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双典的“毒素”及其影响

2017-04-11魏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毒素

魏源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堪称古典小说的里程碑巨作,但这两部作品剧情中藏有毒素,主要包括男尊女卑、异化女性;侠义当道、圈子文化。皇权至上的奴性、病态的价值观和国民劣根性等不良影响着当时封建社会的人民性格已久。

【关键词】水浒传;三国演义;毒素;影响

1 双典“毒素”的由来

民间素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其缘由何在?鲁迅道明,“中国确也还流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与水浒气的缘故。”所谓“三国气”就是权术气、厚黑气。所谓“水浒气”就是哥们气等。也是双典的毒素。

早在清代,“一代儒宗”钱大昕在《十架斋养新录》中就曾断言:“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而“小说教”的典型就是“以哥们义气为好汉”为主题的《水浒传》和“用计施计为荣”为主题的《三国演义》。这个论断让人有当头棒喝之感,但并未引起时人的关注,如今回首钱大学者的警言,现世的种种社会问题似乎都找到了发生的缘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综合推动,学术界对双典的批判越来越多。贺雄飞在为王学泰和李新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一书所撰的后序中指出:“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则经不住现代性的审视……不能自拔。”刘再复也认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部是暴力崇拜;一部是权术崇拜。两部都是造成心灵灾难的坏书”,并进一步指出“五百年来,危害中国世道人心最大最广泛的文学作品,就是这两部经典”。此外,还有华丰《三国演义的毒素》、狄马《酱缸文化里的<三国>英雄》、陈良《水浒——一部有待解毒的名著》 和《宋江的双重人格》、杜君立《水浒的黑社会》、马国忠《卑微 薄情——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等文章也对双典的毒素作了深刻批判。

2 双典“毒素”的内容

文学就是人学,小说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双典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全面溃败、腐朽、黑暗。笔者认为,对待双典,读者应该像对待罂粟花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观双典,其“毒素”大体有三:

2.1 残暴无理,漠视生命。

在《三国演义》中,越是大英雄,越是不敬畏生命,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一个个神勇的英雄战斗的真实写照。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是一架不折不扣的“战争机器”,何以见得?从他精通各种水攻、火攻到最后的六出祁山都可以看出。蜀国最终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主义。虽然有人称赞他伐魏的举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但是如果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理想主义硬生生地套在百姓的身上,是不是道德绑架?甚至谴责、诋毁不支持或质疑自己理想的人;同时不考虑实际情况,强制十年九役,是不是漠视生命的一种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就是个战争机器,他制造了无数本没有必要进行的战争,他自负,他漠视一切普通民众的生命,他压制个体的个性自由,他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空想不惜输出全体蜀国士兵的生命。

2.2 男尊女卑,异化女性。

“不近女色”是双典塑造的英雄所必备的特性,促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专制人格”。在双典中,不仅男人不把女人当人看,连女人也不把自己当人看,心甘情愿屈居于“阴、下、右、后、恶”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的袁绍之妻仿照汉朝吕后对待丈夫小妾的方式,在袁绍死后,把袁绍其余五个妾都做了人彘,还刻意毁其面容,她从没把这些本应同病相怜的小妾当做人看,在她眼里,她们不过是勾引袁绍的“祸水”、是“世间大恶”,自己有义务清除这些祸害。殊不知,她们是自己嫉妒中伤的无辜生命。可见,女性被封建统治所异化了。

在《水浒传》中,除了具有女性生理特征,行为性格举止完全男性化了的“母大虫”顾大嫂。而作品中美貌与娇媚兼具的二潘结局悲惨,因为在男权社会所设的“道德法庭”里,“情欲有罪”“生活有罪”。但当我们理性地梳理《水浒传》的叙事结构,我们就会发现英雄落草、造反招安、方腊小朝庭的覆灭都是故事发展必然结局,作者将一切归因到女性的头上无非是对悲剧的无可奈何,拿女性当替罪羊罢了。

2.3 狭义当道,圈子文化。

宋江凭藉着“行侠仗义爱疏财”的美名得到其他一众梁山好汉的支持。但是这样的“侠气”在当今社会并不值得推崇。首先,这不是盛行于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而是非正常社会人物所尊崇的生存法则;其次,这样的“侠”表面上毫无所求,实际上却处处指向特定的诉求,他结识各路好汉,为的就是日后起义时能一呼百应,最后成为梁山一把手就是他行“侠”所求的结果。再次,宋江和刘备一样,是人们所一直推崇的领袖型人物,不仅说话和气,重“感情”(宋江和刘备都常常啼哭),而且对待臣子、手下如同兄弟一样,所以有时候表面上的软弱仁义更能赢得人心,但他们都是“伪善”,都是“扮猪吃老虎”的人,真实的一面绝不会软弱仁义,行侠的时候仗义,需要用人的时候也绝不含糊,犯了错更是不轻易原谅。

双典所说的“义”是集团小义,在《水浒传》中表现为108将结义的排他性,在《三国演义》中表现为桃园结义的排他性。

3 双典“毒素”的影响

3.1 皇权至上的奴性

在古代,几乎所有人都有个皇帝梦,就连被逼无奈而造反的农民,也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以死相拼,成王败寇。为什么这样的思想会占据所有人的意识?为什么没有人怀疑皇帝制度的不平等?是什么促使这种不平等合法化的?

这里引进一个“文化研究”领域的概念:“权力的网”。米歇尔·福柯说:“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包含一切事物,而是因为它来自所有地方。”在这一权力网络中,人人都是权力的执行者,包括受压迫者本身。权力在积极地生产着话语 。权力的目的不在于压迫而在于建构主体 。在一个社会中,会存在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国家机器来贯彻,以期实现对个人和群体的无形控制。而封建专制制度就是古代中国這个国家机器构建的文化意识形态。

中国古代的“皇帝梦”由此可以得到答案,每个人都活在封建专制统治这张“大网”里,无形中认可并积极地去迎合封建制度对自己提出的种种要求与规范。宋江走招安路线,不过是想为自己和弟兄们留个“忠君报国”的名分,跟随他的人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发迹变泰”,得到个封妻荫子、载入史册的官位,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并没想过逃离这张大网。他们造反的实质,就是想通过极端暴力的方式,完成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的阶级流动。有评论者如毛宗岗看到“招安失败”的结局很失望,甚至腰斩了《水浒传》,他讨厌宋江,讨厌看到如此“苟且”的结局,他所想的不过是推翻当前统治阶级,自立为王,开始新一轮的压迫与反抗,内心所求实质上都是一样的。所以,鲁迅所说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种改不了的奴性,不过是不想逃也逃不出这张“权力的大网”罢了。

3.2 病态的价值观

双典的作者惯用赞美的笔触宣扬病态人格。例如,武松、吕布是斗狠病态人格的典型,李逹、张飞也是病态人格的典型。同时,作者在无意中提倡了一套病态的价值观,而这些病态的价值观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迎合了太多有类似想法却不敢付诸行动的人。双典中的主人公广泛具有人性的弱点,这些脾性鄙视“平凡”、“失败的英雄”,只以权势与金钱衡量成败,这是当今社会仍盛行的观念,但却是现代文明所批判的价值观。因此,这些“非正常社会人”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中便成了毒害社会人心的毒素;批判双典就是批判其所推崇的这一套通俗却病态的价值观。当今作为理性读者的我们应当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重新审视价值取向,在接纳、理解社会边缘人物的前提下重塑社会价值观与伦理判断。

3.3 国民劣根性

鲁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早就发现双典与中国国民性有相通之处。他指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充一个角色。”这就更加加重了双典毒素对国人人心的侵害。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双典及其衍化的电视剧、相关题材的电影的浸泡中长大,成年后的他们把耳濡目染的尔虞我诈、杀伐掳掠当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反倒把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当成了傻子的行径,甚至认为,只有在职场上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路,才能构建自己的事业,收获万众瞩目的至高荣耀。如果这些遗忘了心灵的成功准则再這样横行下去,必会一事无成,穷困潦倒。到时候不仅仅是唯利是图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问题食品占领市场,更有愈加隐秘化的见利忘义。到时候的人性不再有光辉,只剩下肮脏的铜臭味和权利的腐臭味,而这一切的祸害源头,也有双典所携带的剧毒在起作用。

如何阻止这些严重的后果?如何让这些问题不再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并发症?引导读者分辨双典的艺术成就与精神毒素是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M].西安:西安大学出版社,1925.

[2]贺雄飞.为中国文学解毒(代序)[A].王学泰,李新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53-254.

[3]刘再复.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07).

[4]杜君立.《水浒》的黑社会[OL].凤凰网博客http://d3773.blog.ifeng.com/,2012.

[5]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丁欢.传播生态学视域下明清之际通俗小说评点研究——以《水浒传》的评点演进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6-1.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文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 212013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水浒传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三国演义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