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绘画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2017-04-11曾庆伟
曾庆伟
美术知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需要有相对的学习方法。在美术学生看来,这门艺术对自身的感性、发散思维有很大的要求,还要具备独特的思维模式,针对这种特殊性便要在教学时注意教学模式的“因材施教”。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便要用不同的思维来点燃,也要提供一定的硬件条件,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教育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体验能力;知识应用统一
美术是美学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对学生的自身要求也较其他专业高,高中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索,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现代的教育体系在针对绘画教学中,出现很多弊端,无论是教育条件、还是教育能力都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创新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突破,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适当的审美方法指导。关于高中绘画教学模式的创新本人做三点粗浅的探究:
1 提供可视、可感的教学。
传统美术教学过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不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其发展。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生是美术学生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捕捉生活里的美好瞬间,反映民生的作品,都是对自己的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到大自然当中去发现美、接触美、留下美,是对美术的直接的表达。普遍意识会认为美的特性是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是美术却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点滴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美术是抽象的美感和具象的物体的结合,是能被人感知的。美不仅仅是线条、色彩的结合,还有的是一种感受,学生在这种感受中得到的或是震撼或是共鸣,这时他们不再拘泥于任何形式将这种感动表现出来,或许这种表现不够充分,这便更好得激励他们的进一步探索,一个温馨的画面,一段复杂的节奏都是能被人们感受到并表达出来的。可视可感的内容是人们发现美、创造美的关键,无论是再现物体的具象还是表现情感的抽象都潜藏着审美的价值。
2 培养美术体验能力
教学中注意实施操作性所占的比重,结合任务驱动力,让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独立的发现美、品鉴美、创作美。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而且艺术鉴赏力的能力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教学作用,在教学中,独立探索以及合作交流都是获得美术素养的必要的途径。环境氛围对美术的敏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一个和谐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能够带动学生的活跃思维、以及艺术感染力,将自己的生活与美术结合,从生活中挖掘美的精髓。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这件作品学生都不陌生,如果教师对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画面特性做讲述,学生只是贵这个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更不能有自己真切的感受,还主动权与学生:我会要求学生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意识的提高才会带动绘画能力的提高,画面也不再是技法纯熟的物象呈现而会是带有学生们情感与思考的表达。
鉴于学生的心智、能力发展情况,不能抽象的接触美,却可以通过教学体验美,增强自己的体验能力,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力接触世界。
3 寻求知识应用的完美统一
考试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发现教学的弊端缺漏。例如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规范理解,美术敏感的消褪,绘画方法的过于传统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将知识与应用结合,完善教学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以及实际情况下的细节变化应对能力。比如为了表达当时情感,可以对真实色彩、光影比例等进行具体调整,这都需要在真实环境中模拟、想象,课堂不能填补的空白就要求在课外开展活动,实践出真知。作为教师,最简单的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打造一个独立开放的平台,激发对美术的热情、创造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描绘出他们眼中不一样的世界。
4 结束语
美这个词是抽象的,很难界定美的范围是什么,但是具体的美却是可以获得的,现象的背后看到美的本质,高中绘画教学应该指导学生发现美,对美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提供可视可感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美育,增强他们的美术体验能力,在教学模式中注重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就是在实践中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发展完整的系统性的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玉燕.关于高中绘画创新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4).
[2]周晔.探索适合绘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