项症状清单SCL—90显示女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度等因子上的得分要大大高于男生,所以对女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也更迫在眉睫。而高职院校作为另一层次群体,女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所产生的困惑更具现实意义,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出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是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表现
1.从众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如果大家都在谈恋爱,而只有你一个人是单身,就会不自觉地融入到这个恋爱群体中来。现在的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由于学历或其他原因,对自我自信不足,没有恋人的情况也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加之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去模仿跟随大多数人的恋爱行径,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表现之一。
2.随意心理。“不重结果,只重过程”是在大学生恋爱群体中比较普遍的说法,这种行为实质是否认了爱的责任,只强调爱的权利,他们谈恋爱的终极目标并不会以婚姻为结果。打发时间、摆脱孤寂、享受恋爱的感觉是一部分人的想法。另外,恋爱双方之间没有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恋爱观,也没有共同的目标和规划。
3.性爱的盲目心理。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结婚之前发生性行为具有轻率性。这是由于中国教育对性教育方面的缺失,对婚前性行为的严重缺乏认识导致的。部分大学生开始面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或性病等问题的威胁,这些情况让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身心遭受巨大压力,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危机
1.失恋危机。恋爱中失恋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所表现出的状况也不一样,如情绪低落、愤怒、沮丧,甚至强烈的挫败感等,所引发的负性情绪如果达不到缓解,会导致更大的心理危机。
2.抑郁危机。抑郁是一种心境障碍,临床特征主要以显著并持久的心境低落为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抑郁状态的个体会表现出焦虑、沮丧、厌世等不良情绪,在精神上遭受极大的不安。
3.焦虑嫉妒危机。大学生恋爱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中焦虑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紧张、苦恼、烦躁等不良情绪。嫉妒心理在女生中更为普遍,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由此造成不良的后果。
4.自杀危机。高职院校最大威胁之一就是自杀危机,大学生中由于恋爱产生的抑郁、挫败等负面情绪而导致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已构成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最大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中因恋爱挫折而自杀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四、当代女大学生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步入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性心理上已发育成熟,对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大体上已完成,在不太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易产生性冲动。女生虽相对男性来说在生理上更为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情感、精神的心理需求和渴望也逐渐增强。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心理上表现出需求后才开始表现出情感欲。从恋爱心理发展状况来分析,“一见钟情”会由于异性的容貌、才华、风度、品性的出众发展而来,由此产生对性的要求。处于青少年期的女性感性更多于理性,也偏重于对异性气质、形象的迷恋,呈现出冲动性、波动性、排他性等特征。另外女大学生在心理上的依赖性较男性强,自制力较弱,更渴望受到关注并被他人接受。而恋爱方式作为男女间最可靠的认同方式,是相互间获得情感慰藉的渠道。总而言之,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同异性交往经验的缺失和对爱情的强烈渴望所产生的矛盾,以及情绪发展不完善都极易导致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发生偏差。
2.社会因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逐渐弱化,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发生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三观开始遭受扭曲,其社会行为和处事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寻找异性朋友、填补空虚的心灵欲求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也容易产生,更大的冲击是网络文化的影响,这些不良因素也影响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3.特殊环境的因素。我们在研究女大学生爱情观的问题时,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校园生活的独特性、人员素质的相对性、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大学生们年龄相仿、学识相当或是心理相通,他们有彼此交往的良好外部条件,爱情易于发生。
五、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根据前文的阐述,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1.形成积极自我认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保护因子。现在女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存在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矫正,就会继续蔓延下去,从而使偏差更加扩大化。首先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爱的教育,使其认识到爱情三要素之一责任感,意识到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大学阶段,爱情绝不是唯一内容,应始终服务于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素质这一大前提。
2.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大学生的外在保护因子。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恋爱上的外在保护因子有诸如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相应环境等社会支持系统和相关的情感支持,这些支持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危机。所以我们需要在危机应对中给其建立信心,帮助积极应对,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爱护、支持等层面加大关注,有利于建立信心并采取应对办法。
3.开展相关活动,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大学生要学会开始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复原力,增强其面对挫折的能力,以便于形成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呈现更积极、健康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凤和.大学生“恋爱问题”之我见[J].中国青年研究,2010,(4):70,72.
[3]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12,(6):27,30.
[4]于志涛,冯维.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及其分析[J].中国研究生,2014,(6):4,6.
[5]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卢宇婷(1989-),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周洁(1989-),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